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烟台的“货郎担子”走四方


货郎担子已经消失了,但是,曾几何时却是广大农村必不可少的一种风情。挑担子经商的人称为“货郎”,是最受农村妇女欢迎的人,他们挑着担子走四方,主要是不通公路的村庄。

他们有着自己行业的特殊标志——货郎鼓,又叫“波郎鼓”,因为摇动起来,发出“波郎、波郎”的声音。这声音十分单调,却是寂静的乡村里最大的福音。“波郎鼓”一摇,大闺女小媳妇就会像听到号令一样,云集到货郎担子周围,开始了女人的欢乐。据说,女人皆有购物欲,哪怕买个手帕也会乐半天。

这是因为货郎担子无疑是一个“流动百货商店”,针头线脑,脂粉发卡,乃至流行花布,童装鞋帽,妇女用品,真是应有尽有。货郎,是早期的行商,他们不辞辛苦,活跃在城乡之间,深入到穷乡僻壤,从事着最底层的商业活动,因而受到了下层人民最热烈的欢迎。


别忘了,那是一个没有商业网络的时代,在广大农村,甭说没有百货公司,即使有一个代售小店也会吸引周边村庄的民众。十分低下的购买力当然令富商大贾不屑一顾,追求薄利多销的货郎就刚好拾遗补缺。他们是农村商贸的主体,是物质交流的主要渠道,为广大妇女救了急。

改革开发以后,“义务小商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走俏。其实“义乌模式”就是“小商品思路”,早在“货郎时代”就为民众所拥戴。哪怕一枚电木扣子,一把剪纸小剪,看来并不起眼,全是利润又有几何?可是,山村女人却不可能为了一个扣子,托亲求友,搭上大马车,带上干粮,到通衢大街的“丝房”(百货店)去买,何况那丝房不一定有货。货郎担,是农家不可或缺的,最贴心的丝房。还可以向货郎定销,缺什么,下次一定带来,比“网上购物”还保险。所以,人们喜爱这个行当,也反映在孩子的玩具上,月子孩还在襁褓之中,只会用小手做简单的动作,这是他们就有一个最简单也最廉价的玩具——货郎鼓。年轻的妈妈爱听这种福音。

在乡土作家的笔下,描写旧时代下层劳动人民的爱情,反对包办婚姻,抗婚女子自选的意中人,往往都是年轻或者不太年轻的货郎。这实在是有生活的依据。货郎经多见广,很善于与女性打交道,他们如果单身,而且在捎货供应中又体贴入微,或者在途中遇到风雪洪水等情况,饮食失居,就多在村中逗留,这时遇上多情女子,自然就会发生“情况”,成为素材写进作品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玉波| 货郎担
《忆货郎》万云建
掩饰
远去的货郎担
拨浪鼓声 远去的货郎背影
“货郎担”——我回忆里的一片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