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画读史:风流姑苏——《姑苏水巷》

    按:我与已故油画家胡申得有过一段交情,更有过一句承诺——答应在他的每幅写生油画后逐篇写下一段文史背景,最后合作出版一部图文并茂的看画读史作品。然而还没等我完稿的一天,胡老先生竟撒手人寰,不辞而去。为了恪守诺言,更为了对老画家的纪念及对他画作的赏析,我依然跟踪他的画作走下去,终于完成了他托付我的信任和期望。
    胡申得19324月出生,北仑区柴桥街道宁远堂人。他是中国油画以刀作画第一人,又是把中国传统写意笔法与西洋油画有机结合的首创者。已出版的画集有《胡申得画选》、《胡申得》、《哲里木儿童版画选》等,他所编的教材与书籍装帧设计多次在全国和地区获奖。——《宁波日报
    梦幻吴越,透露出一股苍颜毅气;风流姑苏,依然是那番流水小桥。
    一条水巷潺湲地绵延千载,生动地演绎着悠久的古城文明;两排民居静穆地肃立百年,虔诚地守护着珍贵的历史长流。
    站在《姑苏水巷》的苍老小桥上,环顾两岸古朴苍老的古宅,我轻轻地问道:“老屋啊老屋,你可曾数过苏州有多少座小桥?”
    紧闭的宅门慢慢地打开了,从百年老屋传来了主人的响亮声音:“《吴县志》载,素有水城桥都之称的苏州,城厢内外有桥三百零一座,”
    苏州以水闻名,因桥而美,水是城市生存的血液,桥是百姓亲情的连线。苏州古城以“三横四直”的大河为经纬,与“六纵十四横”的分流相交贯。“水陆平行,河街相邻”,“里闾棋布成册方”,从空中俯瞰,整座城市宛如一个有着精密双线条的大棋盘。当年晚唐诗人杜荀鹤迤逦南下来到姑苏时,目睹水乡景象,赞叹不已。水港小桥,枕河人家,吴歌声柔,卖货船忙,水乡风情的韵味久久不散,江南胜景的印象念念不忘,使他写下了两首描述吴越美好风光的送行诗。杜荀鹤先写的一首是《送人游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大概另一友人也要游吴越,又来请教杜荀鹤这位“姑苏通”了,于是他写了第二首精彩的水城赞诗《送友游吴越》,诗云: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南宋绍熙年间的一个除夕,词人姜夔在看望范成大后,带着歌妓小红由石湖范家沿吴江返回浙江。途中小红低唱咏梅曲,姜夔以箫伴和。当轻舟经垂虹桥后,曲终回首,只见烟波缥缈,桥影朦胧。环顾这诗意盎然的姑苏水乡,姜夔灵感涌动,不假思索地吟下一首《过垂虹》诗: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姜夔的另一首声情绵绵的《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词,描摹了一幅太湖水天、江南烟雨的大图。这是他往来于湖州、苏州之间,经过吴江的吴淞河时,仰望流云飘逝,燕雁南飞,怀着苍凉之情写下的: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风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杜荀鹤、姜夔都不是苏州本地的文人,他们可以以诗词表述自己的对水城的情感,对那些也是外来却不善写诗的欧洲人来说,就只能用朴实的语言来赞叹了——不过语言之生动却并不比诗词逊色多少。13世纪来到中国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首先把苏州称为“东方威尼斯”,而那位18世纪的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更称誉苏州为“从水底下出现的最美丽的地方”。
    站在《姑苏水巷》的苍老小桥上,俯视桥下低声吟唱的流水,我轻轻地问道:“小河啊小河,你可曾记得一千二百多年前在你身上停泊歇息的一条客船?你可曾收藏从客船上洒落在你胸前的一首诗篇?”
    平静的水面上泛起涟漪,我仿佛听到了小河的低声答语:“我清楚地记得这条远来的客船,而且小心地收藏了这首杰出的诗文……”
    那是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秋夜。进士张继乘舟去江西做官,途径苏州,夜泊城外枫桥。霜天寒夜,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孤舟愁眠。忽然一声声蕴含韵味的夜半钟声,从清冷的寒山寺悠悠传来,敲醒了幽寂的水乡之夜,犹如一位在每个夜晚都准时来到枫桥的历史老人,站在桥上吟咏着姑苏史诗。缓慢而深沉的声调,声声都拨动张继的心弦,叩打着他的灵感,使诗人的诗意不禁油然而生。和着悠扬的钟声,张继信口吟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绝句——《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此,《枫桥夜泊》就溶入了古刹夜钟,为悠长的苏州史诗写下一篇古雅而幽婉的序言。
    《枫桥夜泊》引起的巨大反响,大概是并无留下多少诗作的张继所不曾预料到的。还有一件可能也是张继所没有想到的事,就是在他这首小诗的吸引和召唤下,后代的许多大诗人为寻找枫桥接踵而至。其中就有唐代的韦应物、杜牧,宋代的陆游、范成大,明代的高启、唐伯虎、文征明,清代的王士祯、康有为……他们中有外来的更有苏州本地的,这些在文坛上的名气比张继大得多的诗人骚客,或以诗抒情寒山钟,或用画写意枫桥夜,无不在姑苏水巷留下了自己的墨迹。诗不谓不优,画不谓不美,虽然竟无一人超过张继的艺术魅力,但却给枫桥增添了绵绵不绝的诗情画意。
    明初苏州诗人高启,在居于家乡之时,日看古城景色,夜听寒山寺钟。又是月落乌啼,依旧寺钟荡漾,总会使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张继和他的名诗。他接过张继和唐宋诗人的话题,轻轻地吟下一首《泊枫桥》诗:
    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出名。
    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拥有三百另一座桥的苏州,唯有一座枫桥荣幸地因张继之诗而“独出名”,不能不让高启这位明代著名诗人深深为之叹服。

    乘着《枫桥夜泊》的翅膀,古刹夜钟在悠久的历史长廊袅袅回荡;驾着《枫桥夜泊》的舟帆,姑苏史诗在古老的文明水系汩汩流淌。然而《枫桥夜泊》毕竟只是一曲过路之作,张继和那些应和他的外地诗人也未能长住于苏州。真正在苏州任职而或长或短地居住过一段时间的是三位“诗太守”,他们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白居易和刘禹锡。
    三位优秀诗人先后到苏州任刺史,是诗人们难忘的一段经历,更是古城珍贵的一段城史。他们在苏州留下了政绩,也留下了诗作,尤其是那位韦应物还把自身也留下了。据说任满以后,他带着两袖清风,寄迹于苏州郊区的永定寺,度过了凄凉的晚年。苏州民众将三位造福百姓和廉政为官的诗太守称为“循吏”,并为他们建了三贤堂,岁岁祭祀,代代纪念。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秀丽韵致,苏杭的富裕安康,苏杭的诗书风流和东方韵味,曾经使在此二地任刺史的白居易深深倾倒和怀念。在三贤的吟苏诗文中,有一首是白居易作的《正月三日闲行》:
    黄鹂巷口莺欢啼,乌鹊河头冰欲消。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柳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东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晚年居住洛阳的白居易,在其六十七岁、阔别苏杭十余载的时候,回眸平生,思情丛生,始终期待着何时能与吴宫“早晚复相逢?”
    宋代的苏州二范——范仲淹和同族的后辈范成大,是两位蜚声政坛的优秀文学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的范仲淹,在家乡修水利、建府学并首创范氏义庄,身体力行地实践了他“先忧后乐”的人生哲学。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的田园诗人范成大,在告老还乡、卜居苏州石湖后,寄情于诗,写下六十首清新优美的《田园四时杂诗》。他在苏州西郊的横塘写下的一首《横塘》诗,如同描摹了一幅“江南烟雨送客”图: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宋代另有两位迁徙江南的河南文人苏舜钦、贺铸,也先后退居于苏州。苏舜钦曾在苏州构筑沧浪亭,而贺铸“别墅在盘门外横塘,常扁舟往来”。就是这位爱国词人贺铸,在横塘写下了一曲《青玉案》,此词一问世,就在文坛被誉为“绝唱”。尤其是结尾三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江南黄梅时节的烟雨和飞絮比作一腔闲愁,构思和词语均令人拍案叫绝,贺铸也因此得了“贺梅子”的雅称。
    唐宋的诗文之流溶入水城,激发后浪,到了明清时期,苏州文风氤氲,诗潮激荡,才俊涌现,代有人杰。姑苏才子唐寅(伯虎),诗坛俊彦高启,通俗文学巨匠冯梦龙,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现实主义剧作家李玉,思想家、诗人顾炎武,一大群名士大笔如椽,用他们的诗文、小说和剧作,在古城建筑了一座座绚丽多姿的精神大厦。
    对于居住在苏州的明代才子唐寅来说,水城风情可谓是司空见惯了。然而好景是百看不厌的,当他便服散步时,扑面而来的柳廊、流水、酒肆、佳丽,仍使他感到兴致盎然。他的《散步》诗正反映了这种自得其乐的心情:
    吴王城里柳成畦,齐女门前水拍堤。
    当酒卖垆人袅娜,落花流水路东西。
    平头衣袜和鞋试,弄舌钩輈绕树啼。
    此是吾生行乐处,若为诗句不留题。
    与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的诗人唐伯虎,同时又是优秀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与沈周、文徵明和仇寅一起组成了“吴门四家”。吴门书画曾经独步中国画坛,擅雄书法界,不仅明亮地显示了姑苏文化之光,而且也成为一朵艳丽的华夏文明之花。唐伯虎是民间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一段“三笑姻缘”或“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韵事,纯属子虚乌有,但却不胫而走。在唐伯虎真实的一生中,有的只是令人悲愤的辛苦遭逢。仕途蹭蹬和家事挫折,促使他坚定地摆脱了功名利碌的羁绊,筑室桃花坞醉心画艺,使自己的诗书画迅速达到艺术顶峰,被称为“唐寅三绝”。
    冯梦龙及其“三言”古今小说的出现,造成了短篇白话小说的繁荣局面。通俗文学在苏州首先兴起,直接影响和促进了说唱文学的产生。以李玉为代表的剧作家,又适逢其时地向时代献上了一批便于演出的戏剧作品,使古老的昆曲以及苏州评弹等地方戏曲应运而生。
    明末清初的苏州出了个金圣叹,搅乱了中国文坛的一潭死水,为吴门增色不少,但也招来了颇多是非。不过不管赞许他或反对他的人,都不得不承认金圣叹是个才子。金圣叹的文章词赋流传海内,影响深远,但他却并不热心科举功名,而是热衷于对历代小说、戏曲、诗词、历史、哲学的“评点”。离经叛道的学术思想,使金圣叹在生前不断受到“倒金”的围攻,甚至在他惨遭清王朝斩首后,咒骂声仍不绝于耳。
    近代和现代的苏州,又有爱国诗人和文学革命团体南社领袖柳亚子、作家、教育家和出版家叶圣陶等人承前启后,诗文相继,使悠长的苏州诗流得以继续绵延不绝地流淌。
    姑苏水乡,江南名城。这里昔日曾是以吴钩开创局面的剑乡霸国,经过一代代苏州后人的改造演变,丝文化取代了剑文化,成为近代用苏绣打进世界的丝府绣城。“好剑尚武”、杀气腾腾的“蛮荆”之地,也变成了“习儒尚礼”、书声琅琅的状元之乡。这里温柔的流水曾抚慰过古时候士宦商贾的伤痕,这里苍老的屋宇又激荡起现代人海阔天空的想象。
    古之姑苏、吴郡,今之苏州,就是这么一篇优美的水乡之诗,一幅巨大的园林之画,一曲古老的江南之歌!苏州及众星烘月般地环绕着它的水上古镇,充满了风月无边的魅力,编织着古今千年的梦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年的误会,张继从没有在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
他用一首古诗,带火了一座城
枫桥,张继夜泊对寒枫
春游苏州(5) 诗里独有名之枫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