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祯:面具:永远的神祇——《中外巫傩面具艺术》序

刘 祯

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梅兰芳纪念馆馆长。曾多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戏曲研究》主编。现兼任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顾问等。武汉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大学等兼职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目连文化》(1999年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勾栏人生》(2001年该著作为“华夏审美风尚史”丛书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民间戏剧与戏曲史学论》、《昆曲与文人文化》(与人合著)、《戏曲学论》、《中国民间目连文化》(增订本)、《戏曲历史与审美变迁》、《中华戏曲·昆曲》(合著)、《昆曲史话》(合著)、《北京戏剧通史 · 辽金元卷》(主编主撰)等,主编《东方戏剧论文集》、《中国戏曲理论等本体与回归》、《20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10册)、《祭祀与傩》、《戏曲鉴赏》等20多部,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重大课题《昆曲艺术大典》(149册)副总主编。发表论文评论二百余篇,论文曾于1997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现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重大课题《中国近代戏曲论著集成》副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重点课题《昆曲口述史》。2009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昆曲优秀理论研究人员”荣誉。

面具:永远的神祇

——《中外巫傩面具艺术》序

刘  祯 / 文

吕光群、麻国钧、刘祯 / 图

    祭祀仪式是一种古老而具有共发性的文化,人类蒙昧和早期经历共同的进化和发展,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极其有限,神力和神秘文化笼罩其间,尽管此后的发展千变万化、多姿多彩,但崇尚祭祀时期的文化颇多相似,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均有遗留,甚至今天在许多民族和国家仍然发挥着作用。作为一种古老而神秘文化现象,了解它,认识它,会是人们解开历史和诸多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的一把密匙。这其中,面具是这一古老、神秘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各地、各族形态不一、夸张、变形的面具艺术,是固化的神祇,是人们想象的产物,是各神的“附体”,藉此我们可以回到那个年代,“目睹”各类各式神祇尊容,走进一个陌生、非现实、奇妙而又“真实”的世界,它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也是人们思想、宗教、情感和信仰构筑的世界,面具是它的表征和映射。

    中国有悠久而发达的祭祀仪式、面具文化,方相氏的“蒙掌熊皮,黄金四目”,三星堆古蜀的黄金面具,直至兰陵王的“假面以对敌,数立奇功”。面具的神秘与奇效,引人入胜而留给后人无限想象。面具的退却与人类的进取成反比。而比较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中国广大乡村特别是偏远山区,不仅较多地保存了这种面具文化,也非常完整地保存了这种面具文化所依存的祭祀仪式,而这种仪式及其结构、表演,蕴含了民间思想文化一个庞大的体系,其内容鲜活而生动、丰富,思想之多元、务实与精深,结构之系统、庞富和有序、多层次,远非现在人们所侧重的“戏”“艺”所可以包容的。这种祭祀仪式,亦尘封已久,而其内容、体系和价值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

金面具   古蜀国遗物  商周晚期    成都市金沙遗址于2001年出土造型和纹饰与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面具相似(麻国钧摄)

方相氏 铜面具 广西博物馆(吕光群摄)

    面具之后,让我们看到的会是怎样广大的一个世界、一种文化呢?本人以为,这将会是世纪的期待与梦想,会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术新的突破和增长点!

    安徽文化学者、著名摄影家、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吕光群先生,在安庆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工作,任团长、黄梅戏剧院院长。1988年调任安徽省池州地区文化局局长、广播电视局局长、池州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等职。池州傩戏傩文化有悠久历史,藉此之由吧,吕先生也醉心傩戏、巫傩文化多年,不仅熟悉安徽傩文化,足迹还踏遍江西、贵州、湖南、四川、西藏、山西、北京、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湖北、江苏、青海等地,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撰写了较多研究文章,有《安徽贵池傩戏调查报告》、《远古遗响――湘、滇、藏少数民族的生殖崇拜》等20多篇。编著有《贵池傩文化艺术》《中国佛教圣地――九华山》《中国傩文化》《中华巫傩文化图集》(新闻出版署批准列入为“十二五”重点图书),《黄梅戏的摇篮――安庆“民众”“胜利”剧团》等10本图文并茂的书,并多次获得奖项。2011年9月应邀出席第七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颁奖大会,在“首届国际摄影图片论坛”上演讲《用相机记录东方的巫傩文化》论文,展示图片200幅,受到关注和好评。

 尸陀林  17世纪  西藏博物馆藏(吕光群摄)

曹盖面具   甘肃文县(吕光群摄)

山魈    传世 木质  桂林壮族(吕光群摄)

青海湖祭海仪规“跳欠”章颂(吕光群摄)

    记得2003年9月,在拉萨召开全国藏戏研讨会,无论是西藏藏剧团的演出,还是罗布林卡的民间演出,抑或是山南白面具演出,吕先生都如饥似渴、相机不离手。会议结束后,吕先生又亲赴日喀则去扎什伦布寺考察,拍摄“羌姆”时高山反应严重,藉同行者照顾,安全而返。这种执着的精神,出于他对祭祀文化、巫傩面具艺术的钟情与热爱,也因此,他能够掌握如此丰富的图片资料。在傩戏研究队伍中,有一些几十年如一日、执着于傩戏考察和研究的学者,吕先生是其中的坚定者,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考察中,他端着那架专业相机跑来跑去的身影。

    吕光群主编的《中外巫傩面具艺术》大型图册、共计37个国家的面具1343照片,文字60千。辑为中国卷和外国卷。除了少部分国外面具由师友拍摄提供以外,均由吕先生自己拍摄。中国卷800余幅,涉及中原地区黄河、长江和珠江、乌江流域的农业民族、东南沿海地区的渔猎民族、北方的满族、西北蒙藏地区的游牧民族、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乃至台湾的本地民族。外国卷400余幅,涉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美洲的30余个国家地区,包括个别相对封闭的岛国斐济。外国卷多在博物馆拍摄。这是吕先生用27年的拍摄积累。

《农者天下之大本》面具之一  韩国晋州博物馆藏(刘祯摄)

斐济木雕面具(吕光群摄)

 圆眼镶贝浓发面具 科特迪瓦 丹族 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展(吕光群摄)

意大利  索伦托天主教堂.-银面具(吕光群摄)

    该著出版,不仅能给读者以视角享受和冲击,更主要的,是它能够进一步揭示和深化人们对这一古老祭祀文化、巫傩面具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故非常值得推荐,也望能够早日出版面世。

2017年11月26日

本文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傩戏】古老的神秘祭祀,曾经风靡朝野,如今还走向了世界~
俯拾仰取|昆剧脸谱是怎么形成的
35句中国戏曲经典唱词:脍炙人口,流传百年,至今依然经久不衰!
从傩戏一窥探古代中国铁面具
【中国六大戏曲】 昆曲
昆曲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