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徽州(62)绵潭:吃着枇杷,唱着绵戏,看着捕鱼的江畔古村落

行走徽州(62)绵潭:吃着枇杷,唱着绵戏,看着捕鱼的江畔古村落

司马狂/

国庆节的时候,绵潭乡贤汪卫东老师说,绵潭排演了新的戏目,邀请大家前去观赏。我误以为这节目会是传统的纯粹绵戏,或是徽州地方特色的徽剧之类。翌日一早,欣欣然问友人借了山地自行车,自歙县县城一路,沿着新安江骑到绵潭村。虽说最后见到的是旅游公司排演的节目,而并非传统戏剧,却也趁着这个机会,在卫东老师的陪伴下,走街穿巷,逛完了整个绵潭村,倒也是不虚此行。
 

(视频是国庆拍的新增演出)



绵潭本名棉潭,概因村子周边原本遍植棉树,因此而得名棉潭,后改棉为绵,或有绵延不绝之意。清代绵潭名人,著名藏书家汪启淑在其著作《绵潭渔唱》的序言中,曾写道,绵潭早在隋唐时期便颇为兴旺。彼时,朱、杨、凌(林)、范、汤五姓聚居,这五姓居蓼阳山下,住所地形如虎,而五姓合为“猪羊冷饭汤”,皆为食类,易为虎食,故而不曾长久发家。后至南宋,汪姓迁入,后又有庄、胡、潘、吴、翁、孙、方、游诸姓陆续迁入,而其中又以汪、庄二姓为盛。1987年版《歙县地名录》所记载,当时统计数据显示,绵潭有406户,1586人,俨然一个传统古老的大村落。
 


因为解放后新建新安江水电站的缘故,绵潭村子里临江的老宅子大多都被拆除。如今,进入绵潭村,除去少数几栋老宅外,大多数的传统徽派建筑都是移民后靠后的产物。但,这些个几十年前建造的房舍,依旧延续着徽州建筑的特色风格,且村民们纷纷在窗台、屋檐、门楣上画了各式墙画,这些个墙画,虽历经风雨洗涤,却依旧栩栩如生,倒也算得上是绵潭村的一大特色。只是,如今的旅游开发,游客多是下船,进入大会堂,看一下乡人们编排的戏曲演出,转身便离去,又有几人能有时间,慢慢品味绵潭的那些墙画呢?
 


身为老饕,我对于绵潭最深刻的印象不是枇杷,反倒是有个老爷子做的豆腐干。孩提时代,父亲每每去深渡,归家的时候,总是会买上老爷子做的豆腐干。很多年后,我尝遍徽州乃至全国各地的豆腐干,都不及他们家的味道,那豆腐干才是味蕾上的享受。当我开始写舌尖上的徽州系列文章的时候,最开始惦记的就是他家的豆腐干,只是可惜,至今不曾将此文书写完成。询问绵潭本村人,才知晓这老爷子大名叫汪自勳,村民大多唤他“猫嫩”(方言音译),只可惜,老翁已然仙逝多年。如今是其女儿女婿继承祖业,继续在做豆腐干。根据《歙县志》记载,绵潭这豆腐干,叫做“篆字香干”,因为压制前会衬入古钱币,在豆腐干上形成篆字。前文提及的汪启淑据说还曾以此物进贡给乾隆皇帝!
 


连续两段文字提到汪启淑,那就重点介绍一下他吧。汪启淑的父亲是盐商,旅居杭州,家道殷实,启淑自幼熟读经史子集,家中建有“开万楼”用于藏书。乾隆皇帝编撰四库全书,汪启淑进献藏书600余种(一说524种),被誉为全国献书四大家之一,《四库全书总目》收录其中的2653412卷。乾隆皇帝赏赐其《古今图书集成》、《伊犁得胜图》、《金川得胜图》各一部,并受赐御诗,遂在绵潭建造御书楼。这御书楼又名“绵潭山馆”,乾隆27年八月初一,华亭人陈诗桓来绵潭,著有《绵潭山馆十咏》。分别为《葆真堂》、《讱庵》、《翠香阁》、《莓径》、《律素书厅》、《啸云楼》、《蓼阳茨室》、《息轩》、《待月簃》、《泽花腴菜井》。通过这几首诗的名称,我们不难想象,当年汪启淑所营造的绵潭山馆,该是多么的气象万千啊。
 


除了汪启淑,绵潭在明代还有锦衣卫百户汪添宁,汪自幼在绵潭长大,少年时候便孔武有力,身长而伟,膂力惊人,功夫了得。成化二年,时任徽州知府孙遇向朝廷举荐,汪添宁入朝为锦衣卫。后因其仪表堂堂,身材高大,入选锦衣卫中的“大汉将军”。明代的大汉将军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皇家专属仪仗队,那绝对是又高又帅的才能入选。汪添宁的儿子名叫汪瓒,在汪添宁死后,承袭锦衣卫官职,后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开头提及的绵潭人新加的演出,说的就是汪瓒回绵潭祭祖的故事。在近现代,青山碧水间的绵潭村,还孕育出了汪更新、庄稼汉、庄家宝、汪家宝等画家,这也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俱往矣,不仅绵潭山馆踪迹全无,关帝庙、观音庙、五猖庙、一经堂、社屋庙、存耕堂、大夫第等人文建筑亦只能是后人凭借古籍才能去想象的。所幸,卫东老师保留下了汪王庙,加上他做的汪氏族人的谱系,倒还能让我在绵潭村中找寻到些许的古老记忆。王家井附近的美丽乡村建设,村里显然是花了不少钱的,墙画加文字,古朴的气息迎面而来。王姓族人虽然如同绵潭村曾经过往的辉煌一样远去,但遗留下的王家井的名字,却能时刻告知着后来者,这里曾经的过往。
 


歙人有谚“斫不完的九砂柴,打不完的漳潭鱼,听不完的绵潭戏”。因为村子里出外经商者众多的缘故,加之新安江水路繁芜的时候,绵潭是重要的埠头和中转站。绵潭村逐渐形成一个本乡人和外地人都聚集在此的所在,于是徽商请回家的戏班子,外地途经此地的戏班子,本地人自发组织起来的戏班子,日趋融合,最后形成了普通话和当地方言夹杂在一起的绵潭戏。当然,京剧、越剧、黄梅戏、徽剧之类也在此延续,当地人对戏曲的喜爱,蔚然成风。咿咿呀呀的念白,辗转腾挪的身段,五彩曼妙的脸谱,不仅本地人喜欢,连千里之外赶来游玩的远方客人,也都对此充满了好奇。只是,如今在村里戏台上唱戏的,大抵都是年过五旬的长者们,这绵戏还能否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呢?
 


伫立将军埠头,江风飒飒而来,带来凉意。我曾在此,目睹当地村民,划着脚盘船,伴着夕阳的余晖,撒下渔网。波光嶙峋中,一尾尾的鲜鱼,被渔网拽出水面,活蹦乱跳的妄图挣脱出去。鲜鱼现杀现吃,佐以一壶烫热了的黄酒,一口酒一口鱼,加上青山绿水的风景,岂不快哉?可惜后来,这样的渔民愈发少了。倒是江对岸,新添了一处九姓渔民捕鱼的情景表演。一众游客,在当地乡民那土洋结合的普通话引导下,惊呼声、鼓掌声、赞叹声,不绝于耳。声音飘过宽阔的江面,传到绵潭村中来,别有一番乐趣。

绵潭是个值得你细细品味的村落,别太着急,信步闲庭,就在村子间穿行。若是喜欢热闹,可以在枇杷成熟的季节过来。若是喜欢静谧,那大可在秋季三两个人悄悄的来。村子里的那口井,乡人自己种的果蔬,自家门前的鲜花,无不透露出村民的品味来。守在家里的老人,会热情招待误入“桃花源”的你。虽然他们的普通话大多不标准,但我相信,你们的沟通定然不会有什么障碍,因为他们的热情就足够弥补语言不同的屏障。

附录:文章中提及汪添宁是由时任徽州知府孙遇推荐进京的,孙遇是被徽州人三度挽留的三品知府,之前写过文章,点击下面的标题就能跳转阅读。另,关于绵潭戏,汪卫东老师写有专业文章,曾在本号发表,点击标题也能阅读。 

孙遇:三度被徽州人联名挽留的三品徽州知府

歙县有个叫绵潭的村子,那里的古戏台,一直唱到如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春游徽州---醉美石潭花海盛景(转载)
行走丨荡漾,在新安江山水画廊
游黄山景区(一)新安江山水画廊及徽商大宅院
005、看不完的绵潭戏
谈起我心爱的土枇杷......
新安江山水画廊 一路摇橹伴歌声【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