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4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分类汇编E单元---地壳运动及变化
E单元 地壳运动及变化
地壳物质循环
2014年北京卷】图4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6~7题。
                                                                                  图4
6.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形,适宜修建水库
6.A [解析] 从图中岩层的错位及移动方向可以看出,该河流是在断层基础上形成的,另外各岩层并未发生弯曲
变形,应是正常沉积的结果,越往下沉积岩形成越早,图中石灰岩和页岩均为沉积岩,页岩①在下,石灰岩②在上,故①岩层形成年代早于②岩层,A项正确;在河床断面上,①岩层易受侵蚀而发生了凹陷,②岩层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不易被侵蚀,B项错误;岩层未发生弯曲,故不可能是向斜,C项错误;有断层存在的地区,地质条件不稳定且容易发生渗漏,故不适宜修建水库,D项错误。
7.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7.D [解析] 图中信息显示,水位上升的中期,河谷中沉积物较少,说明河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较强,河流含沙量较大;水位下降时,河谷中沉积物较多,河流含沙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因河水在洪水期侵蚀能力增强,会使河床变宽、加深。
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2014安徽卷)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见图10(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31~32题。
                                                                                   图10
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31.A [解析] 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环流形势弱,风力较小,当副热带高压北移至29.5°N以北时,该地吹东北风,当副热带高压中心在鄱阳湖以东时,该地偏东风受大别山、庐山阻挡,被迫变为东北风南下;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
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32.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的沙岭沙山在较早时期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其上的垄槽则是由偏北风吹蚀形成。
2014年北京卷】图4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6~7题。
                                                                                    图4
6.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形,适宜修建水库
6.A [解析] 从图中岩层的错位及移动方向可以看出,该河流是在断层基础上形成的,另外各岩层并未发生弯曲变形,应是正常沉积的结果,越往下沉积岩形成越早,图中石灰岩和页岩均为沉积岩,页岩①在下,石灰岩②在上,故①岩层形成年代早于②岩层,A项正确;在河床断面上,①岩层易受侵蚀而发生了凹陷,②岩层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不易被侵蚀,B项错误;岩层未发生弯曲,故不可能是向斜,C项错误;有断层存在的地区,地质条件不稳定且容易发生渗漏,故不适宜修建水库,D项错误。
7.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7.D [解析] 图中信息显示,水位上升的中期,河谷中沉积物较少,说明河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较强,河流含沙量较大;水位下降时,河谷中沉积物较多,河流含沙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因河水在洪水期侵蚀能力增强,会使河床变宽、加深。
2014江苏卷地理)图4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图4
7.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
                                    A     B      C      D
7.B [解析] 根据等高线,判断M地为山脊,该地位于向斜侧翼,据此可确定岩层的倾斜方向。
8.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
8.A [解析] 根据坡度西南大、东北小,再依据岩层的变化特点可判断A项正确。
2014江苏卷地理)图6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6
1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的因素是(  )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11.B [解析] 河流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水位深,适合建港。
1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12.A [解析] 根据图中交通线的位置可知待建码头起到沟通水路与陆路交通的作用。
30.A. [海洋地理](2014江苏卷地理)帕劳是美丽的西太平洋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由一个大堡礁和许多小岛礁构成。图20是帕劳的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0
(1)帕劳群岛地处太平洋岛弧链,东临深海沟,形成这种岛弧—海沟地形的原因是________,此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
(2)帕劳的海岸类型主要是________。除热带雨林外,岛上还有少量红树林,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帕劳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帕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2分)
30.A.(1)板块碰撞挤压 多火山、地震
(2)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 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旅游业 渔业
(4)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
[解析] 第(1)题,板块碰撞挤压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第(2)题,海岸森林既有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又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第(3)题,海岛的开发方向是旅游和渔业。
第(4)题,本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作答: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
2014大纲卷)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6题。
                                                          图2
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A [解析] 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印度尼西亚。K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
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5.C [解析] 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1983年K岛火山爆发,产生肥沃的火山灰土,成为该岛植被迅速恢复的独特条件。
6.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6.C [解析] 主要考查板块位置及边界。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的北侧。
36、(2014新课标II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5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图5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36.(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少。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解析] 第(1)题,沼泽是指长期受积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区,形成的关键为土壤水分多、地势低平。从图中可以看出西西伯利亚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低平;有鄂毕河等河流流经,水量丰沛,且有结冰期、凌汛,河水泛滥、排水不畅时容易导致两岸地区地下水位上升;西西伯利亚地区位于中高纬地区,气温低,蒸发量小;且有冻土分布,阻滞了水分的下渗,导致水分积聚在地表。
第(2)题,河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流域水土保持状况、地表性质、流速等因素有关。从图中可以看出,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落差较大,流速快,流水的侵蚀能力较强,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较强,因而含沙量较多;鄂毕河流经的地区主要是平原,落差小,流速慢,河水携带泥沙的能力较弱,以流水的沉积作用为主,泥沙沿河沉积,河水中含沙量较少。
第(3)题,决定鱼类资源种类是否丰富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水环境、饵料等。鄂毕河位于中高纬地区,冬季漫长,气温低,水温低,适合生存的鱼类较少,且鱼类生长缓慢;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使得浮游生物较少,鱼类的饵料少。
2014山东卷】5(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5(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1~12题。
                                             (a)             (b)
图5
11.根据图5(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5(a)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1.B [解析] 此地区位于甲山西南,因此③④排除;根据其高程120米并结合图(a)等高线分布可知②处为观测点。
12.图5(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12.B [解析] 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因此Ⅱ处岩层老于Ⅰ处;由于Ⅲ处岩层是Ⅰ、Ⅱ岩层受到外力侵蚀以后堆积形成的,因此Ⅲ处岩层晚于Ⅰ、Ⅱ两处岩层。
36.【2014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图7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图7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6.(1)年降水量多,西非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
(2)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
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航道),不利于通航。
(3)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用水;修建水利设施;合理选择农业生产类型;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解析] 第(1)题,富塔贾隆高原成为“西非水塔”的原因可从降水量以及地势等方面回答。
第(2)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可从泥沙淤积以及洋流等方面回答。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泥沙淤积对通航不利。
第(3)题,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节流等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7~9题。
图4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图4
7.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
7.B [解析] 由题干可知,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因此泥沙沉积量的多少会影响海岸线的变化,只有泥沙沉积量多于泥沙沉降量,海岸线才会向海洋推进,故B项正确。海岸线变化受地貌形态、河网密度影响不大,故A、C项错误。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抗侵蚀能力相同,故D项错误。
8.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
8.C [解析]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等影响的强弱程度。一个地区的烈度,与该次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有关,因此,城市制定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烈度,故C项正确。
图4所示L城是我国的“水晶之乡”,有“花果山”“水帘洞”“玉女峰”等著名旅游景点,近年来还新建了水晶展销市场,成为全国的水晶集散地。
9.近年L城接待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请据材料判断,这最主要是由于L城(  )
A.优化了景区功能分区
B.增加了景观文化内涵
C.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
D.突出了旅游资源特色
9.D [解析] 由题目材料可知,L城是我国的“水晶之乡”,有“花果山”“水帘洞”“玉女峰”等著名旅游景点,旅游资源独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旅游,故D项正确。题目材料没有反映出景区功能分区规划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故A、C项错误。“花果山”“水帘洞”“玉女峰”等著名旅游景点属于自然旅游资源,题目材料没有说明其文化内涵,故B项错误。
[2014浙江卷] 图3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7~8题。
                                                                            图3
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7.C [解析] 根据岩层的运动状况,可知③地为断裂下沉;该区域有黄河流经,可推断该冲积平原为黄河干流泥沙冲积而成。故C项正确。
8.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该王朝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陵寝,从图上可以看出,②处的沉积物最深厚,地势也较高,地下水位较深,是修建陵寝较为理想的地方。故B项正确。
2014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2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2,完成8~10题。
                                                                             图2
8.图2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8.B [解析] 砾石滩主要是流水堆积形成。河源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砾石滩属于河漫滩,河漫滩主要在河流的中游地区,且河道弯曲程度比较大的河漫滩地区会发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入海口地区主要形成三角洲,三角洲泥沙颗粒小,且堆积有一定的规律性。
9.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2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9.C [解析] 砾石变圆主要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冰斗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石笋和冰斗棱角分明;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在风力长期侵蚀下,岩石变圆;花岗岩风化球主要是风化作用形成的。
10.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厘米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2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
                                                                           图3
10.D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大多是直径9厘米左右的砾石,结合选项可知图中D项9厘米左右砾石所占比重最大。
13.【2014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图5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图5
(1)读图5,填出A、B表示的经济发展主导驱动因素。
(2)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图6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7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
                                                                            图6
                                                                                图7
(3)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
(4)结合图7,判断图6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
13.(1)A:资源;B:知识(技术)。
(2)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3)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4)方向:南(偏南);理由:盛行风向为西风(偏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偏西)。
[解析] 第(1)题,19世纪发现矿产,能源化工产业随之发展,因此能源化工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资源;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知识与技术。
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从“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两方面回答。从“人口数量”角度来说,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人口素质”角度来说,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提供更高的技术支持。
第(3)题,洛杉矶晴天较多的原因从洋流方面分析主要侧重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从大气环流方面分析主要考虑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第(4)题,根据风频玫瑰图可知,当地主要盛行西风(偏西风),然后结合沙丘坡缓的一侧为迎风坡即可得出图中箭头指示的风向。
[2014·江苏百校大联考] 天山大峡谷陡峭狭长,山体主要由粗砂砾石组成,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的洞穴分布,如图X13-3所示。图X13-4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图X13-3
                                                                       图X13-4
4.组成大峡谷的岩石所属类型主要为图X13-4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5.形成崖壁下部洞穴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图X13-4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⑥
4.C 5.A [解析] 第4题,粗砂砾石是由风化作用和外力堆积形成,为沉积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知,甲、乙、丙、丁分别属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据此可判断结论。第5题,天山峡谷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崖壁下部洞穴很可能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④为外力作用,②③为变质作用,⑤为重熔再生作用,⑥为冷却凝固作用。
[2014·江苏南通调研一] 图X14-1为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图X14-1
3.该区域地质构造的主要成因有(  )
①流水沉积作用 ②风力侵蚀作用 ③地壳水平运动 ④地壳升降运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甲、乙、丙、丁四地中,开采煤矿时发生透水事故风险较大的是(  )
①甲地 ②乙地 ③丙地 ④丁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D 4.C [解析] 第3题,结合图示知,该区域有褶皱和断层发育,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第4题,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处岩石破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二者都可能会发生透水事故。
[2014·湖北荆州毕业质检一] 图X14-2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③为石灰岩,读图完成5~6题。
                                                                            图X14-2
5.图中岩石按形成先后,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①⑤  D.③①⑤②④
6.从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来看,下列各处不能形成相应矿床的是(  )
A.①—天然气  B.②—有色金属
C.③—石油  D.④—大理石
5.D 6.A [解析] 第5题,水平岩层一般下部形成得早,上部形成得晚;岩层与岩浆岩之间,一般被侵入的岩层形成较早,据此判断结论。第6题,①处为向斜构造,不可能存在天然气;②为岩浆岩,可能存在有色金属;③处为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④处有变质岩,可能有大理石形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项汇编:近三年高考地理真题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2年高考地理热点能力测试(4):1.4地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地壳及其运动
【二轮专题】 之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部分)
高考地理命题密码解读微专题53:外力作用与地貌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过关检测 (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