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个9岁高考13岁大学毕业的“神童”,如今现状令人唏嘘

这是阿呆爸第687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声声蔓

综艺节目《一站到底》的一个小嘉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12岁的何宜德。

他一亮相,就让人忍不住发出惊叹,因为他的简历太耀眼了!

1岁徒步暴走,6岁写自传,8岁考入南京大学……

许多人孜孜求学十余年才能抵达的高度,何宜德8岁就交上了答卷。

而何宜德的爸爸,更是“望子成龙”的典型代表。在教育儿子的路上,他始终推崇“鹰式”教育。

他要让孩子像雏鹰一样,哪怕羽翼未丰,也要征服蓝天。

在何宜德3岁时,何父为了增强儿子的体魄,让他在雪地里裸跑,完全忽视儿子的撒娇求饶。

何父还为儿子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计划,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准时8点睡觉。

何宜德每天就活在父亲的安排下,没有片刻喘息。

在同龄孩子都在玩耍的年纪,何父早已为儿子打响了人生长跑的第一枪。

在何宜德的身上,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位望女成凤的父亲,他就是张民弢。

为了让女儿成为神童,张民弢做出了一个异于常人的举动。

01.

“疯狂”的父亲

1976年,张民弢出生于河南鹿邑的一个偏远农村。

尽管家境贫寒,张民弢还是被父母送入学堂读书。

彼时的张民弢体质较弱,经常会遭到同村几个顽皮孩子的欺负。

或许是在现实的苦难中沉寂太久,张民弢的生命在浩渺的书海中被瞬间点燃。

放学后,张民弢喜欢自己捣鼓一些小发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张民弢不仅习惯于独来独往,就连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十分独特。

1993年,在北大的学堂里,总能看到张民弢蹭课的身影。

从北京大学到香港中文大学,在各种新潮思想的碰撞中,张民弢的心越来越高。

他开始不满足庇佑在高等学府的绿荫下,决心创办公司。

可惜的是,创业的火苗还没开始就被一盆冷水浇灭。由于经营不善,公司还没创办几天,就濒临破产,债台高筑的张民弢在事业生涯上被碰了一鼻子灰。

创业梦虽然破灭,但是很快,张民弢就找到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2006年5月,张民弢步入婚姻生活,婚后不久便全家定居在商丘。第二年,夫妻俩就迎来了女儿张易文。

张易文出生后,张民弢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了女儿身上。

由于张民弢对应试教育模式不满,在张易文4岁时,就被父亲领回家,义务教育的生涯还未开始就被父亲宣告结束。

为了将女儿培养成万众瞩目的神童,张民弢开办私塾,名为“圣童思学”,为女儿提供专门的学习场所。

当别的小孩子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张易文已经在奋力奔跑人生的马拉松。

在父亲长期的魔鬼训练下,张易文4岁能识千字,9岁就已经完成高中语文、英语以及初中的数理化全部课程。

“六岁全启蒙,十二岁上高中。”这是贴在私塾墙上的几个大字,女儿就是私塾最好的形象代言人。她的神童头衔,一直是张民弢炫耀的资本。

而在张易文的童年里,除了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再也没有欢声笑语。

每当她伏案苦读时,窗前小朋友们追逐打闹的快乐总是冲击到她幼小的心灵,沉闷压抑的环境中,她找不到交流的对象。

张易文多么想告诉父亲,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她向往外面无拘无束的天地,她也想坐一坐游乐场的旋转木马,尝一尝被幸福包围的童年是何种滋味……

可是张民弢并没有听见女儿内心的呐喊,在一心想要女儿成为神童的道路上,他愈发疯魔了。

02.

女承父业的殷殷期盼

2016年,9岁的张易文拉着父亲的手出现在高考考场的门外。

在场之人纷纷侧目打量着这个瘦小腼腆的小女孩,大家都以为她是在为家中的哥哥姐姐加油打气。

没想到,在外人眼中是观众的张易文,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中的一员。

这位特殊的考生也引起了驻地记者的关注,他们把采访的重点放在了这对父女身上。

面对记者的镜头,张民弢紧紧地挽着女儿的胳膊,笑盈盈地享受着周围羡慕的眼光。

置身在严肃静谧的考场环境里,张易文并没有父亲口中那么胸有成竹。走出考场后,面对父亲的询问,她始终低头沉默。

很快,放榜时刻向她步步逼近。

172分。

当张易文看到这个成绩后,她下意识地躲开了。她不想看到父亲失望的眼神,也不想面对课本里无法理解的晦涩知识。

她想逃离,可是父亲又一次把她拽回那个不属于她的战场。

“第一次考试,就当试试水!”当父亲以这样的说辞来回应记者时,张易文知道,自己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在接下来的复习生涯中,张民弢的要求比往年更加严苛。

盛夏蝉鸣,又是一年高考季。

这一次,张易文的分数是352分。虽然只能勉强上个大专,但是10岁的张易文终于一只脚踏进了学校的大门。

拿着商丘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张易文打量着这个新奇的校园环境。

报到当天,人声鼎沸,来来往往的学子与张易文擦肩而过。一想到自己即将融入进一个大集体中,张易文心里的某种情愫一下子破土而出。

张易文的校园生涯,处处都受到了“优待”。

寝室里,大家会格外照顾这个年龄尚小的妹妹,军训时,队伍里的张易文显得格格不入,教官也会对她轻声细语。

时间一长,张易文发现,即使是在人来人往的校园里,孤独还是时刻吞噬着她。

大家课余玩闹的话题,都是“哪个帅哥好看”“哪个化妆品色号显白”。在他们眼中,张易文还是个小学生。

即使是个大专文凭,张易文都读得都十分吃力。她过早地脱离了家庭,周围没有同龄孩子的欢声笑语,张易文把情感寄托放在了同学身上。

在同学的共同帮扶下,张易文艰难地走完了大学三年。那年,她才13岁。

张易文临近毕业的那年,张民弢再次为女儿出谋划策。

从专升本、研究生到英美留学博士,海外归国时也不过20余岁。

在父亲的不断压迫下,张易文头上的“神童光环”越勒越紧。

她歇斯底里地向父亲怒吼道:“你毁了我的人生!”

张民弢却不以为然,觉得女儿是患上了“假期综合症”。

在神童的位置上坐了这么多年,承受着世人的目光和关注,张易文只想过一回籍籍无名的平凡人生。

03.

然众人的结局早已暗中注定

面对父亲的学业规划,张易文并没有无条件服从。

在大学毕业后,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张易文并没有找到工作。

而在此时,张民弢的私塾却越办越红火。他打着张易文的神童名号,招收了一大批学生。

迫于无奈的张易文只能重新回到父亲的私塾,做了一名助教老师。

过上朝九晚五的教学生涯后,张易文并不能很快适应。她经常迟到,批改学生作业时,还总是出错。

父亲每个月支付的工资是2000元,每次到月底,扣完工资后,到手也就只有1000余元。

在大学毕业后,张易文的活动范围也仅限于私塾外的方圆一公里。

曾经有人问张易文:“你想离开商丘吗?”

“我不想。”

在张民弢病态的教育方式下,张易文的脚步早已离不开父母的左右。

曾经甩开同龄人十余年光阴的张易文,也在同龄人即将大展身手的年纪泯然众人矣。

卢梭在《爱弥儿》中有这样一段话: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而在张民弢的心中,年纪轻轻的博士远胜一切。

2020年9月,张民弢的私塾被相关机构依法取缔。原因是任教的老师均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授课的环境也并不符合办学条件。

解散了私塾,也击碎了张民弢做了一辈子的美梦。

而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的却是张易文,从神童的位置上跌落,如今却又要面临失业的风险,茫茫人海中,她又该何去何从……

或许,从戴上神童光环的那一刻起,张易文的人生就注定像烟花一样,绽放刹那,就立刻要被黑暗吞没。

被按下加速键的人生,只剩下无尽的迷茫与悔恨。

著名画家陈丹青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引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

父母在教育方法上操之过急,往往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真正的神童学霸,不是从分数的优胜劣汰中角逐而出。而是应该对问题有清晰的认知,对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观点,从而为之奋斗深耕。

人生是场马拉松,只有百米短跑才在乎起跑时间。

让孩子顺应自然生长规律,在浩瀚学海中与热爱的兴趣和灵魂相遇,这才是比当神童更为重要的意义所在。

苗助长,只会让根茎失去营养,只有春种秋收,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 阿呆爸视频推荐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年后回看“河南神童事件”,发生在她身上的悲剧,至今仍在继续
“河南神童”张易文:9岁高考13岁大学毕业,如今现状令人唏嘘
“女神童”10岁考上大学,父亲希望她念到博士,张易文如今怎样了
10岁考上大学的河南“神童”张易文,如今月薪2000元,她经历了啥
10岁被父亲逼进大学,如今月薪2000:违背规律,对孩子是另一种伤害
10岁高考352分上大学的“神童”,今年7月毕业了,现在咋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