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详情

李阳冰,《新唐书》《旧唐书》皆无传录。据朱关田先生考证,李阳冰约生于开元九、十年(721—722),约卒于贞元初年(785—787)。李阳冰的事迹,最早见于同时代人窦臮的《述书赋》:

通家世业,赵郡李君。峄山并骛,宣父同群。洞于字学,古今通文。家传孝义,意感风云。

清代修《安徽桐城关门李氏支谱》

其后有窦蒙注云:

李阳冰,赵郡人。父雍门湖城令。家世住云阳,承白门作尉。冰兄弟五人,皆负词学,工于小篆,初师李斯《峄山碑》,后见仲尼《吴季札墓志》,便变化开阖,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文字之本,悉在心胸,识者谓之苍颉后身。澥子腾,冰子均,并词场高第。幼子曰广,勤学孝义,以通家之故,皆同子弟也。

“赵郡李君”,当指李阳冰的郡望在赵郡(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赵郡李氏,出自秦司徒昙。次子玑,字伯衡,秦太傅,三子:云、牧、齐。牧为赵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家世住云阳”,当指李阳冰生于云阳,朱关田先生考证为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

李阳冰兄李澥的墓志,见《全唐文》卷七八四,穆员《刑部郎中李府君墓志铭》:

有唐赵郡李府君,春秋四十有三,历官十有二政。以尚书郎柱下史分王命于江淮。上元元年秋八月十三日,遘疾终扬州官舍之次。……府君讳澥,字坚冰。京源宗派,冠荩功伐。史氏志其大,家牒详其细。曾祖行敷,皇朝曹州离狐县主簿。祖怀一,左千牛并州晋阳县尉。父雍问,虢州湖城县令。代有令闻,而无违德。

可知,李阳冰的曾祖父:李行敷,祖父:李怀一,父亲:李雍问。

又,宋代《宣和书谱》、清代编《全唐文》以及《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都说李阳冰字少温。现在根据《全唐文》中李阳冰之兄李澥的墓志所提供的线索,“府君讳澥,字坚冰”,可知李阳冰极有可能以字行,即字“阳冰”,而不是字“少温”。

李阳冰有子三人:李均、李服之、李广。

关于李阳冰的仕履,朱关田等学者已多有研究。本文补充几点与李阳冰的早期任官相关的问题。

李阳冰,《述书赋》注:“承白门作尉。”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

上元县。紧。……本金陵地……贞观九年又改白下为江宁。至德二年于县置江宁郡。

朱关田《李阳冰事迹系年稿》:“白门即金陵,时为江宁县。”“江宁尉,盖其初仕。”

赖瑞和《唐代中层文官》:

在唐人所撰的地理名著《元和郡县志》以及正史《新唐书·地理志》中,我们可以见到两者都精确地把唐县分为十个等级(并非只有上、中、下三等):赤(或“京”)、次赤(或“次京”)、畿、次畿、望、紧、上、中、中下、下。

618年唐朝开国之后,“上元”县即为紧县,笔者推测不久后,即635年,县名“江宁”很有可能也是紧县。望县、紧县的官员设置情况,《唐六典》和两《唐书》都没有单独说明。黄修明《论唐代县政官员》认为:“我们可以把望县、紧县设员置官的状况和上县等同看待。”《旧唐书》卷四十四:“诸州上县: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一人,从八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下。尉二人,从九品上。”可见江宁尉当是李阳冰的第一任官,是一个紧县的县尉,从九品上。

又,据李白《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可知李阳冰任江宁县尉的时间当在二十岁左右。

现存李阳冰最早的书迹《缙云城隍庙记》,立于乾元二年(759)八月,记云“缙云县令李阳冰”,当是李阳冰的第二任官。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七:

图4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七记载“缙云县”缙云县。上。西南至州八十五里。万岁登封元年,分丽水县东北界、婺州永康县南界置,因山为名。缙云山,一名仙都,一曰缙云。黄帝炼丹于此。

在“缙云县”下,有小字注“上”,即指缙云为上县。《唐六典》:“诸州上县,令一人,从六品上”。于是可知,至晚从乾元二年(759)七月起,至少到上元二年(761)七月二十二日,李阳冰的第二任官,为缙云县令,从六品上。据赖瑞和《唐代中层文官》统计(表1):

表1

如此看来,李阳冰任县令的缙云县,并不属于最重要的赤县、畿县、望县或紧县。在唐代一千五百余县中,大概居于中等的地位。

朱关田《李阳冰事迹系年稿》:“上元二年(761),移官当涂。”当涂令,是李阳冰的第三任官。宝应元年(762)十一月,李阳冰《唐翰林李太白诗序》:“阳冰试弦歌于当涂,……临当挂冠,公又疾殛……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可见李阳冰宝应元年底的时候,仍在当涂为令(所谓“弦歌于当涂”),但是即将卸任(“临当挂冠”)。《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九“当涂县”下注小字“紧”,是知当涂县为紧县。李阳冰从缙云县令到当涂县令,虽同为县令,品级也极可能相同,但是是从上县到紧县,地位有所上升。

最值得注意的是李阳冰的第四任官,可能是通过上书得到的。通过献文章或上书论事的方式得到官职,比较特殊,并不常见,赖瑞和先生注意到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已提到这种任官的方式:“常举外,复有通五经、明一史,及献文章并著述之辈,或附中书考试,亦同制举。”据朱关田考证,大历七年(772)冬,李阳冰上书李涵,即《唐文粹》中《上李大夫论古篆书》一文,云:

皇唐圣运,逮兹八叶,天生克复之主,人乐惟新之令,以淳古为务,以文明为理。钦若典谟,畴兹故实,诚愿刻石作篆,备书六经,立于明堂,为不刊之典,号曰《大唐石经》,使百代之后无所损益,仰明朝之洪烈,法高代之盛事,死无恨矣!阳冰年垂五十,去国万里,家无宿舂之储,出无代步之乘,仰望紫极,远于丹霄。若溘先犬马,此志不就,必将负于圣朝,是长埋于古学矣。大夫衔命北阙,抚宁南方,苟利国家,专之可也。伏望处分。令题简牍,及到主人,寒天已暮,暗烛之下,应命书之。霜深笔冷,未穷体势。傥归奏之日,一使闻天,非小人之己务,是大夫之功业。可否之事,伏惟去就之。阳冰再拜。

“傥归奏之日,一使闻天,非小人之己务,是大夫之功业。可否之事,伏惟去就之”,这里的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即是希望李涵归奏皇帝,刊立《大唐石经》,同时也就为李阳冰谋得了职位。大历八年(773),李阳冰即奉召赴都,笔者推测这一任官是通过上书及李涵的推荐获得的。李阳冰的最后一任官为秘书少监。兴元元年(784),《咸宜公主碑》,李阳冰篆额,署衔“将作少监集贤院学士李阳冰”。将作少监,从四品下。陈思《宝刻丛编》卷五“滑州”引《集古录目》:“秘书少监李阳冰重修汉许慎《说文字源》。”秘书少监,从四品上,高于将作少监,因此秘书少监当为李阳冰的最后任官。

《全唐诗》卷二六二中,有李阳冰唯一的诗,《阮客旧居》:

阮客身何在,仙云洞口横。人间不到处,今日此中行。

而李阳冰最重要的著作,当是他刊定的《说文解字》。徐铉《进〈说文解字〉表》云:“唐大历中,李阳冰篆迹殊绝,独冠古今,自云'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此言为不妄矣。于是刊定《说文》,修正笔法,学者师慕,篆籀中兴。”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说文解字三十卷”条下记:“右汉许慎纂,李阳冰刊定。”宋代王尧臣等撰次《崇文总目》作二十卷。可惜今天都已亡佚。

又,《翰林禁经》传为李阳冰撰。笔者考查文献,以为《翰林禁经》为李阳冰所撰的可能性不大。所有文献中,除了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其他文献都没有将《翰林禁经》与李阳冰联系起来。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翰林禁经》八卷。晁氏曰,唐李阳冰撰。论书势笔法所禁,故以名书。”而《书苑菁华》卷十六《唐林韫拨镫序》只说“翰林禁经云”,未提李阳冰,林韫是晚唐人,他之未提李阳冰是很值得注意的。

本文源自《颜真卿及唐代书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驳贾国锁的荒诞之作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  第六百六十卷
练氏起源
元氏读碑:大周故戎州南溪县尉李君(仙童)墓志铭并序
历代官名简释(中)
唐语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