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赶鸭乸”与乡村迁徙

前几天本号发了一篇《老家地理》,里面提到我们老祖宗当年“掌鸭乸”来到现在的老家,发现这里土地肥沃,适合生存,就迁来定居。网友“Uncle”留言说:“发现很多乡村祖上的迁徙,不论说客家还是本地,都是说'赶鸭嫲’过来的,看来旧时'赶鸭嫲’是一种自发的迁徙方式。”

老家祠堂

我想了想,的确是这么回事。“鸭乸”、“鸭嫲”,都是母鸭的意思,广府话、惠州本地话叫“鸭乸”,客家话叫“鸭嫲”。我们村祖辈相传,400多年前老祖宗“掌鸭乸”来到此处开基定居。老一辈说,在旧社会过年我村祠堂拜祖宗,会在祠堂里挂上一件蓑衣和一条赶鸭子的竹竿,以示不忘祖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风俗,可惜的是没有传承下来。

没有去统计到底有多少村子是“赶鸭乸”的方式迁徙的,估计也无法完全统计。在平时的采风中,得知博罗县龙华镇曲范村李氏,同样是“赶鸭乸”的方式迁徙到那里的。如今,曲范村李氏族人在每年大年初一买灯回来后,中午还保留着一种特殊的风俗,在村里的空地上,摆上酒菜,席地而坐“饮灯酒”。这个风俗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当年“掌鸭乸”时,在野外用餐没有桌子板凳,直接在地上吃饭。这是一种很好的风俗,慎终追远,不忘祖先。有意思的是,同在曲范村的另一宗族杨氏,尽管也有年初一买灯和饮灯酒的风俗,但他们因为没有“赶鸭乸”的来源,所以他们是在桌子上饮灯酒的。

博罗龙华曲范村李氏买灯

如今“掌鸭乸”很少见了。以前在老家农村,我们也养过鸭子,不过很少赶着到处走的,都是早上把它们赶到池塘去,让它们自己觅食,傍晚再把它们赶回家。相信在我们老祖宗那年代,鸭子不是这样养的。当年他们养的应该主要是母鸭(鸭乸),因为可以不断地下蛋卖钱,维持生计。而且,他们养的鸭乸数量应该不小,一个地方的食物不够它们吃,所以就要赶着到处走。我的脑海里如同放电影一般,重现当年的情景:老祖宗赶着一大群母鸭,随身带着简易的厨具和被盖,一路走来,餐风露宿,走到哪吃到哪住到哪。不知走了多少天,走到我老家这个地方,发现这里水土好,就决定把家搬到这里定居下来,开枝散叶。

曲范村特色饮灯酒

我们有400多年历史的老村,现在处在城乡结合部,最近风传准备开发了。这是城市发展的进程,不管怎么开发,我都希望保留我们的祠堂,如果不能原址保留,最起码也要选址重建一座。因为,它是我们的根之所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鸭子神的传说
陈建政:乡村庆典
涨姿势!潮汕人的元宵节习俗竟然有这么多?
枞阳民俗 | 东乡狮子灯
网络中国节•春节 | 江西各地过年风俗 你了解多少?
客家风俗文化贺元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