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应节与麓台书院

刘应节,明朝名臣,潍县历史文化名人,刘氏十世祖,后世子孙多居潍城刘家庄子。其文韬武略,文能提笔,著文集;武能抗敌,修长城。凡中国历史名人,文武双全者,并不多矣,如曹操、岳飞、辛弃疾等,明代刘应节,可算其一也。

刘应节,明朝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历嘉靖、隆元、万历三朝任职,官至工、兵、刑三部尚书。万历年间,辞官回潍县,大兴教育,变卖城里西门大街宅居,于城西南二十余里,浮烟山东麓,修建麓台书院,敦化教泽,长风山左。开创明清以来,潍县之浓郁文风。

为纪念其修长城功绩,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城上,立其塑像,配个人简介,以示后人,惟念其英名也。隆庆年间,俺答进犯北境,京师告急,其临敌领命,力拒俺答,平息战乱,以稳定明廷,功不可没。从中央到地方,从封疆大吏到中枢要员,无不为民执法,为国治军,当属明廷众吏之楷模

近日邀友一行数人,奔赴刘家庄子,探访刘应节墓。由成章刘甲兴介绍,见到刘应节后人刘洪江。墓在村东北,高大石碑立其南侧,正面刻“刘公讳应节之墓”,及“二十三世到二十九世孙敬立”字样,背面刻刘应节历任官职以及万历帝追封其太子少保圣旨原文。万历年间,刘应节病逝家乡,其墓在潍县西南关外,后迁至刘家庄子。万历帝遣使致祭,追封其太子少保。

今刘家庄子所居多为刘应节后裔,除了刘应节墓,还有刘氏祠堂家庙,即刘家庄子村委办公处。在村委大院,立有一块清代石碑,旁侧一根石柱躺放。

据刘洪江讲,墓从城里迁来之际,并没有立碑,后由村民捐款修碑,几年前重新立碑。刘应节回到家乡,重视教育,兴建麓台书院之后,执手教鞭,授课教育十余年,潍县诸多名才高士出自书院,如陈官俊、高桂等;也吸引了大儒学士前来讲学传授,如阎循观、韩梦周、刘以贵等。

自刘应节建麓台书院,麓台一带成为潍县文化教育中心。有史料为证,明清以来,潍县文人增多,文风鼎盛,潍县进入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时期,书院许多学子日后成为儒林名士和济世重臣,为潍县乃至齐鲁大地的文化传承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自隋唐科举制起,到明清以来,文风鼎盛的潍县城没有出现一名状元,真是莫大的遗憾。清末时期,这一尴尬局面,被西南关的曹鸿勋打破,后来又有王寿彭,一条胡同双状元,一时传为佳话。这些与刘应节兴建麓台书院后所带来的倡导文风和他重视教育亲授讲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

时过境迁,虽然后来麓台书院渐渐没落荒废,彻底毁于一旦,其带来的影响,却是无法消失。在浮烟山周边,现在有很多大学院校在此兴建,比如潍坊医学院、山东科技学院、山东技师学院等等,山之北麓,一座新的麓台书院也在修建中。

今天我们在感慨明清时期潍县文风鼎盛时,在褒奖潍县第一位状元曹鸿勋时,在敬佩十钟山房金石家陈介祺时,在怀念潍县父母官郑板桥竹枝诗词时,不可忘记当年浮烟山这座麓台书院以及它的创建人刘应节

关注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麓台书院
明代顺德知府刘应节
麓台月色
刘应节传
牌坊林立——“东莱首邑”的大潍县古城名不虚传
透视清代潍县昌盛的科举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