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巨婴”到底有可怕?辽宁女孩火出圈:16岁吃饭靠人喂,每日消费过万

这是阿呆爸第661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声声蔓

前不久,在无锡街头,上演了一幕让无数家长心寒的场景。

一名8岁的男孩,稳稳当当地坐在电动车后座打游戏,而他的母亲在前面辛苦地推车。

原来是在回家途中,电动车意外没电了,妈妈无奈只能推车前行。

电动车的重量加上孩子的体重,逐渐压弯了妈妈的脊梁。

她快没有力气了,可回头看儿子,他却在游戏世界中如火如荼地拼杀。

突然,一个踉跄,她快要跌倒了。

儿子却无动于衷,无视妈妈蹒跚的脚步。

这位在电动车后座无动于衷的男孩,是万千“巨婴”孩子的缩影。

殊不知,每一位巨婴孩子的背后,总有一对尚觉孩子还小的父母。

辽宁女孩刘思琦,就是父母眼中那个还小的孩子。


01.

“刘家公主”的奢靡日常


16岁的刘思琦,出生在辽宁盘锦的一个经商家庭。

父母忙于事业,疲于奔波,跟宝贝女儿之间唯一的联系就是金钱上的支持。

“女孩要富养,这样长大以后金钱就诱惑不了她。”刘母在镜头前骄傲地说。


每月动辄三四万的零花钱,对于刘思琦来说,不过是最平常的事。

“我最大的兴趣就是逛街”,每次不看价格的即兴消费,让刘思琦觉得很是过瘾。

常年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刘思琦从来不知道吃苦是什么滋味。

为了接头发,刘思琦让叔叔驱车到三百多公里外的大连,完全不把妈妈为她花高价聘请的接发师放在眼里。

为了体验赚钱的快感,她开着兰博基尼到夜市上卖手机壳。

进价二十多的手机壳她全部两块钱出售,最后倒贴500元。她拿着手里卖手机壳得来的87块钱,乐呵呵地拉着叔叔去吃烧烤。


在外任性妄为的刘思琦在家里更是十指不沾阳春水。

起初,刘母尝试着找保姆来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

可他们因为工作常年不着家,始终对保姆不放心。思来想去,便想到了刘思琦的亲叔叔。

亲戚总比一个外人要放心,和家中亲戚商量后,刘母决定让家中的一众亲戚来照顾女儿。

喂饭、剪指甲、卷裤腿……很难想象,这些连孩童都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刘思琦竟然要长辈来亲力亲为。


在父母病态的宠爱下,刘思琦的脾气也变得喜怒无常,在家中奉行“唯我独尊”的原则。

有一次,弟弟骑着平衡车在家中晃来晃去,一时听不惯姐姐口中霸道的话,就上前和她顶嘴。

刘思琦的怒气值一下被拉满,抓起手边的东西,狠狠地向弟弟砸去。

妈妈赶紧把弟弟护在怀中,气得发抖的弟弟也被姐姐吓得不敢作声。

随后,刘思琦向爸爸打电话告状:“他犯病了!”“你明天把我弟的淘宝给停了,别让他买玩具,一分钱也不给他!”


出发《变形计》前,妈妈张罗了家中所有的亲朋好友来给刘思琦饯行。

席间,坐在旁边的妈妈又端着碗送到刘思琦的嘴边:“到那边没有人喂你了,威威叔叔也不能陪你了。”


临行前一晚,全家上下都在为刘思琦的变形之旅准备行头,只有她一个人悠闲地瘫在沙发上玩手机。

一人变形,全家受累。

足足装满四个行李箱后,妈妈又给刘思琦塞了好几沓钱,生怕女儿出门会缺钱花。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想到毫无自理能力的女儿即将要独自出远门,刘母的心里百般不是滋味。

可刘思琦的心,早就飘到了千里之外的贵州。

一想到马上要开始游山玩水的自在生活,刘思琦难掩在镜头前的兴奋。

“一到那就是全村瞩目的焦点,什么猫啊,狗啊,都会来接我的,以我这种娇贵的身份,村长肯定都会过来。”


她迫不及待地踏上贵州之旅,可是眼前连绵不绝的高山就给了她当头一棒。

生长在蜜罐中的刘思琦尝尽了世间的甘甜,却第一次切切实实地知道了苦是什么滋味。


02.

大山中的吃苦初体验


刘思琦拖着沉甸甸的行李在陡峭的山路上寸步难行,从山脚下望去,刘思琦觉得让她徒手爬上山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不要了!”烦躁的情绪让刘思把自己带来的全部家当随手丢在路边,自己则轻装上阵,一级一级地往上爬。

“我这个月绝对不会下山!”回望来时的陡峭山壁,刘思琦斩钉截铁地做出保证。

然而爬到山顶后,看到贵州大山里的家,让刘思琦犯起了难。

自己不会生火,家中的蓄水池储存的是天上的雨水,简单的苞米饭又填不饱肚子,不得已又下山在小卖部赊账换来了方便食品和水。

可是仅有的余粮吃完后,饥肠辘辘的刘思琦过上了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很快,农村父母从城市打工回家后,厨房总算有了一缕烟火气,刘思琦终于吃上了一顿像样的饭。

虽然是一些很普通的家常菜,刘思琦却闻着特别香。饭到嘴边,眼泪不自觉地就来了。

自从当初孤身上山后,刘思琦就特别挂念当初被她丢在路边的三个箱子。

善良朴实的“爸爸”知道后,便带着刘思琦下山挨家挨户地询问。

下山的路陡峭难行,“爸爸”紧紧地将刘思琦护在身后,走到崎岖的险路时,农村爸爸说:“别怕,爸爸在呢!”


从小习惯了金钱填满内心的刘思琦第一次尝到了亲情是什么滋味。

最终,在村委会刘思琦见到了她丢失的三个行李箱。

有次闲谈中,刘思琦得知那条在她眼中陡峭难行的山路,竟是“爸爸”一锄头、一锄头慢慢挖出来的。

有时遇到阴雨天,山上的泥土都被雨水冲刷得很疏松,本就崎岖的路况就更是难以通行。所以“爸爸”每个月至少要修补两次。

看着他皱纹横生的脸,刘思琦决定一起参与修路。

在路上,“爸爸”给刘思琦讲了很多大道理。她看着身形佝偻却依旧劳苦奔波的背影,刘思琦把目光停留在他脚上那双万年不变的解放鞋上。

“你坐下,让我来吧”刘思琦扶着“爸爸”在旁边坐下,自己挥起手中的锄头。


也许是被“爸爸”无微不至的爱护所感动,刘思琦决定用自己的劳动为他买一双新鞋。

隔天,她就来到山脚下的水泥厂打工。

搅拌机里的泥浆四处飞溅,这对一向爱干净的刘思琦来说是一个挑战,可她却没想过放弃。

铺水泥时,她不小心整个人跌进水泥里,她立马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渍,继续干活。


在任性娇贵的刘思琦身上,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慢慢转变。

最后,辛苦劳作了一天后,换来了150元,给“爸爸”买了一双崭新的皮鞋。

这位挥金如土的大小姐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原来仅仅需要150块钱就能换来“爸爸”脸上珍贵的笑容。

夜里,“爸爸”拉着刘思琦聊天。

聊父母、聊家人、聊亲情。

刘思琦久久没有言语,在“爸爸”的教导声中,她比任何时候都想念那个曾经她厌弃的家和总爱唠叨的妈妈。

微风不语,却带来了刘思琦的愧疚与思念,寄到千里之外的盘锦。

一个月的变形生活很快就迎来尾声,妈妈,弟弟,威威叔叔,他们会来接自己吗?刘思琦的心头总是萦绕着这个问题。

伸长了脖子一遍又一遍地往山脚下望去,却始终不见日思夜想的熟悉背影。

“思琦!”本来要去和弟弟割草的刘思琦看到妈妈惊喜的出现在自己面前,所有的思念土崩瓦解,化成了无声的眼泪和久违的拥抱。


“当时感觉,看见他们三个,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感受过亲情,才能深刻地知道亲情的可贵,这是“爸爸”在她生命里上的最重要的一课。


03.

在悬崖之巅

学会高飞的雏鸟


从《变形计》回来后,刘思琦刁蛮任性的性格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了。

以前看见弟弟就烦,现在也知道主动关心起弟弟的生活;以前对于妈妈的唠叨她总是避之不及,如今却也甘之如饴。

而刘思琦最大的改变是不再需要“拄着拐杖”生活。

二姨姥像往常一样给她喂饭,她也学会了拒绝。对于一些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刘思琦更是大胆尝试。

“人在尝过酸甜苦辣后,就连喝杯白水都会觉得是甜的。”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出这样的感慨。

也许是经历是农村自力更生的生活,刘思琦在16岁这一年才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

很多从《变形计》出来的孩子都走上了网红这条路,经常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而刘思琦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她静下心来认真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方向,要做一名服装设计师。

刘思琦一改往日的胡闹任性,孤身一人前往法国学习深造。

尽管家人担心她在异国他乡遇到未知的危险,可她却比任何时刻都表现得坚定。

“我支持向自己认定的方向摸索,遇歧途也不大哭而归。”说出这句话时,她已然不是当初的巨婴刘思琦。


从法国学成归来后,刘思琦顺利地进入一家工作室工作。

翻看她的微博,小有名气的服装作品,少女笑靥如花的自拍,蜕变成功的刘思琦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没有依靠家人,没有想过挫败而归,刘思琦站上了她的专属舞台。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每当雏鸟要学会飞翔时,老鹰就会残忍地将雏鸟推下山崖,在绝境中,雏鸟才能向蓝天振翅高飞。

温室里的花朵永远经不起风雨的摧残,躲在老鹰身后的雏鸟一辈子也学不会飞翔。

父母唯有放手,孩子才能向阳而开,逆风展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而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当孩子被挫折击倒时,做他身后的那面铜墙铁壁。

刘思琦的父母觉得给孩子花不完的金钱和用不尽的溺爱就是在爱孩子,殊不知,刘思琦的心中最渴望的却不是这些。

她想要的是在她委屈受伤时,妈妈的轻言安慰,在她烦恼疑惑时,爸爸的耐心开解。

可父母始终缺席在她每一次需要亲情的生活里。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曾说“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比起金钱,孩子的成长才是父母这一生中最伟大的事业。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 今日好物推荐 · 

【真亲惠特级桂圆干】

壳薄易拨,肉厚核小,果肉饱满不干涩

60个小时恒温蒸干,蒸的健康有营养

北人参 南桂圆!3大包仅需38.8

 李佳琦推荐

肉厚皮薄,清甜饱满,吃一口就爱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岁不会自己穿衣,吃饭靠人喂,曾经的辽宁巨婴如今成这样
辽宁“巨婴”刘思琦:16岁吃饭靠人喂,每天花销过万,如今怎样了?
辽宁16岁巨婴:吃饭靠人喂,出门专职司机,每天花销过万,如今过得怎样了?
辽宁16岁女孩,逛街花一万元,吃饭靠家人喂,开兰博基尼卖手机壳
“巨婴”杨锁23岁饿死家中,同是“巨婴”,为何刘思琦能改变命运
辽宁巨婴刘思琦:16岁吃饭靠人喂,每天花销过万,如今过得怎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