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TransBIM三天出全套施工图,居然还通过了官方审查!
userphoto

2022.08.09 上海

关注

01

楔子

这两天,建筑设计圈讨论最多的可能就是TransBIM了,这个平台号称可以3天出全套施工图。真要是这样,这得革了多少设计师(画图狗)的命啊,难怪大家群情激愤。

有些朋友可能还不了情况,我先大致铺垫下。

由西安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领衔,全国首个机器人绘制的建筑施工图获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审查合格证。

TransBIM能深度交互和高度协同,通过五大专业间的20种交互,以及专业内部的37种交互,杜绝了错、漏、碰、缺的问题,从而实现专业之间的数据统一。

AI画图狗已经踏进了建筑圈,虽然有些人还抱着怀疑的态度,质疑其真实性,但它终究会到来,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

02

对抗

当我处在基层设计师的岗位上时,对于这个事件,我同样会质疑、抗拒、惊恐,这些复杂的情绪一股脑的涌上来。


这是涉及到吃饭问题的,我还有老婆孩子要养活、还有贷款没还清呢,怎么能被机器人给“抢了饭碗”呢?

所以,第一时间基层设计师一定是对抗的情绪。但是这个平台要普及,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暂时不用慌张,让子弹飞一会也不迟啊。

为什么说AI机器人出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一、IT开发周期

软件从1.0到投入生产,被大范围使用,验证可行,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特别是大型的平台。

我们看到的消费端的这些软件,都不涉及到公众安全性的,也都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调试,更何况建筑还涉及到重大安全事故的问题。

二、法律法规问题

现在的法律规定:建设项目的安全问题是注册建筑师(工程师)终生负责制,也就是说和个体是挂钩的。而当AI机器人来出图之后,到底是机器人负责呢还是注册建筑师负责?

这个问题没有厘清。

在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之前,这个平台是不可能大面积推广的。

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可能是两个方向:

方向一

还是由注册建筑师(工程师)负责,而这个平台就和我们用电脑、用CAD一样,还是作为工具存在。工具当然无法承担责任,最后还是人来承担法律责任。

这样的话,注册设计师并没有失业,就是要重新讨论下岗位工资。而基层设计师可能会大量失业,但是工具的操作可能还是需要人,不管是输入条件,还是输出成果都需要人手,有部分设计师就算转型了吧。


就和下图的牧羊人没啥区别。

方向二

由AI机器人或者后面的平台承担建设项目的终身责任,但这个几乎没有可能性。因为平台是一家企业,企业是可以倒闭、注销的。但是终身责任是无法注销的,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所以,我判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还是个工具,无非解决出图效率和质量问题。设计院原来的架构不太会有大的变化。当然业主知道你“鸟枪换炮”之后、人力成本下降,不排除继续压低设计费的可能性。



03
趋势

扫地机器人、洗碗机、擦窗机...,生活中我们已经用上了很多机器(人),特别是设计师有很多活得很精致、很前卫,早就体验科技带来的快感了。

那为什么到了设计行业就不允许科技进步,效率提高呢?

在用扫地机器人的时候,保洁阿姨也许也在哪里哭诉机器抢了她的饭碗,但这有用吗?你会因此放弃这么好用的“机器人”吗?

显然不会,所以这就是趋势,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改变自己,适应新常态。

目前看来,机器能代替的工作,多数是理性的,有章可循的,它可以通过学习规则,理解规则,更好的利用规则。这是超级计算带来的力量。

下图为深蓝与凯丝帕洛夫对弈国际象棋,那已经是20年前的事件了,我们的规范绝对没有国际象棋那么复杂吧。

而AI目前还不能替代的工作多数为创意类的,灵活应变的岗位。

比如你是一个年轻设计师,那么多往前期方向努力,提高一下方案的能力,机器要抢你饭碗也没那么容易,即使小酷科技已经在努力了。但是业主目前都还是“活人”,还需要设计师的“温情呵护”,还没有到对着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就能拍板定方案的程度。

对于有些经验的设计师来说,建设安全的责任还得有人负,那就努力考注册,主动把”锅“背起来吧。当技术成熟之后,其实风险也就消失了。

对于头脑活络的设计师来说,还可以往市场拓展方向尝试,反正和机器谈生意,我目前还没听说,市场岗被替代为时尚早。


04
出海
一直以来,我们个人总是站在个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就难免患得患失。AI代替人工,如果站在行业甚至国家竞争力层面,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视角呢?

我们一直抱怨“芯片”被外国卡脖子,中国的大型(高端)设计市场被老外设计公司把持,我们的软件市场被国外软件企业"制裁“...,就没有想过为什么吗?

不就是因为我们竞争力不够吗?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科技含量吗?

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趴图板“的状态,这20年,我们国内的城乡建设能这么快吗?我们基建狂魔的名号能名扬海外吗?

现在我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没什么优势了,是时候让机器代替人做一些工作了。而我们用AI带来的(价格)优势,同样可以像欧美设计公司当年一样去横扫东南亚、非洲等建设市场。

我们已经用20年的中国基建市场来”试水“,如果还不能培育出一些有科技含量的技术和企业,那后面的竞争就更难了。

”出海“,是我们解决国内市场内卷的”出路“之一,而技术革新是最好的手段。

05
结束语

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猪,风来了会有不小的损失,所以要未雨绸缪。

科技代替一些人的工作岗位,这是无法改变的趋势。因为有些岗位即使没有“科技”,它自动也会消亡,就比如“收费站”的收费员。

科技代替人,可能不是一个问题。而我们要反思的可能是:我们为什么那么快(着急)的让机器来代替人?

建筑理论上一直提倡“少就是多”,但是建筑实践活动却每天“只争朝夕”,多少有些讽刺的意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全国首次,机器人设计的建筑施工图通过官方审查
小设计师在大公司当了三年螺丝钉,人快废了,怎么办?
装饰公司岗位职责
人工智能时代已到站,收费员请下车​!
买一台机器人,让它为你挣钱吧
AI被投入情感计算 人工智能真能把人性变成算法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