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镜365】孩子“屡教不改”怎么办?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我女儿5岁了,读幼儿园大班,有几次我们发现了她的书包里多了一些玩具和文字用具,我们第一次都是好好沟通说这样不对,但是第二次又发现这种情况,又是拿了别人的东西,第三次我们发现后我们就给他再次沟通教育,并且给了他惩罚,然后带着她把东西还给同学,并且当着老师和丢了东西同学的面道歉,保证下次不能再犯。可是今天又发现她手里有一个小玩意,她吓得不敢拿出来,我们真是气得没有办法。请问老师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明镜解析……

当孩子出现一些大人认为的异常行为时,先去了解一下这个行为的起因、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不建议马上定义孩子这个行为是好还是坏,应该还是不应该,甚至是对还是错。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认知体系里没有好坏、对错、是非这些标准,而已具备的是运动体系,就是身体能力(这时的认知是有局限的,还不能成为体系,只是简单的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会引起其他人的什么反应,但一般不会想到是跟自己有关)的执行,做到了就开心,做不到就伤心,比如用手拿到一样东西,从别人那里获得一样物品,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孩子才开始适应区分彼此的人事物的练习,这个过程差不多要三年左右,其中也涉及到分离焦虑、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建立。所以,只要不是器质性方面的导致的行为障碍,先从孩子的心理情况探测一下,以免造成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和过大的心理创伤,而且有些心理异常问题会规避掉,对于亲子关系就会更加的平稳、平顺和平衡。

从儿童敏感期来解释这个现象也是很科学的,而且是非常正常的,通过合理的引导就会慢慢地的过渡,如果急于纠正孩子的这个行为,反而会造成孩子的抵触和偏激理解,也会使得孩子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不正常的(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过程来看,这只是一个过程,只需要父母耐心而细心地告诉孩子这样做会有怎样的后果就可以了,暂时无需上升到规则意识层面)。这个情况的出现也是能体现孩子此时进入“自我占有”的敏感期(请参考《儿童敏感期》孙瑞雪著),也就是孩子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也有通过和小朋友交换获得的,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罢了。而父母知道了这个情况之后,就不会认为此时必须上纲上线的纠正和改正,甚至让孩子“认错”,用成人道德的标准来惩罚孩子。很多父母都会像案主这样去处理,其实案主已经处理的很理智了,只是方式和方法再柔和些,目的再清晰些,而关注度再细腻些就可以陪伴孩子一些渡过这个时期了。

当我们认识到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时,此时需要做的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区分事情发生过程(怎么发生的),第二件事才是引导孩子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决定。

先来说第一件事,只要是人都想要公平和公正,最厌恶的恐怕就是被冤枉和猜忌。所以,搞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看到孩子的意图是什么?让孩子把事情的经过描述一遍,是像讲故事一样的描述,不是警察审讯罪犯那样。这样在孩子的描述过程中不但能找到孩子对这件事的认知和理解层面,也能锻炼了孩子的有效表达能力。毕竟,很多孩子都因为不知道怎么说而保持沉默,但是心理活动没有停止,就会在自己的思维体系里加入更多别人对这件事的态度的元素,但是,因为自己没有得到有效表达的机会,所以也就失去了澄清自己想法的机会。大部分人对这种事都是排斥、抵触、指责、批评和惩罚,所以,孩子的思维体系里就记录了这些信息,可悲的是,孩子此时并不知道这些是成人世界里的规则和法律,因此,孩子就不会认为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就会发生案主描述的情况了。当给到孩子足够表达自己的机会时,接下来的事儿就好做了。

第二件事就是引导孩子选择和决定了。既然这个时期的孩子不是做错事,更不是做坏事的时期,那么父母就应该相信孩子的发心都是单纯的喜欢与不喜欢,是发自孩子内心的渴望(本性)这种原始的需求而已,因此,只需要帮助孩子梳理事情经过并给予父母自己的意见和理解即可,同时,要询问孩子的感觉和理解。比如问孩子:你觉得是不是这样呢?你认为这样做合不合适呢?你认为会有怎样的结果呢?如果这样做了可能会有……的后果,这是你想要的吗?你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引导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完善自我认知体系,从而做出符合当下事情发展的决定,至于后果如何,都是需要孩子自己需要去面对的,这就需要父母提前分析给孩子,不是恐吓的态度,而是探讨的态度,剩下的就交由孩子来做吧,需要他经历的一定会经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和经验,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总结,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孩子对于这个时期的过渡和理解。父母的关系和谐多,冲突少;轻松多,紧张少;温和多,冷漠少;开心多,悲伤少……孩子也会从父母互动的模式中感悟,比如尊重就是最重要的特质,这样也才能理解为什么人事物是有区分的,也会渐渐地学到“我”与“世界”的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父母惩罚孩子的十大智慧
体罚孩子只能体现你的无能!和欺负小孩有什么区别!
儿童良好的习惯要慢慢培养
要自律,不要他律。
不同年龄的最佳教养方法-
爱是不要奖励和惩罚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