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拖拖拖,你可能不是懒是害怕!

执行力,往往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关键的差距,而拖延症,则是阻碍执行力进行下去的利器。

我,一名拖延症患者

作为一名重度拖延患者,我有必要分享下真实的内心独白:

长久以来,拖延症俨然已经成为我根深蒂固的习惯。

我总是熬到凌晨才入睡,导致早上昏昏沉沉,恨不得任何时间都用来补觉。

面对一天的开始就可以预料到一天的结束,可就是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我依旧是办公室走的最晚的人。

我超级迷恋我家的沙发,在那的我常常会呆一整天,刷微信、玩游戏等,只要不做正事是怎么都不嫌烦。

周边的朋友和家人总会抱怨我,因为我总是迟到没办法准时,这样耽误了他们很多的时间。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也会羡慕干劲满满的他们,只是不知为何总是做不到。

我发现,凡事做之前我总会在脑袋里浮想联翩,一旦做起来我又会很快放弃,“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句话就是我的真实写照。

一直以来,我都不是一个有条理且分清轻重缓急的人,即便面对必须要完成的事,我也是能拖则拖,直到截止日才能够让我振奋起来。

如果事情完成的不够好,拖延就能了借口,好让心理放松、愉快一些,因为我很容易感到压力。

我总是觉着自己有很多时间,因此也浪费了很多时间,为此我常常感到内疚和自责,也总是期待未来会更好。

如果能许一个愿望的话,我希望自己有更强的自制力和执行力,可惜愿望常常落空。

说到这里,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有着一样的经历。

欢迎大家到评论区一起讨论、分享。

拖延症不是懒

起初,我将拖延与懒直接挂钩,认为我是懒的思考,懒的行动。

直到后来接触了心理学才明白拖延症不是懒,而是由恐惧引起的一种心理综合症。

事实上,关于是否为拖延症呢?有一些简单的判断标准。

首先,要弄清拖延有没有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会不会令自己的内心痛苦不堪且烦恼不已。

内在表现为情绪上受到折磨,从内疚到绝望,从恼怒到自我谴责;外在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受阻、学业得不到提升。

其次,拖延症还体现在体能的衰退。

如经常感到乏力,之后是情绪、注意力、目标感的逐步丧失。

这就好比坐上了一辆过山车,到达顶峰时内心已经使出全部精力,之后则消散全无。

最后,拖延症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以下心理波动。

如:信心满满的想早点开始 — 督促自己要马上开始 — 自我怀疑,若不开始又能怎样,还有时间 — 算了,还是人家可以 — 徘徊,做或不做 — 下决心,我再也不拖延了。

显然,就此可以看出,“拖延怪圈”是个闭环,如果不尽早识别可能会一直反反复复的进行下去。

拖延症的成因

关于拖延的成因一般可以追溯到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学校都把学习能力作为区分学生好坏的标准。

这就给了很多看似优秀的学生在等级上的优越感,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在学习和社交能力上的自信。

导致多年后,一些人还是会为自己在学校里存在的学生问题耿耿于怀,即便成年后能力提升,但依旧害怕其他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于是,拖延成为了掩盖自己信心不足的心理策略。

伴随而来还有以偏概全的想法,如我必须做到完美;我必须避开挑战;如果我展示出真实的自己,大家不会喜欢我的等诸如此类的想法。

这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所持有的观念,核心是无法接受平庸,因为平庸会招致他人的轻蔑,而优秀是一种天赋无须努力。

因此,拖延成了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自我保护的外衣。

更多时候,拖延者还会出现与时间的纠葛,表现为对客观时间的适应不良,对主观时间的感知差异,以及不良的时间管理方式。

就好比两个人约定9点30 左右(客观时间)见面,一个人可能8点50(主观时间)就准备出门确保准点到达。

可另一个人会选择9点50(主观时间)到达,即便对方会表示不满,但下次照旧。

这种客观时间的断裂往往和个人心理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处于婴儿阶段认为时间是完全主观的,处在青年阶段则更具有现实感,到了老年阶段会回归到主观的时间更重要。

当然,拖延问题的泛滥更离不开如今网络信息的爆炸,过多的信息让你我无所适从,信息的过载让很多人陷入拖延的泥潭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更为碎片化,注意力越难以集中,情绪也会更焦虑,拖延症一触即发。

如何调整

拖延症问题的改善,有以下的四个阶段需要引起关注!

第一个阶段,根据文中的概述,先判断自己到底是不是拖延症,而不是盲目的给自己贴上标签。

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忽视和否认、承认和了解。

表现为会忽略自己拖延的细节,甚至不愿意承认,直到拖延带来了危害,才开始认知自己。

第二个阶段,考虑是否采取行动,这意味着要处理内心正面或负面的情绪反应。

比如能够承认自己内心的低自尊,明白看似完美主义下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第三个阶段,愿意做出新的尝试。

最简单的是开始注重自己身体上的管理,比如早入睡不熬夜,多锻炼少吃等。

第四个阶段,开始行动。

在这个阶段,有了前期心态的调整,以及一些身体上的改变,说明新的模式在替代旧模式,而想要让这个模式进行下去,反复的实践很重要。

因此,掌握以下技巧可以帮助自己克服前进方向上阻力。

①觉察情绪而非控制。

拖延症患者由于太想改变,于是会不假思索的压制内外诱惑,导致一旦接受诱惑可能会造成习惯的中止。

这时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下当时自己的想法,随便写什么都可以。

长此以往运用这种方式,可以逐步去探索自我的内在恐惧,以及内心到底在抵抗什么。

一旦了解到自己的所思所想,将有助于处理和自己较劲的关系,毕竟当一个人开始澄清和接纳自己,才能更好的处理畏难情绪。

②运用GTD时间管理系统,而这个系统需要用一些简单工具做辅助。

可以利用小便利贴来记录待办的事项,并使用各种时间计划模板,如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等。

这些工具存在的目是将事情通过排序分清轻重缓急,方便更有条理的管理时间。

③离开让自己拖延的环境,找到一个可以反馈每日结果的人或群。

往往太过舒适的环境很容易滋生拖延,比如家等。

因此,如果要提高做事的效率,就需要找到对应的学习环境。

而找到反馈结果的人或群,则可以有效监督自己的行为,并强化到该行为形成一个好的习惯,以此来替代拖延行为。

最后,如果发现这些方法都没有使自己拖延的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很可能自己已经陷入某种心理困境之中,但这不是自己一个人能解决的。

这时,请及时的找到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对自己来说会更有帮助。

参考资料:

《拖延心理学》 作者: [美] 简·博克(Jane B. Burka) / [美] 莱诺拉·袁(Lenora M. Yue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拖拖拉拉是种“病症” 战拖试试这几招
外国诗歌赏析/《故乡》[德国]戴默尔
​wan完完美主议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逆反的发展
压力的内涵 对压力概念理解存在的三种认识
自我意识心理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