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善骁·中国的“居里夫妇”——一对绍兴伉俪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席慕容初相遇

居里夫妇,千年一遇;两颗巨星,仅有绝无。

然而谁能想到,在20年后中国的一座古城,却走出来一对新的“居里夫妇”。

1940年,两个绍兴年轻人从上虞和萧山分赴上海求读,虽然没有如梁山伯和祝英台那样在草桥亭相遇,但一起考上了交通大学化学系,而且成为同班同学。于是,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美丽的梦,一首由一对伉俪合写的美丽的诗,就这样在1946年春上海国际饭店举行的婚礼上,开始了,出现了。

高小霞是萧山人,萧山现在隶属于杭州,不过无论从高小霞出生的年代(1919年)来说,还是从漫长的历史以及地域划分来说,当时的萧山自然是绍兴的一个县。诚如她们的小女儿徐方在2019年信中所言:“父亲,您一辈子割舍不断乡音乡情。在我们家里,您一口绍兴普通话,母亲是萧山人,却也是一口绍兴普通话。饮食上,我们家最常见的是白米饭、笋干菜和腌鱼。”

徐光宪和高小霞,对于不少绍兴人来说,可能是两个陌生的名字。但一说起“中国的稀土之父”,“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或许能使一些人恍然大悟,不过对于高小霞,很多人仍然茫然不知。在年轻人的心中,他们的名气或许比不上一个三流电影明星。

徐光宪、高小霞曾先后留学美国,1951年辗转回到了中国。经好友、著名化学家唐敖庆介绍,两个人同时进入北京大学任教。

徐光宪曾在科研上三次转向,在四个方向上开展研究:从量子化学到配位化学,再到核燃料化学。1972年开始,他转向稀土分离和萃取方面的研究。高小霞上世纪50年代起,致力于电分析化学的研究,开拓性地发展了电分析化学。

1980年,他们同时当选了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1981年又同时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两人再次同时当选中科院院士。

稀土研究是徐光宪也是高小霞的重大成果。中国是世界上的稀土资源大国,却因为稀土的提取和分离技术不过关,长时期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精矿,再以几十、几百倍的价格向外国购买稀土产品。从1972年起,徐光宪潜力研究,倾尽心血,最终决定将国际通用的离子交换法和分级结晶法,改用萃取法来完成分离,这项创新技术使稀土纯度达到了创世界纪录的99.99%,也实现了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向高纯稀土生产大国的飞跃。

而半世纪来一直从事分析化学教学、科研工作的高小霞,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改革开放以后,她选择了稀土极谱分析作为研究方向。当徐光宪将稀土包含的17种元素分离出来,高小霞则将剩下的部分制成了“稀土微肥”。高小霞在实验研究方面对徐光宪给予帮助,而徐光宪则在理论研究方面影响着高小霞。两个人在研究中的相互影响和促进着,使他们同时在稀土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宝贵的成果。

这一对在登攀科技顶峰的路上相扶相助的中国“居里夫妇”,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伉俪情深。

闲暇时走在路上,两人百世不易地牵着手,那种亲密感情,永远如一对年轻情侣。晚饭后坐在家里,两人以浓重绍兴方言,说着只有他们自己听得懂的笑话。一辈子牵手,扶持向前走;同行一辈子,牵到白了头。古稀之年的高小霞说:“我很幸福,我能够跟他在一块儿,我很幸福”;走近耄耋之年的徐光宪说:“我希望我们还要过一个金刚石婚”。

不料1983年,高小霞在图书馆借书时不慎摔伤骨折,不得不坐上轮椅。于是在北大未名湖畔,经常能看到徐光宪推着轮椅绕湖慢行的剪影,坐在轮椅上的就是他不弃不离的老伴高小霞。

1994年,相濡以沫、携手同行,共同走过五十春秋的徐光宪高小霞夫妇,荣获了首届“中华蓝宝石婚佳侣奖”。

当1998年高小霞因癌症不治去世后,徐光宪极其悲痛,情绪一度非常低落。然而还是高小霞的临终遗言,让他坚定地开始新的人生。2009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徐光宪光荣地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令他深感遗憾的是,爱妻高小霞未能等到这一天。

台湾女歌手苏芮演唱的那首著名的歌曲《牵手》,仿佛就是为他们而唱,为他们而歌:

因为爱着你的爱 因为梦着你的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

因为路过你的路 因为苦过你的苦

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 追逐着你的追逐


在徐光宪获奖数天后,我约北京稽山中学校友会两位副会长陶文钊、王绪源,以及秘书长一起到北大蓝旗营院士公寓,代表校友们向我们敬爱的老学长祝贺致敬。

很多稽山中学校友并不知道,徐光宪是我们稽中之光,他当年曾求读于绍兴稽山中学,并获浙江省数理化竞赛优胜奖。而徐光宪又是我浙江大学的学长,1936年9月,仅上了一年高中的徐光宪转入浙江大学附属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上学。

徐光宪对学弟又是老乡的来访十分欢迎,大家以浓重的乡音热烈地聊天,更使老学长感到高兴。徐光宪回忆了少儿时代在绍兴生活的往事,而且说人们都说他是上虞人,其实他出生在绍兴城里的西营。后来我将这两张珍贵照片连同其他有价值的照片一起,赠送给浙大档案馆以永久保存。

年逾米寿之年的徐光宪,家里只有他和保姆二人,似乎他的子女都不在身边。不出所料,徐光宪坦率地告诉我们,他有四个女儿,三个都在美国,而原来在身边的大女儿,在文革父母遭难的岁月中去世,现在只有他孤身一人在家。老人家的处境令我们担忧,但这种状态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何止少数。

我问老学长会不会使用微信?他说年岁大了手机屏幕太小,看不清文字,因此只使用电脑邮箱,并当场与我交换了邮箱地址。此后我与他通过邮件有过多次联系,每逢节日也总是发去问候邮件,而他一收到我的邮件就立即回信。我常常想,与其说老学长的思路清晰,反应敏捷,莫如说他彬彬有礼,谦躬下士。

2012年5月,稽山中学许钦彪校长、朱雯书记、周新建副校长等来京向校友报告80周年校庆筹备情况,20日上午在我与陶文钊、朱幼静带领下,拜访了93岁高龄的徐光宪。看到母校领导及校友们的到来,徐光宪格外高兴,仔细听取了许校长、朱书记的汇报后,回忆起早年在稽中的学习生活及参加稽山中学70周年校庆时的往事,还为学校校庆题词表示祝贺。

不到两年,2015年4月28日上午,徐光宪不幸逝世,享年95岁。当我的乡友、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吴中海教授,在第一时间发微信向我报告这一噩耗时,我正身在外地,于是立即告知朱雯校长。朱雯闻讯后决定飞赴北京参加徐光宪逝世追悼会,在绍兴县驻京联络处主任丁全兴和吴中海的接待安排下,及时赶到了追悼会现场,代表徐光宪所热爱的母校师生,送了这位校史上最优秀的学长最后一程。

高小霞、徐光宪先后仙逝,而中国的“居里夫妇”——一对绍兴伉俪的佳话,则永远留在我的家乡,我的母校稽山中学以及浙江大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520特辑 | 看了这几对科学家伉俪的爱情,我哭了
最好的爱情,是势均力敌的相互吸引!来看看中国科学界的伉俪们!
急了!他心心念念的中国真正“王牌”,背后隐藏着一位我们最该感谢的人。
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徐光宪的传奇人生
创造提取稀土传奇的徐光宪
【科技名家】徐光宪:心系祖国 冲破阻挠重返故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