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学马上迟到却还在床上滚来滚去,拖延的孩子怎么治?


相信很多妈妈都经历过这样的事,眼看着上学要迟到了,孩子穿衣服、刷牙、吃早餐还是磨磨蹭蹭的。

每次看到孩子这样就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怒气。

《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中,8岁的男孩伊夏就是这样一个无论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的孩子。

到了起床时间,伊夏在床上翻来滚去的迟迟不见起来,急得妈妈抱起伊夏一阵狂摇。


叫醒失败后,无奈只能一把抱起他冲向卫生间,挤好牙膏手把手地交给伊夏。

妈妈匆忙赶去做早餐后,伊夏又开始磨磨蹭蹭,边刷牙边发呆、逮到空子就玩玩具。

在妈妈看不到地方疯狂拖延,早饭吃到一半先端着脸发会呆,校服套上袖子先玩会玩具,面对校车司机的催促也能先跳个水坑。


妈妈的崩溃从每天早晨面对伊夏无所不在的拖延开始。

反观伊夏的亲哥哥,早上到点自觉起床,洗漱完马上写作业,甚至边吃早饭边看书,书包整理的井井有条,到点就背包出门,完全不用妈妈一直催促。


为什么有的孩子做事干净利落而有的孩子无论干啥都磨磨蹭蹭的呢?遇事总是习惯性拖延的孩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拖延源于这种心理


孩子无论干什么都磨磨蹭蹭,每天都在我发怒的边缘疯狂跳跃。

这种状况每天都会在很多宝妈家里发生,无数的宝妈被深度拖延的孩子折磨到崩溃。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看孩子的拖延到底是怎么回事?


心理学上对拖延的定义是指为逃避执行任务不停的推迟行动的一种倾向。

拖延通常都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会带来诸多不良后果,比如上班迟到、完不成家庭作业、赶不上公交等。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拖延其实应该分为积极拖延和消极拖延两类。

积极拖延

Scher 和 Osterman认为,对一些人来说,当他们感到焦虑的时候,拖延是他们进行情绪管理的一种方式。

控制导向的任务会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情绪上,他们更喜欢在压力中工作,在拖延中能够做出更加深思熟虑的决定,以求更好的完成任务。

积极拖延者有意或无意的把拖延当作一种管理消极情绪或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策略。

比如,在《不可思议的妈妈》中叶一茜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小亮仔独自在客厅玩。

当叶一茜做晚饭出来的时候发现客厅被小亮仔搞得一团乱。


叶一茜当时就怒了:“我做饭的时候,你不帮忙就算了,还把这里弄得这么乱。快把这些不要的垃圾扔了。”

叶一茜训完小亮仔后,小亮仔仍然靠在沙发上并没有开始行动,眼看着叶一茜的怒气值越来越大。


小亮仔弱弱的开口说:“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弄成咱们第一次来这里的样子。”

小亮仔在听了妈妈的话后拖延着没有行动并不是不想干,而是在新环境中再加上被妈妈批评让他感到焦虑以致于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拖延是他正在脑子里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后面当妈妈给出了具体应该怎么做的指示后,小亮仔乖乖按照妈妈的指挥收拾干净了客厅。


消极拖延

对于消极拖延者来说,当任务截止日期越来越近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驱使他们采取行动。

但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出现自我怀疑和无能感,进而产生羞愧、内疚、抑郁的情绪,这些消极情绪通常会迫使他们暂停任务出现拖延行为。


著名儿童教育心理学家田宏杰在《生命·成长》中说,对于孩子来说遇到困难的事逃避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的大脑额叶没有发育成熟,而神经的控制功能就在额叶。

所以当孩子面对学习等有难度的任务时受到自我怀疑等负面情感的影响,就更容易产生拖延行为来逃避学习。


消极拖延还可能是时间管理不良的结果。他们在任务截止日期到来之前总觉得还有时间,以致于常常错过完成任务的最佳时机。

《小小少年》中有个虫痴男孩殷然,他从小就非常热爱虫子,爸妈也很支持他的爱好。但是对于11岁的孩子来说,一旦沉迷于虫子的世界,就总是会忘记现实世界的时间。

殷然又一次把收集的各种虫子摊了一客厅,而就快要到写作业的时间了,爸爸提醒殷然再不开始收拾就来不及写作业了。


殷然却仍然沉迷于观察虫子迟迟没有行动:“反正到时间我就会去写作业的。”

直到只剩下最后20分钟的时候,殷然才开始收拾,但是收拾到一半殷然又临时起意要给虫子造景,这时闹钟响了只剩下最后10分钟了。


殷然这才有了紧迫感说:“抱歉,我刚才没反应过来时间过的这么快。”直到最后,殷然也没能按时收拾好客厅的虫子。


三步帮助孩子戒掉拖延


了解了孩子拖延的心理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三个步骤帮助孩子戒掉拖延的不良习惯。

1.找出拖延的内在原因,对症下药

很多时候一味的执着于问题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我们能够退一步去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面对孩子拖延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先观察孩子拖延行为出现的环境、所针对的对象,对其进行分析,找到孩子拖延的深层次原因。


比如,如果观察到孩子每次上学前都开始磨磨蹭蹭,不愿出门,而对别的事拖延都没有这么严重。家长就需要注意了,孩子的校园生活很可能出现了他无法解决的问题。

当孩子出现拖延行为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跟孩子认真聊聊拖延的时候内心的想法,对应上面孩子拖延的心理,了解孩子拖延的深层原因。

2.帮助孩子认识拖延,改变其不合理认知

尽管天天被妈妈催促,很多孩子似乎应该知道自己拖延的毛病,但其实大多数孩子都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拖延行为。

很多孩子拖延的时候总是想着还有时间,明天再做也行,哪怕到了截止时间仍然没能完成任务,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他们也还是会想着还有时间把任务拖延下去。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思维习惯,遇到相似的情况就会自动使用跟以前一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式一般处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我们通常很难觉察到自己的思维定势。

对于总是拖延的孩子来说他们也很难觉察到他们遇事习惯拖延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定势就是导致孩子拖延行为的不合理认知。

而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就是改变孩子的这种不合理认知。


比如,对于《小小少年》中总是觉得还有时间的殷然,我们就需要改变他的这种错误认知。

当殷然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整理好虫子请求妈妈帮助的时候,妈妈的拒绝就是通过让孩子自己承担拖延的不良后果,让他真正体会到时间是会不够用的,以此来改变他的不合理认知。

3.制定任务,训练孩子反拖延技巧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曾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能把他们训练成我选定的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

同样让孩子养成做事干净利落的习惯也是可以通过训练完成的。


首先,需要制定一系列孩子能够完成的任务,把训练的技巧划分为小的、可达到的步骤,如设定具体的目标、制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等。

如果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降低了拖延的频率,按时完成任务,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奖励。适当的正强化可增加孩子正确行为出现的频率。


一个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帮助孩子形成做事干净利落的习惯需要家长和孩子长期坚持、共同努力。

史铁生曾说拖延的最大坏处还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

不管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机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

培养孩子做事干净利落的习惯,让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观,遇事果断有主见,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1]Scher, S. J. , &  Osterman, N. M. . (2002). Procrastination, conscientiousness, anxiety, and goals: exploring the measurement and correlates of procrastination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39(4).
[2]Eerde, &  Van, W. . (2003). Procrastination at work and time management training.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7(5), 421-434.
[3]Lay, C. H. . (1986). At last, my research article on procrastin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4), 474-495.
[4]Wesley, &  J., C. . (1994). Effects of ability, high school achievement, and procrastinatory behavior on college performance. Educational &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4(2), 404-408.


作者:Lis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习惯3:遇到问题要善于思考)
孩子要失败了怎么办?那就让他失败啊!
中考高考再次证明!语文才是中小学生考试重点,8大学习习惯助你彻底征服语文!
十三个精典好习惯:
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