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镜365】如何改变孩子的“不在乎”态度?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男孩,二年级,孩子挺聪明,就是对所有事情都不在乎,在学校不在乎老师批评管理,不在乎家长教育,终于有一次成绩不好,仅仅郁闷了20分钟,然后就把这事情忘了,打了,骂了,哄了,夸了,完全无效。

明镜解析……

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批评和教育表现出“不在乎”的态度,很可能是孩子出现了“麻木状态”。对于孩子来说,批评不是批评,教育不是教育,因为批评和教育都没有起到作用,对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引导没有效果,孩子收到的信息只是批评和教育表面的行为表现,比如情绪方式,说话方式,至于批评和教育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几乎是忽略的,其实也是屏蔽的,因为实在是对自己没有帮助,也没有用处,就好比吃一顿好吃的可以满足食欲,批评和教育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时,孩子自然就是“不在乎”的态度。

而孩子对于成绩不好的郁闷表现,其实也是孩子自我调整的一个过程,可能想明白了“没什么,再来过”,也可能是觉得不值得郁闷,或者可能是暂时没想通对自己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正常的表现。二年级的孩子情志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但是二年级的孩子一般是开始培养自信心了,需要多鼓励和多肯定孩子做到的,而对于暂时没做到、没完成的事儿需要引导,给建议,这也是陪伴的过程。如果认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应该有羞耻心、责任心、懂得自我反省的话,那就太高估了孩子的能力了,也说明父母自己看待孩子成长的进度过于激进和偏颇,还需要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并参照这个规律来协助孩子成长,这样对亲子关系的发展也非常有益有利。

教育本身是两件事,教和育。教是告知,传达;育则是启发,引导。一个是让孩子知道的方式,一个是让孩子明白的方式,如果方式得当,符合孩子的脾性和习惯,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只是按照父母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硬套在孩子身上,就会引发反抗、排斥、抵触的反馈,这是非常自然而正常的反应,作为一个人的根本的反应,可以理解为本能。搏斗反弹模式是人类最悠久的一种反应,是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同时还能从对方获得某些利益的方式,既然是整个人类的反应,那么孩子是不是人呢?

当孩子出现不配合父母教育的时候,从积极的方面看是孩子开始建立独立自我模式的体系了,这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只不过与时间和经历有关,早期建立起来独立自我模式对于中、后期的心理发展和自主性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消极的方面看是孩子开始不好管了,无法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不知道孩子将会发展成什么样,甚至可能会做出危害性的行为,对于今后的成长也会造成心理障碍。因此,父母需要在小学时期协助和引导孩子多接触积极、开放、正向、包容、和谐、美好的人事物,增加孩子所见所闻,对比心也是人的天性特征,在积累一定信息量的时候,孩子自然会区分哪些是优哪些是劣,趋利避害和趋乐避苦也是本性使然,这是一个感受和选择的过程,父母能做的就是提醒和建议,控制相当于镇压,不是特别可取的方法。

总结,无效的方法只是告诉我们需要改换,不能说明我们没有可能,而尝试不同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方法就继续使用。可能性往往就在我们认为的理所当然中,停止尝试就是停止了可能性的探索,也是停止让自己变好。而停止的状态本身是不存在的,一定是运动中的,不是向前就是向后,事态的发展也是这样,而亲子教育只是众多事态中的一项而已,只不过特殊了一点,所以,需要我们稍微特殊关注一下,但不要太过就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种态度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让孩子难以接受的10种教育态度
孩子摔倒了,看各国妈妈反应!
父母的10种态度让孩子无法接受
10种让孩子超级反感的教育方式
教育孩子不可不知的十大禁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