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达到父母的要求,人生就皆大欢喜了吗?不,也许你会更emo……


在我的咨询室里,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来访者,每个来访者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困惑。

这些问题看似千奇百怪,但是细细想来,这之间还是有一些共性的。


“完美先生”的困惑


小李,某城市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工作体面、收入丰厚、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妥妥的别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图片来源:《三傻大闹宝莱坞》

但是,最近小李一直不开心,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他能够很出色的完成领导交给的科研任务;

也能够很妥善的做好每一个手术,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也都能沟通顺利;他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能在空闲时间给妻子制造一些“小惊喜”……

总之,他是同事眼中的好伙伴,是病患眼中的好医生,是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是父母眼中的好儿子。

可是,他就是觉着自己的生活缺少一些什么。缺少什么呢?他自己也不知道。

就像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写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薄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

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

图片来源:《生命·成长》

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我是谁?


在经过几次的初始访谈之后,我发现小李是一个生活极度理性的人,他所作出的每一项选择和决定,都是在经历了精细的“计算”和无数次的“权衡”之后作出的“最佳”选择。

当我和他讨论这一部分的时候,他一开始也是在很理性的分析,直到我们的咨询工作进行到第九次的时候,小李突然泪流满面的跟我说,他以前不是这样的。

他以前没有这么理性,很早的时候他也是一个感性的人,那时候的他觉着工作和生活都很开心。

记得他在上中学的时候,对摄影特别感兴趣,每天都会拿着自己的手机拍一些照片,还会去各种杂志和自媒体平台很认真的学习拍摄技巧。

随着拍摄技巧的提高,他拍出来的照片也越来越好,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也都很喜欢他拍的照片,甚至有时候班级活动也都会让他来负责拍摄。

那时候的小李感觉自己是那么的开心,也是那么的有成就感。

后来到了考大学的时候,小李想跟随自己的兴趣选择摄影专业,却遭到了父母的极大反对。

因为父母认为摄影并不是一个职业,最多就是一个兴趣爱好,既不能当饭吃,也没有更好的上升空间。

父母反复告诫小李:做人一定要务实,不能玩物丧志,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反复的权衡利弊,仔细的比较考量,然后作出“最佳”选择,这才是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品质。

图片来源:《三傻大闹宝莱坞》

后来,经过反复权衡之后,父母替小李作出决定,报考了医学院校。由此,小李的摄影梦想就被压抑了下去。

医学院校的生活是枯燥的,一名医学生每天要面对很多的学习,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的爱好。

五年的本科结束又是三年的硕士研究生,八年的时间小李在不断的“权衡利弊,精细考量”,不断地作出“最佳”选择。

毕业之后也顺利的进入当地的一家三甲医院工作,顺利的结婚生子。

小李认为,这一切都是归功于“权衡利弊”下选择了“重要”的结果。

图片来源:《三傻大闹宝莱坞》

这么多年来,每次当他看到好的摄影作品,或者在自媒体平台看到有人在教别人摄影的时候,都会莫名的感到惆怅,似乎在心里最深处总是不甘心,甚至还夹杂着愤怒,对父母、对自己。

这些复杂的情绪引发深深的失落和孤独感,总是在深夜降临时朝他席卷而来。


我们到底为谁而活?


其实,像小李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小时候都会经历这些;我们成为父母之后,也在不经意间重复着这些。

我们总会去选择重要的而不是喜欢的,因为我们在小的时候就是这样被教育的。

每当我们不想学习想看动画片的时候,父母总会督促我们不要把时间花在这些“没用”的事情上,多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学习是很重要的;

每当我们想出去旅游的时候,父母就会教育我们别把钱花在“没用”的地方,出去旅游也没啥意思,不如把钱留下来花在重要的地方;

每当我们遇到了喜欢的人的时候,父母的关注点都是对方的收入怎么样、工作怎么样、家庭环境怎么样,因为“重要”比“喜欢”要重要……

图片来源:《三傻大闹宝莱坞》

在亲子互动中,大人们总是忽略孩子的“喜欢”,总习惯用大人的眼光去教孩子权衡利弊,于是很多孩子在长大之后,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与小李的情况类似的,还会有一些人大学毕业之后没有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进入到金融、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中去,因为在“权衡利弊”之后,这些行业会有更多的收入,至于自己是不是“喜欢”仿佛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图片来源:《三傻大闹宝莱坞》

还有一些人则是不舍得给自己花钱,他们不舍得给自己多添置一些新衣服、不舍得让自己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这些都是不重要的,钱应该在权衡利弊之后花在更“有用”的地方去。


感受力,比理性更重要!


有时候,“喜欢”比“重要”更加重要。

所谓“喜欢”,指的是我们内心的喜怒好恶等情感体验;而“重要”指的是头脑的分析和权衡利弊。

在道理、理性满天飞的时代,一个人的感受力,很多时候比理性更重要。

在我的咨询室里,有太多的成年人,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在他们总想自由奔跑愉快玩耍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被父母阻止。

因为父母会认为这些玩耍是不重要的,作为孩子,你应该更多去学习,把时间花在补习班、写作业上面。

图片来源:《小舍得》

确实,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物质文明发达,我们更习惯于用头脑分析;但是用头脑分析不代表压抑内心的需求。

在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中,我们确实需要教给孩子“权衡利弊”,但是又或许我们可以在尊重孩子“喜欢”的基础上去让孩子“权衡利弊”。

跟小李咨询结束的时候,他正在考虑要不要辞去医院的工作自主创业。

但是他已经不再失落和纠结,因为现在的小李,在医院工作中用理性分析的头脑,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再慢慢学着跟自己的内心感受联结。

工作之余,他也会再次拿起自己的手机和单反相机,带着家人走近大自然,去拍摄美景照片。

用小李的话说,他现在不仅能应付工作,更加有了生活,就连孩子似乎都比以前更加亲近他了。

毛姆在他的书中写着,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

图片来源:《十三邀》

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图片来源:《三傻大闹宝莱坞》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理性不可或缺,但是也不要与自己的内心感受失去联结。

成年人在童年的时候被教育要多考虑现实,那么在我们成年之后,在体会过与内心失去联结之后的空虚孤独感之后,或许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对待孩子,更多的让孩子感受自己内心的体验,少一些头脑的权衡。

就像一句话说得好,用科学家的态度去工作,用艺术家的态度去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放弃权衡利弊,内心最向往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
家庭教育经典案例分析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
看见即疗愈
你爱孩子吗?多夸夸孩子吧,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哦
家庭教育的最佳状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