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孩子像《女心理师》中尤娜一样自伤,我们要如何面对?


《女心理师》最近出现了一个叫尤娜的角色,让我们为之震动。


剧中,尤娜不断伤害自己,包括泡冰澡、割手等等……

后来心理师发现,她只为了能够留住自己的爸爸,多得到他的一些关爱。


从小编上学的时候开始,其实伤害自己的行为就在一些孩子身上发生了,比如偷喝酒让自己喝醉并且发一些网抑云的文字,比如说有的孩子用刀划自己……

随着社交网络、影视剧的发达,原来可能只是孩子们线下发生的、造成小规模影响甚至没有被注意到的事情,渐渐被上传到网络,被大家所关注、讨论。


作为家长们,一定是有很多担忧的。

今天,小编要来和大家重点讲一讲尤娜的这种叫做“非自杀性自伤”的行为如何辨别,以及我们如何作为大人帮助有这个行为的孩子们。


自伤=拯救不开心??


如果小编告诉你,有的时候孩子们拿小刀划自己,竟然是为了拯救不开心,我想可能很多人都要跳起来骂小编三观不正了。

但是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都误会孩子们为什么对自己下重手,给自己身体造成伤害。

对于家长来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也,损伤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大不敬。


但其实,有一种伤害自己的行为,它不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为目的的,甚至不是和这个想法相关、或者是为了这个想法做准备的。因此学术上,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非自杀性自伤”。

所以,我们第一件可以确定的事情,就是现在进行非自杀性自伤的孩子们,内心还是渴望活着的,那么他们伤害自己这个行为,一定就有着某种有效性、某种功能。

非自杀性自伤的一大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转移痛苦。

百度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目前还极度缺失对于情绪的关注。这就导致孩子们出现各种情绪的时候,他们不会识别、觉察,我们也会认为,他们矫情、娇气、过于敏感。

采用的教育方式,一般都是情感隔离、理性化、压制。我们教导孩子不要那么敏感、想太多,多想想正事,我们让他们自己学会忽略、压制住情绪……但是隔离、压制,不意味着解决。

于是,孩子们在情绪很糟的时候,内心的痛苦非常大,这一团情绪没有办法通过合理正常的渠道排解,孩子们没有学会更健康的宣泄方式,因此伤害自己,可以达成疼痛的转移。

《13 Reasons Why》中的伤害自己的女孩:
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另外一种常见的原因,是为了吸引注意。与之前的情绪转移类似,这也是一种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通过其他的通道表达出来的结果。

我们可以留心观察一下这些伤害自己的孩子们,他们的伤口是出现在很容易看到的位置吗?如果容易发现,那这个孩子可能想要向你传达:我很难过,希望有人可以来关怀我的情感。

《女心理师》中希望爸爸不要走的尤娜

但是正常状况下,孩子们应该能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而不需要借助伤害自己的方式,因此一旦出现了容易被注意到的非自杀性自伤,那么很有可能这说明:

1.我们给予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并没有到位;

2.孩子们感到自己的需求表达是困难的,是不会被认同的;

3.孩子们可能存在报复的心态,想要让父母感受到愧疚或者愤怒,激起关注。

有时候,这种求关注的行为,不仅仅针对于家长,也可能针对学校的老师、同学,无论是指向哪个社会支持系统,这个系统一定都是不足的,需要去进一步探寻存在的问题的。

还有的时候,自伤甚至会成为孩子们一种寻求身份认同的方式,这一点尤其明显地体现在青少年的身上。

美剧《13 Reasons Why》中,男主角的好朋友就认为,伤害自己留下的伤痕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种标志,好像不这么做,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13 Reasons Why》中伤害自己的Skye

当孩子们感到自己格格不入、无法融入任何一个群体的时候,一方面,伤害自己让他们转移情绪的痛楚,另一方面,暗黑的、颓废的“边缘群体”的标志,也让他们感到安全。

这似乎能够帮助他们找到他们在所谓“正常”甚至“优秀”的群体中无法融入、被排斥边缘化的时候所缺失的归属感,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安抚、稳定自己的极端方式。

常见的非自杀性自伤方式,有小刀割伤非动脉的一些位置,明火烫伤,或者掐自己,有的时候,报复性的绝食、滥用烟酒甚至其他违禁品也是其中一种方式。

未成年人可能的自伤方式一览

需要注意的是,如上提到的所有可能成因,都是基于孩子们的自伤行为是不以结束生命为目的、或者为之做准备的。

如果孩子真的存在自杀倾向,我们一定要格外关注,另作处理!


面对自伤,我们能做些什么?


首先,身为家长的想当然、从自己的角度去做的解读和理解,是我们要避免的。

在我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倾听、支持的情况下,我们甚至无法分辨,眼前这个正在伤害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不是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在发现了孩子的自伤状况的时候,第一时间,我们要关注的是孩子,而不是我们自己,是他们怎么了,而不是“爸爸妈妈好失望”“爸爸妈妈好伤心”。

《女心理师》中尤娜的妈妈

共情的、开放的提问,是我们了解孩子的开始。询问孩子,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是什么感受?脑海中有一些什么想法?包括和孩子开诚布公地探讨生命的议题,也是重要的。

往往成年人对于生命和死亡的理解,和孩子是不同的;甚至成年人之间,对生死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嘴上说想死但其实害怕的人

因此和孩子谈论的时候,我们需要打破自己对生死议题的避讳,去了解孩子对自己此刻的行为和想达到的目的,作出的是什么理解。

我们可以询问孩子:做这件事的时候,有没有想要让自己生命结束了?如果有的话,结束又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我们伤害自己的时候,带着什么样的心事呢?

一旦发现孩子有结束生命的危险,千万不能否定、指责,第一时间,请给予孩子支持,告诉他们“你的难受、痛苦我们看到了,我们会陪着你”,并且带着他们去进行专业的干预。

现在有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可供使用

如果是非自杀性自伤,同样的,专业的精神科就诊、心理咨询介入都是需要的;我们也可以增进理解,做一些反思。

为什么孩子们要用伤害自己来求关注呢?我们可以想想,是不是平时我们关注他们的方式出了点问题?是不是我们有时候太忙了,忽略了他们的情绪?

会不会我们常常让他们感受不到温暖呢?会不会常常对他们批评打压,却没有足够的认可?会不会我盲目地要求孩子理性化,却忽略了帮ta培育梳理情感的方式?


为了让孩子们感觉到支持,让他们信任我们,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考虑一些更合适的、健康的情绪宣泄方式,比如带他们出去玩、买一些压力球等。

或者我们可以采取有条件的奖励,取代原来的批评、惩罚,从而让孩子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更有动力完成,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逃避,让他们培养出积极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愿望,缓解自己的情绪。

最后,孩子们面对的校园环境、人际关系,也是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需要关注孩子们的社交,和老师的相处。

一旦我们发现伤害他们的不合理的状况,我们需要及时向校方反馈、积极解决,必要的时候,可以引入心理老师、心理医生等来帮助,如果实在无法解决,那么更换校园环境,也许也是必须采取的行动。

让我们给孩子的愤怒和悲伤找到“排水口”,这样他们可能也就会慢慢地不再依赖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拯救不开心啦。


作者:小戴同学Elain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孩子身上那些隐蔽的伤口!
14岁女孩手臂上一排“条形码”,家长吓坏了!医生:这是孩子的求救信号……
发现孩子有自伤倾向 该怎么办
你伤害自己是做给谁看?请正确认识「自伤」行为
如何帮助处在自残困境中的孩子?
在自残与伤害的另一极,是对生命的渴望|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