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系列】大争之世--春秋

【历史系列】大争之世--春秋

西周分封形势图

一  西周将亡 烽火谁戏

王都烽火点燃,往西、往东、往北、往南,千百个烽火台依次燃起,狼烟飘摇直上九万里。有寇至镐京,百余个诸侯匆匆忙忙整军而来,荡寇勤王。

而看到的是周王和宠姬哈哈大笑,笑他们慌里慌张,笑他们不辨真伪。

烽火戏诸侯,周王从此失信于天下。

烽火戏诸侯

这个王是周幽王,这个女人是褒姒。

宠一个女人,宠到疯狂。烽火戏诸侯还不够,周幽王竟然要废后,要把褒姒捧上王后之位,要让他们的儿子继承大统。

嫡长子,嫡长子,不为王后之子,何以继承大统。

爱之深,则为之计长远,不能只看到眼前一点点。

褒姒无娘家支撑,申王后之父为申侯,国大兵多盟众。世子,生下来便是,几十年根深蒂固,一朝之间,何以撼动。

且武王伐纣,多赖西方盟友。申侯之国便为其一,联姻乃祖制,岂可轻废!

王室有名分、有财富,西方盟友有武力、有族众,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351年来(公元前1122——公元前771年),哪一次东方叛乱不是两者合力镇压。

满清之满蒙一体,再丑的蒙古贵女,满清皇族拒绝过吗?再丑的蒙古王爷,满清的格格们敢不嫁吗?家事、国事,何者为大,何者为小,当有一杆秤,称量!

而周幽王一意孤行,废后之议已在弦上,即将明昭天下。

宫门之变,一触即发。王后的父亲申侯,不甘其辱,不甘人后,先发制人,联合犬戎,攻打镐京。

烽火燃起,诸侯只当又是一场戏,不愿意再去演了。一而再,再而三,被骗上当。再傻的人也不愿意再相信烽火。

重兵围城,内有祸乱,外无援兵,城破。幽王被杀,褒姒被杀。

一国之繁华集于此。从蛮夷之地而来的犬戎眼睛不知道该往哪里放,他们不愿意再回到极西之地,太苦了,哪怕与申侯刀兵相见。

世子,匆匆继位,躲在外公申侯的军营,战战兢兢。而诸侯迟迟不拜新王。

引寇围城,无君无国。杀父弑母,天地不容。新继位的周王,看似天下共主,已非天下共主。

万般无奈,只能无奈。镐京已入夷狄手,腥臭满眼,不逃离奈何。

二  平王东逃  大权旁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东逃洛邑(今洛阳)。

周平王东迁图

东周开始,春秋拉开了诸国纷争时代大幕。

王权旁落,夷狄进逼,诸国争雄,是谓春秋。

洛河水浩荡流去。东迁王族,艰难维持局面。

两千里直辖领地,缩小为六百里。诸侯几断朝贡,而赏赐如昔。

而诸侯彼此攻伐不断,周王不能止。王室无力控制局面,不得已选一些诸侯国代行王权。

此由王室指定,以彰显周王为上天之子,代天帝管理人间事。

愚昧众生,也好天下太平。
 
周平王选定虢国为其中之一,褒奖其恭顺如初,纳贡、朝拜不曾停歇。
而东方强国郑国落选。郑国在洛邑之东两百里,与周王室领地接壤。
名正言顺掌一方王权的机会,岂容错过。
 
郑国第一个冒头,掀掉了周王室那块遮羞布。
起大兵,围洛邑。要除国贼,要挽天倾。
说的冠冕堂皇,牟取私利罢了。
 
洛邑城内,周平王一日三惊。不得已下诏令,由其代为调和诸侯争端,并把王子姬狐送到郑国当作人质,郑国“恭恭敬敬”也送来了一位公子,史称“周郑互质”。
何其荒诞不经,也属必然发生。刀子不利的时候,不得不屈服。不是懦弱,是保命。
谁让周平王背负了弑父杀母恶名。多好的借口,不用用可惜了。
诸侯国纷至沓来,自说自话。要大义名分,要无边赏赐,要无上权利。周平王姬宜臼疲于应付。
王室衰微,大权旁落,看人颜色,何其悲哀。他们恨死了郑国,却力不能及,徒呼奈何!
 
周以封建立国。以王族、功臣、降臣为四方诸侯。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封爵。
 
裂土封疆,恪守其地,忠王事,讨不臣。领主从王城而来,附庸为本地之民。语言不通,习惯不同。赖武力强大耳,赖知文字、习礼仪、懂教化耳!
 
数百年耕耘,一个个领主在当地扎下根。附庸扩大,统治区域拓展,不服王化的,要么躲进深山老林,要么身已死、族已灭,要么抱团据守、上表臣服。
 
教化从来是血淋淋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不入华夏,便入夷狄。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西方封建制名句)说的是周王,也是诸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是秦汉以后,而非当时。
 
君不见,郑国主君部属,周王能号令几个。无不跟着郑国主君,在周王面前晃刀子。
 
“周郑互质”,郑国由臣子一跃而与周王室“平起平坐”。诸侯震惊,野心勃勃者,无不云涌而动。
 
恃强凌弱,国破灭者无数。三百诸侯国,减少为二百,减少为一百。
 
而无一诸侯国非有周王朝封建而来。楚王先祖,周成王封其为子爵。秦王先祖,周孝王封其为王室附庸,后因功被周平王赐封岐山以西之地,始称诸侯。
周王朝阶层图
 
高贵,由其血脉数百年积攒而彰显。周王朝封建之世,除武王伐纣、灭商开国之时,诸侯国没有一个是由奴隶亦或自由民建立。
 
血脉隔阂,何其严酷。三百年如一,才智高绝者多少人一生沉沦下僚。进阶无路,报国无门。

而大争之世,条条框框,解开,蚁民略略有了一席之地,可为良相,可为良将,而无一人可为君王。
 
为君王,自汉高祖刘邦始。一介草民,崛起草莽,而有天下。
 
世代演进,生产力发展,平民势力崛起,平权为必须,平等自由为必然。

三  大争之世  强者为尊

大争之世,大者越大,强者愈强。公元前708年,周王室与郑国因边境纠纷再起争执。
 
堂堂王族,再不抗争,何以存世。新仇旧恨,一朝迸发,不死不休。
周恒王联络诸侯,亲帅大军,征讨不臣。为先王复仇,为王室正名。
何其难矣,而不能不为。
 
郑庄公领兵对峙。两军阵前,周王以天下共主身份,坐战车向前,大声斥责郑国种种不是。
他是天下共主,没人敢杀他。

春秋时代战车示意图
 
而郑庄公姬寐生如祖上一样,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张弓搭箭,连连射向周王,左右护驾,纷纷以身挡箭。周王不退,他是天下共主,谁能杀他,谁敢杀他。
而郑庄公一箭竟射中周王肩膀,血流如注,诸军惶恐,似将星散,连周王都敢射杀,何况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

堂堂周王,怕了,狼狈后退,哪里还有视死如归的样子。
周军军阵将溃,只差一把火。
 
郑庄公挥剑向前,令旗摇动,诸军冲锋。气势如虹,山摇地动。兵车驷马驰,一战定中原。史称“庄公小霸”。
 
仅剩不多的威严,点滴不剩,从此周王只能在纸上逞逞威风。
 
诸侯争霸,内战不停,民不聊生。夷狄纷纷进逼。北狄、西戎、东夷、南蛮,无不入侵华夏。
 
一国之都洛邑(今洛阳)之南50里竟有陆浑戎盘踞,三晋大地竟有狄人之国——中山,齐鲁竟有夷人之国——莱。楚国竟自诩蛮夷之国,年年北侵。夷狄虎视眈眈,华族危矣。
 
而封建之地封邑外多野人。求奴隶身份不得,与野兽无异,不纳赋税,不敬王权,如蒿草般春风吹又生。竟与夷狄合流,祸乱中国。
 
饭且吃不饱,不做乱等死吗!
 
而英雄趁势而起——齐桓公吕小白(前683——前643年在位)。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收野人、却夷狄,军政合一、兵民合一。齐国一跃而为当世第一强国。
 
九合诸侯,尊王攘夷,匡扶华夏。
 
以“尊王”恢复秩序,以“攘夷”集聚力量。
 
北击山戎,东征诸夷。
 
联合诸侯,数次击败楚国,南方大片土地被华夏据有。
 
楚国北上被阻,不得已再次奉华夏为正溯,百年衍变,由夷狄而入华夏。
 
《春秋公羊传》载:“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齐桓公吕小白为春秋大争之世第一位霸主。
 
以前是姬氏内争,周王姓姬,郑国主君姓姬。姜姓吕氏小白一出,华夏之主导家族再也非姬氏。
 
此公元前1122年周朝建立以来,姬氏第一次被外姓取而代之,乃姜姓子牙吕尚的后人,封地齐国。
 
此中国500年间一大变局,王朝更替拉开了一条大大的缝隙,只待水滴石穿。
 
而吕小白晚年昏聩不已,奸佞小人当国,诸子争宠争位,73岁高龄竟被活活饿死在宫殿之内。齐国内乱不止,从此一蹶不振。
 
齐,以商立国,如囊括天下,则中国必是另一局面。

 
 
春秋五霸,往事已矣。
 
不是所有霸主,都能被历史歌颂。如宋襄公子兹甫,因其为商王朝后裔,便称霸也贻笑四方,如同愚者。
 
什么不半渡而击?什么春秋义战?
 
而春秋实无义战。
 
史书有其政治正确,不是所有的记载客观又公正。
 
晋文公姬重耳以晋国之山河险峻及其浩大强盛、会盟天下而称霸。
 
楚庄王熊旅因其后方稳固、晋国衰落、国大无敌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称霸。
 
秦穆公因其独霸西戎、灭国十二、拓地千里而称霸。
霸绝天下,何其壮哉。英雄当如是,跃马中原,消弥兵灾,救民水火,匡扶华夏。
 
四  时也势也  不可阻挡

历史沿着时光之线向前,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在潮头,站立起来一个个先行者。风头浪尖,抵死无悔。
大周立国,分封天下。东至大海,北到幽燕,西止大漠,南过大江(今长江)。
版图何其壮哉、伟哉!用其一生,无法走遍疆域。
一队队周人,随王的号令奔赴四方。据要道,斩荆棘,开良田,建城池,为领主。

周王朝沿交通要道布置一个又一个封邑,由一点,一线,拓展为整个面。圈占大量土地,为子孙万代留下了不可数尽的耕作之田。
先人恩泽,何其敢忘!生为华人,幸甚幸甚。
华夏之大,乃教化之功,非战之功。
 
野人(指西周封邑城郭之外的原居民,主要分布在东方和边地封邑)争相入华夏。习中华礼仪,讲中国文字。以子子孙孙皆为华夏人为荣。
 
到春秋时期,中华腹心由中原和秦晋再囊括燕赵齐鲁,皆为中国腹心。
化外之地,蛮夷之邦,尽是中国土。
 
黄河流域被诸夏完全纳入怀抱。华夏之繁盛,在华人之众多,在文明传承之久远,世界第一大人口大族奠基形成于此时。
 
长江流域,楚国、吴国、越国纷纷开拓,断发纹身之陋习渐无,入我华夏,则为华夏。

越人歌 

【春秋】 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周迅《越人歌》电影《夜宴》片段

 
《越人歌》,越人之歌,楚人之歌,华夏之歌。
 
西周,封建制度大有益中国。而再好的,也砥砺不过时间。如碗筷,终要化作一把土,随风飘散。
随着农耕技术进步和铁制工具的出现,生产效率一点一滴提升,奴隶制成了社会发展头号制约因素。
不打破旧世界,何以建设新世界。
世人摸着石头过河。奴隶暴动、国人暴动、共和执政……
流着血的夕阳落在华夏,我们的民族浴血重生。
 
新的生产方式慢慢出现,新的政权组织形式一点点形成。
 
“苛政猛于虎。”那我就扛着铁制斧头镰刀锄头到深山老林,开一片荒,种几亩地,聊以养家糊口。
 
而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木制农具翻不动硬地,效率低下;青铜制农具太脆太软太贵重。
青铜时代,如果一个奴隶逃走了,那么打猎不敢捕杀大型猎物,种地不能做到养家糊口,凌冬若至,嗷嗷待哺一家人无可奈何饿死荒郊野岭。

多少野人,求为奴隶而不可得。
 
现在铁制农具和刀具改变了一切,便宜又好用。再配上耕牛拉一副铁犁,顶上十个八个人翻地,吃穿不愁了。
 
一个人种地养活好几个人。若为奴隶,吃不饱、穿不暖,凭什么勤勤恳恳干活。
 
偷偷跑了,自己养活自己,老婆孩子热炕头多逍遥自在。
 
井田制一天天瓦解,私有土地一块块变换着花样出现。领主们着急上火。聪明的把地租给国人(自由民)、奴隶或者野人(不在国家体制之内的人),收收租,征征兵,既省事又得人心还兵源充足战意盎然。不知变通的,族灭国亡只在将来某一日。
 
新地主阶层渐成气候,领主一天天无奈退出历史舞台中心,最后只剩下诸侯国国君一人。谁做到了一国之民,国君直辖,如臂指使,谁的拳头就硬,就有力量,就能打胜仗,就能在乱世里活下来。
 
哪个领主率先制定了适应新生产方式的治理规则,则率先强大。晋国六大世家由此出现,多年纷争后,韩、赵、魏胜出,瓜分了晋国,那一年公元前376年。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三百诸侯国,春秋末季,十不存一。其战之烈,其战之频,于此可见。

鲁国史官把这段历史按年、季、月、日记录了下来,而一年又分春、夏、秋、冬,故书名《春秋》,这段历史有了“春秋”史称,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五 结语

历史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我们的根,我们的由来。顾颉刚先生著的《上古》《春秋》,语言别致,思想深邃,耐读耐看。

一年前的旧作,今录下:

读《上古》史

说过去,遥不可及;

甲骨上刻划一笔,祭祀的信息;

说周、夏乃一体,源自于陕西;

诸夏只是尊王攘夷,护佑黄河岸这片土地;

伐戎,伐夷;

伐蛮,伐狄;

请莫忘记血液里流淌的黄皮肤黑眼睛信息;

我们同一个祖先,同一片土地,繁衍生息。

 
2019.8.13于伊川

原创不易,感恩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初期的形势与齐桓公称霸的条件
东周王室积弱五百年的原因,得国不正沦为诸侯的傀儡
051-公元前八世纪末郑国崛起
周王室东迁洛阳怎么就导致大权旁落了?就因为他干了这么一件事
周朝时期诸侯小国霸道爆笑史,其中一小国直接向周王室宣战
孔子为什么那么欣赏管仲?是他拯救了华夏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