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无双的绍兴文人

在鲁迅那个年代,凡“走过三江六码头,吃过面包加黄油”的假洋鬼子,总被认为是见多识广的外星人。时过境迁,现在这个辰光,小小年纪的孩子就被空运留学,洋化之后,偶尔归乡探亲,“小娘啦妮子”之类的地道方言也听不懂了,说的一口京腔中掺杂着ABC,仿佛霉豆腐上面涂抹了一层奶酪。

我是夹在两者之间的一代,好像热狗中间夹的那根烤肠。不到弱冠之年就离家到省城求读,之后一直混迹于帝京儒林,还有过越洋镀金的经历。走南闯北的多年中,学问虽然没有什么长进,却在芸芸众生中见识了各式人等,少不了在心中暗暗与家乡人对比。比来比去,蓦地悟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天下无双的绍兴文人

天下无双之一是“刚”——睥睨天下,独立寒秋。

苏格拉底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史上多数绍兴文人都宁做“痛苦人”,不做“快乐猪”,我以为,这就是“刚”的绍兴性格。

东汉时在绍兴上虞的偏僻小村里,回来了一个在国都洛阳太学游学的博士,他的博导是名满天下的大师班彪。名师出高徒,何况导师还是京师的权势人物,对于他的飞黄腾达原不过指日可待的事。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但他为人处世偏偏不知高低,吃了豹子胆,对皇帝热衷并倡导的谶纬之学加以斥责,向当朝皇帝的权威性挑战,向虚妄而混沌的迷信世界叫阵。

他毋庸置疑地败下阵来,落寞地归去来兮,最终做了一名位卑言轻的小吏。又由于和上司意见不合,决定辞官而“屏居教授”,在家乡以教书维生,艰难度日,同时不懈地著书立说。晚年的贫病交加,在困顿和寂寞之中,倔强地“爱精自保”,尽力让羸弱的病体多活一天、一月、一年。在一种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精神力量驱动下,他“愚犹沛沛”,一字一笔、端端正正地写下了《讥俗节义》、《政务》、《养性》和《论衡》等四部无神论巨著。他的无神学说,比欧洲冲破神学牢笼的先驱者、提出和证实“地动说”的哥白尼和伽里略早了1300百年!他是谁?他就是几乎被历史烟云埋没的王充。

一生在小城绍兴步履蹒跚地踽踽独行的,还有现在国人尽知的奇才徐渭,他在绘画、诗文、书法、戏曲、军事(或许还有小说)上的惊人成就,不仅在浮躁的今天令人望洋兴叹,而且连诸多民国先生也莫不难望其项背。然而潦倒终身、命途多舛的徐渭曾九次自杀,七年下狱,及至晚年,更是到了潦倒不堪、山穷水尽“忍饥月下独徘徊”的境地,只能靠卖书画度过余生。他在《题墨葡萄诗》一诗云: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究其因,文坛领袖袁宏道已在其《徐文长传》一文中讲的一清二楚:(文长)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恃才傲物,世间一切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然而却始终没有机会一展身手。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坛的领袖人物,文长都加以贬叱,所以他的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使感到悲哀!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然而文长最终却因在生前的不得志怀着一腔怨恨而死去了。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正因为徐文长是无处不奇特的人处不奇特,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处不艰难坎坷。真是悲哀啊!    

      民国十六年(1927年)9月,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鲁迅,离开广州赴上海。自1927年到1936年在上海生活期间,鲁迅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被誉为“匕首”、“投枪”的杂文。但也在这段期间,在成为左翼的旗手反抗国民党政府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的排头兵的同时,他却不得不正面与右翼文人陈西滢、梁实秋之流论战,又需时时提防着“同一营垒”中人。孤军作战的鲁迅腹背受敌,必须横站,“横站”一词是他的发明专利,也是其悲凉心境和刚强意志的写照。

      就如一头威武的雄狮,对一群围攻他的狼群发出毫无惧色的怒吼,骂遍民国无敌手的鲁迅究竟都骂了谁?尽是上海滩上不可小觑的名流:郭沫若——“远看像条狗,近看郭沫若!”;梁实秋——“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胡适——“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是,从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徐志摩——“我不喜欢徐志摩的诗,他还到处投稿,《语丝》出版他就马上来了,所以我写了一篇杂感和他开一通玩笑”;陈西滢——“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说的就是他这样的人”、叶灵凤——“新的流氓画家”……

      1932年10月12日,鲁迅写下幽默风趣、寓意深刻的《自嘲》一诗,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坦露了自己的坚定立场: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旧帽遮颜过闹市,破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天下无双之二是“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有一群令国人不可思议的绍兴人,就是肇始于明、盛行于清、衰微于民初的以绍兴人为主幕僚群体,他们被尊以“师爷”的称号。鲁迅说过:“我们绍兴师爷的箱子里总放着回家的盘缠,合则留,不合则去,这是绍兴人傲岸自尊的丹气。”

奇怪的是,绍兴师爷却常为人们所鄙视和被抹黑原因一是在主张“无讼”的传统社会,包揽词讼的职业天生招人讨厌。二是不喜欢绍兴师爷的“一张利嘴,八面玲珑”,连周作人《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师爷笔法》一文中也颇有微词。三是确有为数不少的劣幕败坏了绍兴师爷的声誉。他们或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罪大恶极;或欺上凌下,营私舞弊,中饱私囊;或互通声气,包揽诉讼,朋比为奸。杀害女侠秋瑾主谋章介眉,就是一个绍兴师爷队伍中的禽兽,历史的千古罪人

然而瑕不掩瑜,邪不压正。有赖于一大群匡扶正义、睿智精明、清正廉洁的师爷不仅使绍兴师爷成为一张绍兴名片,更是刚正不阿、足智多谋的绍兴人性格证明。在绍兴师爷中,徐渭、邬思道、马心田娄春藩邵元冲等,都是卓越的代表人物。

“有明一人”的奇才徐渭,被称为绍兴师爷的鼻祖。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徐渭以文才被总督胡宗宪招为幕僚史载“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汪直,皆预其谋。”为胡宗宪抗倭平寇屡出奇策,功勋卓著。

胡宗宪获得了一白鹿,想作为“祥瑞”进献给嘉靖皇帝,以作为国泰民安的好兆头。于是就叫徐渭为主笔作《上白鹿表》,此表的文采说理大受皇帝赏识,对胡宗宪更加恩宠。而徐渭也备受器重为解徐渭无钱置办房产之困,胡宗宪特意让徐渭写了篇《镇海楼记》,645字的散文,润笔费竟高达220两,这相当于一个县令5年的薪俸。于是徐渭在绍兴城东置了一大宅院,命名为“酬字,并写了一篇散文《酬字堂记》这段师爷生涯,成为一生运交华盖的徐渭最得意和风光的短暂岁月

雍正年间,一个屡试不第的文人邬思道进入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幕府。此君文笔可谓妙笔生花,经常帮田文镜写奏折。其时田文镜与当时权倾朝野的皇舅隆科多不对付,一天邬思道神秘地对田巡抚说:“大人如果想当天下闻名的巡抚,就放手让我私自给皇上上一封密折,但您不能看半个字,事成保您得到皇上器重。”田文镜不知道师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出于信任还是答应了。谁知邬思道起草的竟是一封弹劾隆科多的密折,田文镜获知后吓得六神无主,坐等降罪罢官。不料密折正中雍正皇帝的下怀,他对这个尾大不掉的隆科多早欲动手清除,这封奏折帮了大忙,于是借题发挥把隆科多罢禁了。从此雍正皇帝对田文镜“宠遇日隆”

邬思道因善于把握朝廷大局、揣摩帝王心术,而成为师爷行业的传奇人物,而他为田文镜“代笔”之事也雍正皇帝耳闻。后来邬思道和田文镜不和,愤而离去。自此文镜奏事,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田文镜在无奈之下,只好重金重新把邬思道请回来。雍正皇帝在田文镜的奏折中还亲笔批注:“朕安好,邬先生安否?”

被称为绍兴师爷的巅峰的人物是娄春藩,他在李鸿章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时投其幕下。其时永定河水患频发,娄春藩主动请缨,多次实地考察,为李鸿章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治水计划,使永定河得到有效治理。光绪初年,直隶盐商税赋太重经营困苦,娄春藩向李鸿章直言实情,使盐商税赋得到宽免,安心经商。由于精通法律,审案慎重周全,在娄春藩其主持总督府文案间,直隶省无冤狱发生。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总督府同僚皆闻风而逃,仅留的娄春藩一己之力苦撑局面,使李鸿章深受感动。李鸿章保奏出任京官但遭婉辞,因此娄春藩一生都是一介布衣后来娄春藩又王文韶、荣禄、袁世凯、扬士骧、端方、陈夔龙的师爷,并且一生都深受幕主礼遇。随着1912他的谢世,师爷职业也就落幕

天下无双之三是“稳”——羽扇纶巾,运筹帷幄。

培根说:在策划一件大事时必须预见艰险,而在实行中却必须无视艰险,除非那危险是毁灭性的”文人居然指挥打仗,而且别出奇招,在谈笑间使狂虏灰飞烟灭,这或许是绍兴名士创造的一个奇迹。

春秋时期,一个小小越国开启招贤纳士、引凤招龙之风,接纳了两位来自楚国的名士范蠡、文种。正是在他们二人的辅佐下,越王勾践导演了一部延续整整20年的历史连续剧,剧名就是“吴越之战”。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依靠其股肱文种、范蠡,君臣一心,上下协力,勾践最终完成了灭吴、复国、称霸的大业。

“静弈克强敌”的典故源于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八月。当前秦皇帝符坚亲率百万雄兵南犯东晋时,谢安临危受命统帅,率弟谢石、侄谢玄统兵8万北府兵北上御敌。他出奇兵,施巧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大败来犯之敌,使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事淝水之战永驻史册。捷报送到京城时,谢安正在官邸与客人对弈,看完告捷驿书,随手往坐床一放,竟然不露声色,照旧下棋。客人问前方战事,他漫不经心地说:“小儿们已经打败贼寇了。”然而下完棋送客人走后,谢安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返回内室的时候,竟忘了迈门槛撞断拖鞋底部的木齿,被后世传为美谈。

另一个绍兴名士平定宸濠之乱,更令皇帝和诸大臣好生惊讶。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并亲帅舟师下江,攻安庆,欲取南京。赣南巡抚王阳明闻变举兵勤王,他以虚张声势和反间计,使宁王不敢发兵攻打南京。在与宁王的关键决战中,他仿效火烧赤壁,放火烧船,大败宁王之军并擒获宁王。如此一场浩大的军事行动,仅用了43天时间就完美收场。当皇帝率万官兵南下“亲征”到达涿州时,王阳明的捷报已经到达而他还可笑地以为虚报军情。

莫以为天下无双的绍兴文人,仅限于诗文书画之才,殊不知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多少业绩,绽放过多少异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明代第一才子、绍兴师爷之祖:个性之恣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绍兴师爷
鲁迅简介
漫游绍兴系列(一) | 一条绍兴老街,一半名城缩影
【图文】鲁迅先生曾经不愿承认自己是绍兴人
浙江这个城市人杰地灵,有个职业名扬天下,连雍正皇帝都夸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