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帮助来访者痊愈的?

        
心理咨询师是什么样的一群人?

想象一下,如果你因为抑郁问题去咨询,却在楼下咖啡厅无意间看见崩溃大哭的咨询师。

你还会预约下一次咨询吗?

如果你因为和爸妈关系去咨询,却在路上撞见你的心理咨询师和妈妈大吵。

你还相信他能帮你吗?

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其实都是在问:

如果你的咨询师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自己无能为力的问题。

他还能帮到你吗?

再深一点,他们也是在问:心理咨询究竟是如何帮助人的?


心理咨询师是不是都有“病”?


有句老话:要研究一个心理学家的思想,首先要了解这个心理学家的生平。

是的,很多优秀的心理学家确实有点“病”。

而他们的理论,也正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的思想,早已被人熟知。

但,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他的思想会以“自卑感”和“创造型自我”为中心?

其实,这和他悲伤的童年息息相关。

阿德勒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有6个兄弟,皆是高富帅。

然而,阿德勒却是家中的异类。

5岁,患上肺炎;还有佝偻病,身材矮小;甚至出过两次车祸。

童年时期的他,一直是自卑的。

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坚持学习,成为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

这才让他开始感到自己是有力量的。

正是他与自卑的斗争,发展成为后来他的理论:“自卑与补偿”。

人人都会自卑,它是一个人向上的基本动力。


如果说“自卑感”尚且不是什么大病,比较好走出来,那更严重一点的病会如何影响一个心理咨询师呢?

这就要说到我很喜欢的心理学家比昂了。

精神分析界曾有段时间流传着一句话:“弗洛伊德代表着精神分析的过去,克莱因代表着精神分析的现在。那么比昂就代表着精神分析的未来。”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比昂极为注重此时此地。

他谈到:

“当病人来见治疗师时,治疗师最好的状态是忘记来访者所有的过去,也不管他的未来是什么,只关注当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战时期,比昂成为坦克连的一名士兵。

100多人的坦克连,战争结束时,只有3个人还活着。

回到英国,他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他却说:“这是我的死亡判决书,我从这一年就死了。”

翻看他的回忆录,扑面而来的是挥之不去的阴郁和自我厌恶。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处于一种紊乱不安的精神状态,有着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

你看,一个从战争归来的人,长期处于不知道明天是否就会死去的生活状态,很难不深刻地懂得“此时此地”。

而这样的经历和观念,可以说是他颠覆传统精神分析的基石。

他不纠结于精神分析中长久以来的“决定论与宿命论”之争,而是认为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不是重点,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他不使用惯用“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而是认为要就事论事,把有限的东西压缩在有限中。

他不认同“趋乐避苦”,提出了另一套心理机制,这几乎可以概括他如何与PTSD战斗:

“人还有另一套心理机制,就是面对痛苦和承受痛苦。仔细琢磨那些了不起的人跟一般的人比较,不过是比一般人更能够忍受而已。”


或许你还是想问:这不过就是些个例?有“病”还能成为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怎么可能呢?

可是,如果让你想象一个没“病”的人,会是什么样的?

恐怕他得金光闪闪,飞升成仙才行。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多少都有点“病”。

那是因为“病”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它是信号,提醒着我们和自己、和外界的关系需要调整;

它也是一个通道,通向一个更为真实、更为完整的自己。

正如心理学家荣格在《红书》中所写:

“若你理解黑暗,它就会抓住你。

它临到你头上,就像夜晚有蓝色的影子和闪烁的无数星星。

当你开始理解黑暗,沉默与和平就会来到你头上。”


咨询师“病”了,
我还能和TA做咨询吗?


我的一个朋友,曾因自伤的问题去到咨询室。

在第一次咨询,谈到自伤,咨询师询问是否能看看他的伤痕。

他撸起袖子,咨询师向他靠近。

本来是个非常温馨的场面。

然而,他却在那时看到咨询师手上同样的伤痕。

他甚至没能问问:“你手上的疤是怎么回事?你真的能帮到我吗?”

这成为他心中无法说出的疑问,咨询持续了一年,他早已不再自伤,然而疑问却始终存在。

他想了又想:

“或许她只是想知道来访者伤害自己的时候有多痛,是什么感受。”

“或许她也曾有过艰难的时期,但是走出来了。”

“或许她至今也沉浸在这种痛苦中,但毫无疑问能帮到我。”

“或许她正如我所想,无法帮到我。”

心中小小的疑问逐渐变大,不再能够忽视,但直到最后,他也没能说出口。

他选择了不再预约,让咨询戛然而止。


之所以讲到这件事,是想要回答前面的两个问题。

有“病”的心理咨询师是否能帮到人?

是可以的。

关键并非是“病”,而是他如何面对“病”。

但如果一个咨询师“病” 了,却不去面对,“病”而不自知,那真的是有“大病”。

如果一个咨询师“病”了,他能通过学习、个人分析、督导等方式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接纳自己。

这对来访者来说,常常也是有好处的。

事实上,我的朋友在这之前,换了许多咨询师。

他始终无法跟任何咨询师建立一段稳定的关系。

一年的咨询,他能够每周固定时间,不更换时间,不突然取消咨询。

对他来说,能够坚持这种稳定的设置是巨大的改变。

这种稳定的关系,他说:“我第一次有这种感受,很踏实,这段关系一直都是我的宝物。”

困扰他四年的自伤问题,也终于停止。


但,为什么一年后,他会突然结束咨询,扔掉这段自己视若珍宝的关系呢?

还记得他刚结束咨询时,我问:“为什么?”

他答:“不为什么,就是觉得可以结束了啊。”

到现在,已经过去两年,我再问他:“为什么?”

他沉默了很久,终于有勇气说出内心的话:

“那时我没有勇气,没有勇气向别人靠近一步。在我伤害自己的问题下面,其实还是关系的问题,我没办法建立一段稳定的、深度的关系。一年的咨询,咨询师始终在那里,我体验到了稳定。

而在我对咨询师手上伤痕的疑问背后,问题不是我是否能信任她。其实,我早就很信任她,知道她能帮我。

无法问出口,其实是因为我没办法允许自己对她的好奇,没有勇气向她再靠近一点点。”

第二天,他又发来消息。

“但我还是很幸运的,我能够毫无征兆,突然结束咨询,是因为确信她会在那里,一直在那里。等到我有勇气面对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再一次同行一段旅程。其实最近一直在考虑重新去到她的咨询室了。”

我想,朋友的反思也回答了第二个问题:

心理咨询究竟是如何帮助人的?

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回答。

但我最喜欢心理咨询师洛莉在《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中那段话:

“这个世界没有奇迹,你无法逃避你所遇到的痛苦。

心理学也不能提供任何幻想,但不要忘了,世界上也有这样的地方,有这样一些人,可以直面这个无处可逃的、困惑的、痛苦的你。

你们坐在一起交谈,当痛苦终于被言说,人们才能获得最基本的勇气,去看、去感知、去信任。

等做好准备,它会转变成更积极的行为。

你可以言说真实的你,而这就是心理咨询的奇迹所在。”

而如何找到一个靠谱的咨询师?

可以有许许多多的标准,但最关键的,是信任自己的感受。

就像我的朋友确信他的咨询师会始终在那里,是稳定的,是可信任的,是可亲近的。

这种感受,恰恰是心理咨询中最有趣的地方。

他不是给你一个神灵,给你庇护,给你承诺。

而是在咨询室中,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的一间屋子,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相遇,一个灵魂和另一个灵魂的相遇。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妙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优秀心理咨询师的30个特征
心理咨询初诊接待问答
心理咨询师被问得最多的4类问题,专业的20个答案
免费心理咨询优与劣
我对咨询设置的思考
看心理医生7个提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