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畅忆家乡杨崖集
储存的小麦粮仓
   畅忆家乡杨崖集
生在会宁东南乡杨崖集,每每远离他乡的时候,总是对家乡杨崖集的沟沟旯旯有份思念。
2022年秋天,我还在临夏广河工地干活的时候,有位江苏扬州爱好文字的朋友,他希望要我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杨崖集,说实话我在杨崖集老家生活了多半辈子,要我完整介绍杨崖集还有些难度。虽然 这么多年,我断断续续利用自媒体致力于宣传家乡,记录家乡那些正能量的人和事,可可要我用完整地介绍自己家乡来还是很棘手的,因为我对家乡了解的太少,孤陋寡闻。
好在现在网络比较发达,自己不知道的可以去网上百度一下就知道的多了。
当读着会宁诗人杜永胜先生写诗咏杨崖集镇的诗句:“陇右雅观古乐楼,华家岭下几春秋。管弦丝竹灯影长,罐子峡口渭水流”。眼前又一次浮现出家乡杨崖集。
杨崖集镇位于会宁县东南部,东南与静宁县接壤,西南与党家岘乡为邻,西连翟家所乡,北靠太平乡。东西宽10.2公里,南北长14.5公里,面积162.8平方公里。现辖杨崖集村,东阳村,罐子峡村,刘家咀村,魏家岔村,厍家河村,红土坡村,陇西川村,王湾村,姚坡村,邢坪村,北坪村12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9万人。
杨崖集梁峁起伏、沟壑纵横,这里自然环境越来越优越的。
杨崖集镇是白银市唯一一个全域属于渭河流域的乡镇。发源于杨崖集的厍河和响河交汇成三岔河,河水向东最后流入渭河。
杨崖集是会宁县境内最早看日出的一个乡镇,以前有记录是杨崖集罐峡村附近的堡子山上最早能看日出,其实后来发现最早看日出应该在杨崖集镇刘咀村小岔社的最高点烂山梁上。地理位置优越,视野宽阔,但由于交通不便,这里很少有人去的。
杨崖集镇是红色乡镇,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即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杨崖集,毛泽东曾在陇西川乐楼上为红军指战员和当地老百姓宣讲革命道理,在会宁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从杨崖集镇街道出发沿着新开的红军路经过三岔河石峡就到红色陇西川街道,这里有当年毛主席讲过话的乐楼还保存着。
杨崖集乡原名杨集乡,以驻地杨崖集自然村而得名。杨崖集,又名杨格集,因集市设在杨家崖下而得名。解放前属陇江乡,解放后属三区(翟家所)。1958年属党家岘乡所辖,1961年始建杨格集乡,1981年地名普查中,改“格”为“崖”,经定西行署批准恢复全称杨崖集乡。
杨崖集乡属会宁南部二阴山区,春润冬燥,温差较大。适合冬小麦种植。境内山大沟深,信息较为闭塞。全乡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主要有小麦、碗扁豆、莜麦、胡麻、谷子、糜子、荞麦、洋芋),其次有少部分经济作物(党参,生地等药材,杏树、苹果、梨等各类果树),养殖业也在蓬勃发展,全乡大型规模养鸡场两个,存栏只数达到5000只,牛、羊养殖存栏数达到2万只(头)。
杨崖集乡地处华家岭山下,早年大规模植树造林,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林带面积较大,总面积4.87万亩,各村都有林场。为使群众就近有市场,商品能快速流入市场、以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乡上已兴办起3个集贸市场(杨集、水头、双岘),商流业发展势头良好。
2021年12月,甘肃省爱卫会命名杨崖集镇为2021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杨崖集镇是个很重视教育的乡镇,这里民风淳朴,文风昌盛,自古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教育土壤,杨崖集镇已经为国家培养出很多优秀学子,2008年杨崖集学子在高考中考出了甘肃省理科第一名的优异。
2020年毕业于会宁一中的杨崖集镇东阳村女孩刘佳维。参加当年应届高考成绩663分,以全省理科第148名,会宁县理科第五名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环境和化学与新材料类专业录取,她是会宁杨集镇第一位女清华大学生。刘佳维同学也是会宁一中高考43年来考入清华大学生51人中之一。
会宁“十二五”期间(2015年数据,“十二五”末)博士生,据不完全、不准确统计,会宁博士生总数473人,其中杨崖集镇有17位(名单略,由于手头缺少详细资料,所以17位杨崖集博士名单无法补上)
杨崖集镇同门博士:薛进庄——杨集乡人,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后。薛国军——杨集乡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罗新平——杨集乡陇西川村人,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罗震——杨集乡陇西川村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与设计理论博士,定居澳大利亚。
杨崖集镇是个出文人墨客的好地方,目前已经知道的有中作协会员张明(毓新)和张旗(笔名午夜清风)两人,德高望重,笔耕不停的潘涌昌先生,爱好写小说的青年农民南岳,爱写诗的张怀德,自媒体人张德强等。
中作协会员本名张明,笔名毓新,1961年生,会宁杨崖集人,大学学历,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上世纪八十年代走上工作岗位,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2008年调入会宁县教育局教研室。业余爱好文学创作,已公开发表中、短篇小说及散文三十多万字,先后刊载于《小说月报》(选刊版)、《朔方》、《飞天》、《小说月刊》、《芒种》、《短篇小说》、《中国校园文学》等省内外杂志,内容大多以故乡陇中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为背景,通过求学、打工及经商等故土游子的踪迹辐射域外,叙写父老乡亲的生存状态及心理境界。他的中短篇小说集《女儿谣》于2010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校园小说《绿如蓝》于2011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作协会员张旗,笔名午夜清风,会宁杨集人,毕业于会宁一中,大学毕业后在湖北工作。80后青年作家、编剧;华语中文网文学顾问、首席荣誉作家;榕树下签约作家、榕树之星作家;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襄阳首个原创电影团队(现“张氏兄弟”影视团队)发起人之一,80后新锐作家,编剧,导演,影视策划人。现任湖北网络作协会副会长,中作协会员。
杨崖集由于发展落后,这几年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从2016年开始,先后筹措投入近70万元购置39件(套)四轮拖拉机、玉米秸秆揉丝机、铺膜机、旋耕机、土豆收获机、液压反转调幅犁、装载机等农机具,成立种养殖、马铃薯、农业机械三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贫困人口从事产业生产,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问题。
杨崖集镇因自然条件影响,道路崎岖难行,给当地群众上学、就医、赶集、务工、农产品销售带来极大困难。
从2016年开始,江苏扬州昕跃爱心团队,南通明壹爱心团队,深会公益行爱心团队,北京诺莫爱心团队等公益团队对杨崖集镇杨集中学100多名品学兼优的孩子进行一对一资助,同时对90 对两位孤寡留守老人进行帮扶。
杨崖集镇农民种植作物多样,除种好冬小麦,玉米,土豆,胡麻等农作物外,还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杨崖集素有“药王谷”之称,出产的中药材品质优良。因为气候适宜,当地农民种植出产的党参指标能达到国标的两倍,黄芪则能达到国标的三倍。
(夏天的杨崖集农村)
2018年,在天津市和平区对口帮扶下,和平区投入帮扶资金260万元,扶持甘肃长征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杨崖集村建成中药材加工扶贫车间,实现了村民就近就地就业。
经过两地携手共建,打造形成“会宁黄芪”“会宁党参”地标品牌,杨崖集村目前已经建设成集标准化种植育苗基地、专业化销售市场和初加工精准化就业帮扶车间于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园,成为中药材特色小镇。
2021年,杨崖集村被列为会宁县东西部协作共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东西部协作立体化帮扶下,会宁县杨崖集村辐射带动周边10个乡镇,种植党参、黄芪等中药材2万余亩,每亩收益3000到5000元。全村年产量达1.5万吨,中药材初加工率达60%以上,实现总产值2亿多元,形成了中药材“产业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集约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局。
(杨崖集镇药材加工车间)
杨崖集已经建成包括魏岔村,刘咀村,杨崖集村等多新农村,用于改善当地农民的居住条件。
红色陇西川学校和村庄
(曾经的杨集中学校园)
杨崖集有市级非遗皮影传承人成定余, 高栓江等皮影继承人,他们都是杨崖集农民,杨崖集目前有四家皮影吹拉弹唱的老艺人组成牛皮灯戏班,每年春节后开始在周边通渭,静宁等村社进行走村串户牛皮灯影戏的表演。
杨崖集农民居住的房子
杨崖集农民土豆收挖现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积石山县依法登记的道教活动场所
寻访京山杨集古民居
西北甘肃雨水越来越多,或许再过三四十年环境能恢复到西周时期?
会宁杨集魏岔村舞狮表演
故乡的那一口腌缸肉 || 作者 杨进荣
翻山越岭只为见到您——甘肃定西通渭陇西访亲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