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孩子偶尔说谎,未必全是坏事?

孩子往往出现什么样的行为,最让父母感到担心呢?撒谎必然首当其冲。

在父母的心里若孩子开始撒谎,他们会担心是不是孩子开始学坏了。

于是父母很努力的教孩子要有道德,为此一旦发现撒谎就会惩罚孩子,结果越惩罚孩子就越说谎,而且谎言一次比一次瞒得严实。

然而孩子说谎真的是一件坏事吗?未必。

《读心神探》

谎言背后的实情

某天小胖幼儿园里的老师让大家比赛做算数,同时老师还表示:“做完的小朋友举手有小红花哦。”

就这样时间一点点过去,小胖看到周边的小朋友一个个都举手了,他心里一着急哪怕没完成也将手举了起来。

随后老师开始一一批改发现小胖并没有做完,于是将小胖叫到了一边耐心询问他原因。

这才得知原来小胖是想要老师表扬自己才选择举的手。

显然小胖这个阶段的孩子是以遵从权威的价值为判断核心,他们知道说谎的行为并不可取,可相比谎言,老师怎么看自己更加重要。

所以这时候父母和老师如果能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状况下,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恰当引导孩子的行为,其实是在帮助孩子客观认知自我。

相反如果当着众人贸然揭穿说谎甚至略施惩罚,反而适得其反。

同样是孩子说谎,下面还有这样一个事例。

6岁的乐乐有个堂姐,由于能歌善舞总会受到周边人的夸奖,因此乐乐的母亲总会拿堂姐和她比。

但更多时候乐乐只会遭到母亲言语上的否定,这让她的内心很受挫觉着自己在妈妈眼中实在太差了。

直到学前班选班干部,乐乐想让母亲对自己另眼相待,所以在回家后她告诉父母自己被选为了课代表。

母亲听后很是高兴并夸赞她聪明伶俐,乐乐在母亲的夸奖中找回了一丝丝自信。

即便她内心深知自己实际上只是当选了小组长,但这毫不影响她此时收获的快乐。

也是自那之后乐乐明显感觉到母亲很少会说自己的不好,渐渐的她变得越发积极自信,终于在新的学期当上了名副其实的课代表。

其实乐乐的妈妈早在家长群里就知道了女儿当选小组长的消息,后来听到女儿说是课代表,当时她还是挺生气的,觉着乐乐这孩子不诚实。

后来还是通过和乐乐父亲沟通后她才意识到,孩子说谎竟是为了取悦自己。

为了让乐乐重新拾回自信她决定不揭穿乐乐的谎言,同时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并减少对她言语上的指责。

慢慢的她发现乐乐变得开朗了起来,和自己的交流也多了,而说谎的事情也没再发生过,这下才让她真正放了心。

为什么会说谎?

事实上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说谎是认知和决策能力发展的一种反映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曾对 1200 名 2一16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过系列测试,并在每个儿童身后会放置一个毛绒玩具,要求儿童不能转过去偷看,当主试找借口离开房间后,隐藏的摄像头拍下了儿童们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主试回到房间并询问儿童是否转身时,结果4-6岁的儿童基本都否认了自己的犯规行为,其中4岁儿童的说谎比例甚至高达90%。

该测试研究者指出就儿童认知能力发展而言,幼年时说谎往往是认知能力较高的表现。

这说明儿童已经可以在理解成人要求与特定场景规则的前提下,试图采用更为符合规则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理。

而儿童心理理论研究也认为,幼儿在2岁之前受限于自身认知能力发展水平,基本无法实现说谎行为,有效的说谎行为在儿童4岁左右才开始出现。

由此通过上述案例和测试我们可以看出,儿童说谎这件事很难避免,一方面是因为本能为了脱离困境或是回避惩罚;另一方面是因为察言观色,用说谎的方式来获得父母的关心。

同时朗和佩尔奈的研究还发现,儿童的说谎不仅与社会认知有关,也与社会性发展的其他维度如好胜心、意志、自我概念等可能相关。

相对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会发展的略晚一些,其中6岁前儿童说谎与父母所认为的道德认知还没有形成直接的联系。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随着儿童认知与社会经验的增长将有助于儿童越来越好的理解道德规则,渐渐会从“他律阶段”到“自律阶段”。

所谓“他律”是指儿童被自身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而成人对儿童说谎行为的反馈对于儿童正确道德认知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案例中乐乐妈妈面对乐乐谎言的处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而7岁后儿童自然来到了“自律阶段”,他的道德判断开始受到主观价值所支配,判断依据则是来源是否违反了社会规范。

但总的来说儿童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表现不是固化的,更多时候会参照情境的综合影响。

怎样应对孩子说谎?

那么面对孩子说谎,父母怎么做比较恰当呢?

首先

我们要明确的是,即便说谎是一个认知能力的表现,但父母完全没必要鼓励孩子说谎。

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父母的言行要更加慎重。

其次

发现孩子说谎千万不要急着训斥,而是要观察一下,搞清楚孩子撒谎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

如果孩子的年龄在3岁以下,要注意这个时间段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得真话与谎言之间的区别,因为此时的他们连现实和想象都未必分的清楚。

面对这样的状况父母应该平静的向孩子询问道:“我看到的和你讲的不太一样,你能具体说说吗?”

当父母发现孩子确实处于想象的世界中,不必急着去打破,这正是说明孩子的创造力在起作用,此时记录反而比打破更重要。

反之如果孩子说谎已成既定事实,原因无非是为了保护自尊心怕受到惩罚,为了引人注意怕伤害他人等心理成因。

那么父母严厉的惩罚反而更容易负强化孩子的说谎行为,此时不如改为正强化,父母通过讲正面故事的方式,告知孩子诚实品质的可贵,反而会促进孩子勇于讲真话。

与此同时当孩子讲了说谎原因后,父母切记不要变脸,一旦变脸孩子会感到被欺骗,甚至觉着自己的父母都不是一个诚实的人。

照着这样发展下去孩子说谎的行为没得到纠正,父母的权威则荡然无存,这个后果才是最可怕的。

最后

作为父母更要明白,当孩子说谎时,父母确实要引起重视,否则相似的行为就有极大可能一再出现。

于是面对谎言父母要与孩子成为朋友,建立相互信任的屏障,儿童只有在安全、支持的情境氛围下,良好的道德认知才会逐步形成。

在此期间如果是父母的原因造成孩子说谎,父母应检讨自己,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时刻为孩子构建一个身心健康的家庭氛围而努力。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何雯静 吴继霞

《儿童道德发展理论》作者:皮亚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道分享】家有“匹诺曹”(其实谎言不可怕)
孩子频繁说谎,怎么办?
说谎好吗?
爱撒谎就是坏孩子
撒谎不可怕,真正毁掉孩子诚实的,是这种错误回应
父母应该怎样教育爱说谎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