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罗老城的“祠道”
userphoto

2023.05.05 广东

关注

博罗是一座古城,历史悠久,徜徉在博罗老城的大街小巷里,仿佛走进了一部历史,很有味道。在博罗老城,还保留着众多古老的宗祠,比如上街的韩氏宗祠、刘氏宗祠,下街的张氏宗祠、胡氏宗祠等。在博罗老城里,还有一种“祠道”,在惠州老城并没有发现,如上街的“青藜祠道”。这座上面刻着“青藜祠道”的门,我路过多次都是锁着门的,近日多得罗同学的带路和联系,终于得以进入,一探内中乾坤。

祠道,就是通往祠堂的路。祠道我见过都是在城里的,在农村没见过。可以这样理解,因为在农村土地多,建祠堂可以任意选址;而在城里,民居密集,有的祠堂没办法面朝大路,须要从一条小路走进去,这条连接大路和祠堂之间的小路,就是“祠道”,讲究一点的祠堂,为了做好指引,就在祠道的路口刻上“某某祠道”的石匾。

青藜祠道原貌(摄于2008年9月)

走进青藜祠道,里面果然另有乾坤,祠道不长,里面一端是一个别致的八角门。原来里面是一座刘氏宗祠,明显的广府建筑风格,从外观看相当气派,可惜只保留了前面的一个门面,后面部分已被改造成仓库结构了。据介绍这座刘氏宗祠在抗战时期曾被日军炸毁,建国后充公做过医院,后移交给某单位,近些年才被刘氏族人收回,并作简单修葺。

“青藜”,典出汉代宗室大臣、文学家刘向,编撰有《说苑》、《战国策》等。传说他在天禄阁校书,晚上有一位穿黄衣的老人拄着青藜拐杖进来,看见刘向在黑暗中独坐诵书,就吹气点燃青藜杖照明,向他传授《五行洪范》。“青藜”因此成为刘氏的堂号之一。

博罗江边堤坝上的“□阳祠道”残碑(摄于2008年9月)

青藜祠道,可能是目前博罗县城仅存的祠道。不过,在旧时博罗城里应该不止有一条祠道,因为我在博罗老城东江边的堤坝上,见过一块残断的石碑做了台阶,上面就刻着“□阳祠道”几个大字,很显然是从某一处祠道的大门上拆下来的。近日再去看,因修建沿江路,这段堤坝已被拆掉一部分,这块残碑已经不知所踪了。

青藜祠道今貌(以下图片摄于2023年5月)

青藜祠道门匾

祠道里的八角门

里面的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门匾

鼓台上的柱础

祠堂前的石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最大宗祠——刘氏总祠
重修刘氏宗祠碑记
《中华刘氏大全》全国刘氏祠堂正宗建筑与风格排名纪实篇!
大气威武!航拍蕉岭三圳刘氏祠堂:祠堂中的深深宗族情
超赞!温州土豪林氏宗祠落成典,气势恢宏,林氏家人快来沾沾喜气!
顺德杏坛逢简村(一)刘氏大宗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