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锤百炼终成器,红炉锻制有传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对于提升地域认同感、归属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潍坊市奎文区不断挖掘非遗项目,建立了完善的各级保护名录,鼓励代表性传承人授徒,推进奎文手工艺传习中心建设,非遗传承保护水平不断提高。

在奎文区的诸多非遗保护名录里面,其中红炉锻制技艺引起了很多市民的极大兴趣。说起红炉锻制技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起源于明末清初的老潍县东上虞村,这项技艺距今已有400多个年头了。有一首诗是这样形容红炉锻制的:“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这就是老潍县经济繁荣时期红炉锻制技艺的真实写照。走,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红炉锻制技艺的魅力吧!

在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与胜利街往南三四百米处,往东有一条小街,叫帝景巷。小街南北的小区叫帝景苑。帝景苑所在位置以前是东上虞村。在小区南院大门口旁边有一处古香古色的院落,特别引人注目。它南北有门,北门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红炉之家。小区保安说,进入参观访问需要从南门进。南门挂着两个牌,一个是“红炉纪念馆”,另一个是“红炉锻制技艺传习所”。走进去,有几位老人负责讲解和介绍红炉锻制技艺

其中一位老人正是红炉锻制技艺第十二代传人潘永忠。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精神矍铄,说起红炉锻制技艺,他如数家珍,向我们详细介绍着。红炉锻制,在民间叫法,其实就是“打铁”。这项起源于潍县民间的工艺虽然年数久远古老,却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它的制作工艺复杂、操作严谨、精细,其制品美观大方,耐用性、实用性好。精通这门手艺的人在老潍县,俗称为铁匠,或者干脆就叫做:打铁的。

潘永忠老人说,在他们东上虞村,多为韩姓和潘姓。而红炉锻制技艺的核心技术,主要也是由这两姓家族掌握着。而他这个家庭祖祖辈辈都是打铁的,从小就看着祖辈们打铁,到13 、14岁就开始跟着他们学打铁,一直到现在打铁近60年的时间了。从明末清初的第一代算起,潘永忠老人目前是红炉锻制技艺的第十二代传人。据他讲,现在这项技艺已传给第十三代传人。

在东上虞村里,很多村民对红炉锻制这项技艺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在他们的记忆里,以前的家家户户都是打铁的,叮叮当当的铁器敲打之声,响彻全村。十年前,这里城中村改造,把旧村全部拆掉了,不过红炉锻制旧址被列入城中村改造规划,并保留了一部分,村民们都非常高兴。后来大家在红炉锻制旧址上不断修缮、维护、翻新、打造,成立了红炉纪念馆和红炉锻制技艺传习所。通过传承人授徒,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继续发扬传承下去。

奎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工作人员说,经过多方努力,红炉锻制这项技艺已经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希望能够早日审批下来。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红炉锻制技艺,一定能被更多的人所熟悉,看到这些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努力工作和有关文化部门的重视保护,我们内心也是欣慰的、庆幸的。正所谓是:千锤百炼终成器,红炉锻制有传人。

关注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抄袭

一切不打招呼的转载,视为侵权

如果你觉得此文不错的话

可以转发+点赞,十分感谢

如果喜欢他的文章,就关注他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张小泉还厉害!杭州86岁老人做的剪刀能剪断100层布,削铁如泥
[非遗]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
看见他们,终于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匠人
风筝寻梦 温梦红楼
老人表演用面团捏牡丹不为赚钱只为传承技艺
一代宗师齐白石门下弟子良石武天庆艺术鉴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