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胡萝卜加大棒

暑假期间,多少家长过得鸡飞狗跳,又有多少孩子生活在“冰火两重天”里。

轩轩是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今天早上一睁眼,迎接的就是妈妈温柔的吻。

“我的小宝贝,美好的一天开始了,快点起床吧。”

带着对今天美好的向往,轩轩的一天开始了。

可刚刚过去一个早上,他就发现这一天并不美好。

吃饭的时候,他只不过是抠了几下手指,妈妈就皱着眉头说他:

什么臭毛病,跟你爸爸一个德性!吃饭的时候好好吃,要不然就别吃了。

看到妈妈生气了,轩轩只能把委屈都咽进肚子里,赶紧把饭吃完。

他本想看会电视再去写作业,没想到他刚坐在电视机前面,妈妈就又来说他。

“一大早上就开电视,光知道看电视玩iPad,你的眼睛还要不要了。”

没办法,轩轩只能坐到学习桌前面。他画了一幅漂亮的画,蓝天白云大瀑布还有一朵七色花。

妈妈看着儿子精妙的画笔,一直赞叹自己的儿子怕不是绘画天才。

刚刚凶他的妈妈,这一会的功夫就又变成了一个温柔的妈妈。

轩轩是谁?

轩轩是千千万万的小朋友,是千千万万生活在父母“情绪中”的孩子。

孩子做的让父母高兴了,父母就给孩子个好心情。孩子让父母不满意了,父母就没个好脸。

在所有的关系中,赞美鼓励支持接纳,都算是一种奖励。而指责否定冷漠嫌弃都是一种惩罚。

而父母阴晴不定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间歇性奖惩”。

孩子没有强大的判断能力,他们只能生活在不确定的家庭氛围中,小心翼翼地判断着自己的处境。

下一秒父母是开心还是不开心,他们不知道,他们只能把精力放在察言观色上面。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背后都有不安全的父母

温尼科特说:孩子必须确定,他是随时可以回去的,他才能拥有安全感。

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环境稳定,父母能一直给他们正面的回馈。让他们在遇到挫折的时候,随时都有支撑的力量,随时都可以回家,他们才会感觉到安全。

如果父母给予孩子的环境是间歇性的,不稳定的,那孩子可能一直会生活在不安中。

杨烁曾经因为“霸道总裁式育儿”被热议,他就是一个间歇性奖惩的爸爸。

在节目中,他们到达目的地之后,要带着行李去他们的房子。

一路上他一直对儿子冷嘲热讽,儿子衣服没有穿好,他就用讽刺的语气说:衣服能穿好吗?

儿子走路有些内八字,他不管原因就是一顿劈头盖脸:脚尖超前,好好走路!会不会走,不会走重新走一遍!

整个过程,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里,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这孩子充满了压抑和小心。

这是一位严父,可他却不是一直这么严格。

他的内心,当然是爱孩子的。遇到好的事物,他会和儿子一起分享。

就在他们行走的过程中,杨烁看到风景不错。于是,他又化身慈父,要和儿子一起拍照,让儿子跟他一起欣赏风景。

一会儿用温柔奖励你,一会儿又用指责惩罚你,父母的态度完全是“看心情”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要让我满意我才爱你。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人际关注中会有更多的回避,形成不安全依恋。

他们渴望与人亲密,又害怕受到伤害,不敢靠近别人,无法与人形成联结。

多少父母,把孩子“宠物化”

知名育儿博主鱼爸曾经说过,多少父母努力把孩子“宠物化”。

我高兴就逗你玩,你就要跟我摇尾乞怜。我不高兴就请离我远点,小心我踢你。

我高兴的时候,抱起你一顿猛亲,乖宝宝乖宝宝的叫着。

而不高兴的话,就三句话开骂,甚至直接开打。

这样的行为,说难听点,就是把孩子当成了宠物,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

他们必须像小猫小狗一样,能够讨父母欢心,才能够获得爱。否则的话,迎接的可能就是劈头盖脸的伤害。

父母对孩子而言,是最容易实施奖惩的。

温柔是奖励,发火是惩罚。表扬是奖励,指责是惩罚。

更扎心的是,孩子在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们很难怨恨父母,他们不会觉得父母做错了什么,只会根据父母的情绪调整自己的行为。

即使父母经常对孩子不好,经常用自己的情绪惩罚孩子,可孩子依然觉得父母是好的,父母是甜的,是爱自己的。

即使父母给孩子很多苦,但是孩子却依然能从父母偶尔好的奖励中,获得一丝丝的甜。

长此以往,孩子的认知系统会误读这种状态,他们分不清苦与甜,把痛苦理解成了爱意,觉得这样的方式是理所当然。

有一次我去表姐家里做客,我们两个聊着天,她的儿子上蹿下跳,去个厕所都弄得乒乒乓乓的。

表姐一气之下,揍了儿子一顿。

过了一会,看着儿子委屈的样子,她又一把把儿子拉到怀里,嘴里“宝儿啊”“亲啊”地叫着。

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她,现在又像个溺爱孩子的妈妈。

当我问她的儿子,这个世界上最爱谁的时候。小朋友回答:我最爱我的妈妈。

我说刚才妈妈是不是凶你了,他说那是我做的不对,惹妈妈生气了,我妈妈是爱我的。

武志红曾经说过:在中国想当皇帝太简单了,生个孩子就行了。

父母用自己的阴晴不定,控制着孩子,操控着孩子的行为。

奖励与惩罚,不应该看心情

孩子做错了事情,要给他们惩罚。孩子做得好,要给孩子奖励,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我们真正的惩罚,应该是根据孩子的行为决定,他们真的做错了,我们要用平和而有力量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应该是根据自己的心情。

如果孩子做得好,我们应该给他们鼓励,告诉他们具体是什么行为做得好,而不应该是出于自己的喜好就像个宠物一样溺爱他们。

第一,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父母这一生都应该学习的事情,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像个和我们并驾齐驱的成年人一样尊重。

我们更多的家长,都觉得自己是凌驾在孩子之上的,自己拥有孩子的生杀大权,能够根据自己的心情主宰孩子的行为。

其实,孩子只应该是他们自己,他们的对错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原则。

孩子可以根据原则而被奖惩,而不是根据父母的喜好与心情。

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会用一个平等的视角看待孩子。

不随意打击,也不随意溺爱。

第二,心情不好的时候,别教育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难免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我们不是脾气大,只是太累了。

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北京一位七岁的男孩患上了噬血细胞综合征,为了给他治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

每天几千元的住院费用,家里根本筹不到这么多的钱。

就在妈妈焦头烂额的时候,儿子抗拒医生的检查,说“别给我治了,我不想活了”。

一气之下,妈妈扇了儿子两个耳光。

事后很快,妈妈就后悔了。

一边心疼孩子,一边自责自己。

有很多的时候,不是父母不想控制自己,而是负面情绪太多,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孩子,总是忍不住把情绪倾泻出去。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心里提前给自己制定一条规定。那就是如果心情不好的时候,尽量不要去教育孩子。

这些时刻,我们很可能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第三,给孩子的爱,无条件而有原则。

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不乖,孩子惹我们生气。

这背后的原因,也许是我们没有提前制定好规则。

我们心里有一个评判的标准,觉得孩子听话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是坏孩子。

可是,孩子不知道那根红线,不知道行为的底线是什么。

应该跟孩子明确行为的规则与红线,给孩子的爱要温和,更要有原则。

孩子生活的环境,就是父母构筑的氛围中。

间歇性奖惩,让孩子在奖罚之间徘徊,不断揣测父母的心思。

我们作为成年人,都懂得揣摩领导心思的小心翼翼。

既然如此,就不要让孩子承担这些。

你伤害他,他依然爱你,可是他会停止爱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主题:奖励与惩罚孩子的四点建议
谈谈家庭教育中的奖惩制度
教育孩子奖惩并用的艺术
奖惩孩子不当
5岁萌娃连珠炮式怒怼妈妈:奖和罚,都可能毁了孩子
过来人悟到的残酷真相:你千方百计的奖励和惩罚,对孩子基本无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