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咸话读书

【按】若干年前,西子论坛开设过一个“读书频道”版块,我在里面断断续续发了几篇有关读书的豆腐块随笔,总题为《咸话读书》,做了一回标题党。果然吸引了不少人进来,但他们进来就发现上当了——不是那么回事嘛!我争辩说:古语里“咸”是“都”的意思,我是说叫大家都来聊聊读书啦。只是不知是西子里读书的人不多,还是爱读书的人少上网,后来该版就无疾而终了。现把几篇豆腐块转到这里,借用我喜欢的小林的几幅画作为插图,他不会怪我侵权吧?好在,他也不会看到这个小号的。

和尚伸脚

《夜航船》是明末散文家张岱编撰的一部收集文史典故、异闻轶事、文物掌故、风俗民情等的“百科全书”(当然,那时没有这个说法)。张岱在序言中说了一个故事,写到编撰此书的原由:


说有一个和尚,和一个读书人在夜航船里过夜。读书人高谈阔论,和尚被他震住了,就缩着脚睡觉。听着听着,和尚听出破绽来了,就问读书人:“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 ?”读书人不假思索:“两个人。”和尚又问:“那么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读书人又说:“当然是一个人!”和尚笑了:“这么说,先让小僧伸伸脚。”


张岱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那里是江南水乡,写到夜航船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他后来的老乡鲁迅、周作人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夜航船。在水乡,航船是再普通不过的交通工具吧。我想去坐一坐,不过,现在恐怕要坐也只能坐夜班车了。


余秋雨说《夜航船》是“一部许多学人查访终身而不得的书”。多年前我买到了这本书(可惜是盗版的,但是用原版的价格),并不说明我就有资格令和尚伸脚了。惭愧,我至今不知“澹台灭明”是何许人也。倘若我在夜航船里,唯一能做的,便是闭嘴。

“三上”读书(一)

宋代欧阳修对于读书有“三上”的著名说法,便是利用在“马上、厕上、床上”的时间来读书。盖因欧阳大人公务繁忙,日理万“鸡”,所以就利用日常这些隙缝的时间来读书。

等小民,没有欧阳大人那么忙,但对于“三上”,倒也有一些体会。


日前在google搜索“三上”的资料,看到一篇《去厕所读书如赴盛宴》的文章,觉得颇有意思。上厕所看书看报,我也有这样的“雅癖”,当然没有作者那么深的研究。“蹲点”的时间太短,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看书无法尽兴的。我于厕所里看书,是在无趣的事情中找一些有趣来吧。


文中提到在厕所里钉书架,我认为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厕所里地方是小,但不是叫你把整个书房搬进去,我认同“凤凰花开”的意见,可以做一个小书架,放得下十头八本书,方便如厕时取阅就OK了。在厕所里这点时间,不必强求做出什么大学问,读点轻松的小书最适宜。


可惜,我家的厕所是与冲凉房两用的,加之水气大,易潮湿,做书架放书,目前还不现实。

“三上”读书(二)

“三上”之中,我觉得最享受的还是在床上看书。躺在床上看书,我是由小养成的坏习惯了。大人谆谆教导说躺着看书容易近视,都没有理会。也怪,我的眼睛也争气,躺着看书、走路看书、坐车看书,我都从来没有顾忌,甚至在大学时晚上关灯后,钻在被窝里就着不够电力的手电光看个不亦乐乎,眼睛却一直没有近视。或许是遗传的原因吧,我开玩笑说眼镜钱省了不少。近年对着电脑多了,视力反而急剧下降了。


睡前在床上看书看报,已成为一种习惯了。
因此,有时出差外地,都喜欢买份当地报纸看;有时买不到,就感觉周身不舒服。


在床上看书,只适宜看自己喜欢的书。
以前看武侠,情节太吸引人了,不肯停下,看到天亮都敢。现在理性一些了,只看一些闲适的小书,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轻松,看得不累。想睡觉了,便把书往枕头边一放,会周公去也。所以,“枕边书”这个词,对于我倍感亲切。

至于“三上”中的“马上”,现在马不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取而代之的是车。在车上看书,也有,但不多。况且摇摇晃晃中,看书容易头晕,这里不说也罢了。

春天不是读书天

姑妈小的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现在老了,但那时的一些诗文却还倒背如流,如《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唐诗三百首》也背得不少。还有这首:


春天不是读书天

夏日炎炎正好眠
秋又清凉冬又冷
读书且待过新年


当然,她是用本地话念的,而且拉长了调子,可能那时所谓的“吟”诗就是如此了。


春天不是读书天……其实是讽刺那些不爱读书的人,在找各种不读书的理由偷懒,让自己稍微心安理得罢了。
虽是一首打油诗,但流传甚广,我知道的就有好几个版本,大同小异。


第一句来得有些突兀,只讲结果不讲原因。
但联系后文便可知道它的意思是:春天万物生长,春意萌发,哪有心思去读书啊?夏天炎热,令人昏昏欲睡,不想读书也好理解;秋天凉爽,本来正好读书了,但正是出游的好季节,当然比读书有意思多了;而冬天寒冷,钻被窝最舒服不过了,还读什么书?这样一年下来,时间匆匆,读书,只好留待明年了。但明年不是一样春夏秋冬四季?这样一辈子也别想读好书了。


这首打油诗手法夸张了点,我们听了不免一哂:
哪有这样子找借口的啊?我可不至于哦。但对于读书,或者办其他事,我们不也会自找或这或那的借口?比如:今天工作忙,今天应酬多,今天心情差,今天状态低,等等,这与“春天不是读书天”们相比,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吗?

清风不识字?

“风吹哪页看哪页”,我看书很喜欢这样的随意。虽然,我不会专门跑到风口去让风吹书页。


风,给人的感觉是浪漫的、自由的。
人们喜欢风的感觉,所以西子里好多人喜欢用风来命名ID,如红袖舞清风、翦翦清风、风在吹等。


但是,风在中国的读书史上却曾有过惨痛的一页。
话说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徐骏的父亲徐乾学曾任康熙朝刑部尚书,又有另一重身份,即顾炎武的外甥)在雍正年间,仇家揭发徐骏诗文集内有“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诗句,并且还将“陛下”写成“狴下”,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于是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清风何辜,在这里却作了血腥惨案的引子!


这就是文字狱的一个例子。
这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人们没有说话的自由,时刻担心着祸从口出。


但愿,“清风不识字”的事,永远不会再有。

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写道:


“(五柳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即陶氏自比。
寥寥数语,便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他洒脱的性情来。


我自不能、也不敢去跟渊明先生比,但对“读书不求甚解”(连“好读书”都说不上)这一点上,还是颇能领会的。
我曾喜欢看古建筑、民俗方面的书,有时也喜欢看花鸟虫鱼方面的书,但都看看而已,并无专门研究。因为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这里,“读书不求甚解”便成了我偷懒的借口。


我都不求高中了,何必寒窗苦读?
但我很喜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乐趣。人们说"快乐读书“,怕就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读书吧?

(ps:以上豆腐块作于2005年5-6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岱眼中的奇幻世界
从天文历法到汉服古制,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充满吐槽和段子的宝库
明代出土关羽寿亭侯印,一度炒到天价,纨绔少爷张岱一句话打了脸
浪子张岱与他留下的《夜航船》
张岱:《夜航船》
一天深夜,一僧人和一读书人同乘1艘船 读书人似乎有社牛症,一路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