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恨春归无觅处,几人知道赵之谦

      “长恨春归无觅处”,绍兴已经找不到赵之谦故居,愈来愈多的绍兴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赵之谦为何许人了。也难怪,在绍兴的四千年史河中沉淀了太多的文人,死去旷日经年,打捞他们的尸体无补于政绩,出力不讨好,还不如拆房盖楼,能够做到GDP立竿见影地创收

      君知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赵之谦是“海上画派”的先驱者和晚清“海派”金石书画派大家。他才华横溢,一专多能,博古通今,雅好书画篆刻,集诗书画印之大成,是一位在多方面都有高造诣的画家。生活在19世纪中叶的赵之谦,在画坛上承白阳青藤,下启“海上画派”;在书法界上溯秦汉,下开风。而对于他的故乡、书画家渊薮之地的绍兴来说,赵之谦又是徐渭、陈洪绶任伯年、陈半丁之间接力棒交接的关键选手

      赵之谦生于1829年,卒于1884年,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他经历了一个忧患坎坷的人生,但一生独立求索,因而留下了辉煌的艺术作品。赵之谦祖辈经商,但到父辈时赵家已经家道中落,少年赵之谦是在清贫艰苦中度过的。像前辈很多绍兴文人一样,赵之谦仍勤于书斋,聪明好学,诗、书、画、印无不通晓,尤精于篆刻。1859年,30岁的赵之谦中举,后来参加过三次会试,均未中。42岁时他赴江西为官,曾先后任鄱阳、新奉、南城诸县县令。卒于56岁。他在一生中经历的两次战乱,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两次记忆。

      19世纪中叶赵之谦正当中年时,中国近代社会进入了十分动荡的年代。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发展,席卷江浙一带。赵之谦逃亡他乡,不久其妻及女在战乱中病卒,使他对太平军的造反始终耿耿于怀,在其诗文作品中屡屡提及:“今我不陷贼,生存非为喜,洁身对君父,负心与妻子”(《悲庵剩墨·行温卅述怀诗》),“遭离乱,丧家室……刻此石,告万世”、“得家人从死,屋室遭焚之耗已九日矣,以刀勒石,百感交集。”(刻《二金蝶堂印的边款),乃至在“三十四岁”时“家破人亡,更号悲庵。” 

      当赵之谦在南城任职期间(1884年),法国进兵越南,侵犯台湾。闽海、南城久圯不治,郡守与赵之谦商议修城以坚固城池,年逾50岁的赵之谦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在案牍劳形之中,以衰病之躯尽力支持军需,在他当时一些诗文中也都表达了这种民族感情。对农民起义的怨愤而无奈,对外国侵略者的仇恨而又无能为力。国难家难,面对自己的遭际和不幸,赵之谦常常沉浸于一种孤寂、悲怆、愤懑和抑郁的心情中,成为他形成恃才傲物性格的缘由,仿佛他的前辈徐渭。而他的心情和性格,也不可避免地寄寓于自己的作品。

      “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赵之谦一生如其所言,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以自己独立、独特、独步的风格,成为一代大师。赵之谦擅长画人物、山水,而尤工花卉,花草树木多是自慨身世、情感、志趣、秉性之作。他画梅,以梅表达悲怆凄凉的心境,同时寄寓一种高傲不凡的精神境界。他画松,以松表现一种不折不挠、坚韧不拔、顶天立地的性格。他画荷,以荷来写照自己的心灵,显示出“出淤泥而不染”、卓而不群的傲气。他画蔬荀,以蔬荀气比喻文人的清高不俗,并以此自得、自诩。

      随着人们审美时尚的变化,许多晚清文人画家已尝试用色墨交混画法运用于写意花鸟。赵之谦更以丰厚、艳丽的色彩和饱满的水墨大胆涂抹,挥洒淋漓,不受前人拘束,在花鸟画上做出了新的开拓。而在他《异鱼图》、《瓯中物产卷》、《瓯中草木图四屏》等传世画作中,画前人所未画的题材,从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杰作。在赵之谦的画作中,诗、书、画、印四位一体,有机结合。而运用各体字体题款,长于诗文韵语,更是他高出其他清末画家之处。赵之谦以其高超独到的艺术成就,成为近代的绘画巨匠,对吴昌硕等新一代上海艺术家产生深刻影响,促进了海派绘画流派的形成,而且他的影响还及于北派大家齐白石、陈世曾等人。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这样写道:“会稽贾叔赵之谦,以金石书画之趣作花卉,宏肆古丽,开前海派之先河。”

      赵之谦的书法能将真、草、隶、篆融会贯通,各体皆能,变幻多姿。初法颜真卿,在《章安杂说》中记道:“二十岁前,学《家庙碑》,日五百字。”可见对颜体用功极深。中年后逐步地完全放弃了颜体书而转向了北魏书法,50岁以后最终定格而进入“人书俱老”之境,如其自称:“汉后隋前有此人”。

      金石艺术发展到了清朝,出现了两位大家:篆刻家丁敬(1695~1765年)融合历代百家印章艺术之长,自成风格,是谓浙派。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1743~1805年)则冲破印章的束缚,印外求印,使治印艺术大为开阔。赵之谦刻印,初学丁敬,后学邓石如,沿着邓派风格,利用传世的碑碣法书和晚清地下文物的新发现,将权量诏版、砖瓦碑刻、泉布镜铭的文字熔于一炉,纳入篆刻艺术,创作出变幻无穷、绚丽灿烂的印章艺术,取得了独树一帜的杰出成就。

      《二金蝶堂印存》是赵之谦的著名篆刻著作。“二金蝶堂”本是他的室名,他早年有过此印,在丢失后再次刻成白文印章一枚,刻的动机是“述祖德也”。据说赵之谦的七世祖赵万全是个孝子,其父离家出走多年,一直没有音讯。儿子便外出四处寻找,“芒履寻亲阅七年,经行省十,终获遗骸”。儿子把埋有遗骸的墓穴打开后,从里面飞出两只金色的蝴蝶,直扑他的胸怀。赵之谦据此就把自己居室命名为“二金蝶堂”,意在“告万世”、“思祖德”。

  在晚清艺坛上,赵之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印”四绝的多面手,一位极具革新精神的闯将。可惜其寿不永,只活了56岁,使他的艺术终未达到顶峰,至臻至善。赵之谦平生著述甚丰,有《梅庵集》、《悲盒诗剩》、《勇卢闲话辑》、《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二金蝶堂印存》等。

      这位金石画派前卫大师的辉煌成就,影响了后世许多艺术大家的风格和流派,为吴昌硕、齐白石等巨匠所景仰,对日本及海外的影响也极具深远。每年在赵之谦诞生或逝世纪念日,日本艺术界常举办隆重的纪念会或遗作展。墙内开花墙外香,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来说,并不把此类文人的生辰祭日放在心上,不仅对赵之谦,对其先辈王守仁、陈洪绶何尝不是如此。

  2009年恰逢赵之谦诞生180周年,绍兴的官方机构照例无所作为,然而却有些文化人不甘寂寞,喜欢唠叨,有学者呼吁是否值赵之谦诞生周年之际恢复赵之谦故居。原在东街坊口的赵家旧屋,有建筑五进,坐北朝南,在解放后为公益事业做了贡献1970年代赵家遗址被拆除,先后改建为绍兴县文化馆、绍兴县展览馆的馆址和小百花越剧团驻地,今存水井一眼,井圈八角形,高0.47米、边宽0.31米。上世纪80年代之后,赵家旧屋转卖给了房产开发商,成了连河小区的一部分,于是赵家在绍兴人的视线中彻底消失了。

      学者们对赵氏故居变卖为商品楼房之举高唱反调,大呼遗憾,建议在大坊口已搬迁的第一医院所在地重建赵之谦故居,这样一来就可以将陆游的沈园、王羲之的兰亭、徐渭的青藤书屋和赵之谦的故居开辟为一条诗书画印旅游线。绍兴又多了一个文化旅游品牌,与呼之欲出的浙东唐诗之路旅游线成为姐妹篇。尽管不失为一个极妙构思,但是无权文人的构思毕竟是空想,毕竟只是建筑在脑海中的空中楼阁,何况这些七老八十的老太公已被看做民国的遗老遗少。说说而已,说过也就如同一阵小风吹过河面,恐怕连一点涟漪也难以掀起。

      然而当听说遗老遗少的提案还真的起了作用时,我曾为之欢呼雀跃,绍兴有关部门没有忘记赵之谦在历史上的著名园林赵园内辟了一间面积仅50平米的赵之谦纪念馆。不过这赵园原系清乾隆年间会稽富商赵焯(字鹤峤)所建,与赵之谦祖辈并无干系,而现在早已成了供孩童水陆游乐嬉戏的绍兴儿童公园。让这位晚清书画大师供奉在划艇、缆车、高架车、碰碰车等现代游乐设施之中,倒也是一种不乏想象力的创意,不过在历史文化名城之地,这种抽象画式的创意却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一枝红杏出墙来,赵之谦的这支红杏伸到了杭州。1884年,赵之谦于江西南城县去世次年在他的朋友们帮助下,遗柩运回浙江,安葬在杭州里西湖边的丁家山。赵之谦墓于1956年11月被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部门抓紧工作。1999年8月,在杭州市领导指示下,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灵隐管理处建成“赵之谦墓址”碑。2008年赵之谦的曾孙女赵美珠(字赵激)和赵美群等经当地村民的帮助,终于在“赵之谦墓址”碑后面50余米处找到了赵之谦的原墓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处获悉后非常重视,两次派员实地勘查,表示将采取措施对原墓址妥善保护修复和对外开放将赵之谦墓推荐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人在千里之外,听说的只是传闻,希望不要因“信谣写谣传谣”而被训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天古书画:晚清 赵之谦 画作八帧 书画艺术收藏清风堂
【觅画记】赵之谦:今日海派之源(下)
诗书画印,这才是真正的高手赵之谦
青少年书法杂志 | 赵之谦书法作品选
书画鉴赏丨晚清海派花鸟一赵之谦(8)
诗、书、画、印样样精,什么人如此才华横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