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徽州83】五渡(中)排官:一位烈士、一个徽商,足以载入史册

【行走徽州83】五渡(中)排官:一位烈士、一个徽商,足以载入史册

司马狂/

古时候的徽州乡村,村落大多是同一姓氏聚族而居,每个村子之间都有天然的间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子人口愈发兴旺起来,房舍也愈建愈多,于是原本很明显的村与村之间的隔离也就逐渐消失,两个原本并不接壤的村落便融为一体。在五渡,塘坑同排官便是如此。现今走在村子当中,你是很难辨析出塘坑和排官的分界线的。

对于排官这个村名的由来,我颇为纳闷。后来查阅《歙县地名录》,上面记载的是,村内有前人曾任旗排官,故而以官名冠以村名。不过旗牌官的牌并非排,加上古代所谓的旗牌官大多出现在演义小说当中,哪怕到了清代有了所谓的旗牌,那也只是个兵头,而非官吏。这排官村名的由来,倒还真的值得深入研究一番。不过很可惜,询问村民,大多也只是知晓这个名字,若问及来历,则语焉不详。至于雅化过后的排川,那倒是徽州村落名字雅化最为常见的模式。

在五渡的第一篇文章里,我就提到过,塘坑方氏有一位烈士名叫方璧。虽然方璧属塘坑方,但从其家族房舍所处地理位置而言,则属排官。所幸,不论排官还是塘坑,那都是五渡村下辖的自然村。方璧祖上因为塘坑土地受限,转而在吴氏聚族而居的排官购地置业。其宅院大门刷黑漆,世人称为“黑门”。又因为这一支人丁兴旺,逐渐衍变成里、外两支,方璧家族所在为“里黑门”。如今,里黑门因为方璧的烈士身份,得政府拨款,修葺一新。而当年的外黑门,却在历史上,因为祝融之灾,荡然无存。

方璧是受过现代教育的新女性,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并逐渐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1938年在民国著名女将军胡兰畦的引荐下,方璧前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学习。次年,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因为在话剧《日出》中饰演小东西一角,受到聂荣臻的高度赞扬。只可惜1942413日,方璧随团在崞县神岗头村演出时候,由于汉奸的告密,全团200余人被日寇包围,方璧在突围中不幸牺牲。

第一次随方武民前往五渡的时候,就曾入得里黑门,彼时老宅岌岌可危,墙壁因为漏水而倒塌,房内更是绿苔遍布,木板霉变脱落者甚众。瞧着好好一座古宅,竟然落得如此地步,真心让人不忍。好在,里黑门有方璧这样一位烈士,这才有了专项资金,用于修复古宅。但我徽州境内,古宅众多,最终能得到资金修复的,为数并不多啊。这些个老宅子,后人逐渐离乡远去,房子大多外面看着挺好,里面实则一塌糊涂啊。

排官吴家的祠堂,如今就如我上面文字说的大多数徽州古宅一样,只有四面墙壁依旧屹立不倒,内部几乎已经是什么都不剩了。我到排官的时候,吴氏祠堂正在进行修缮,时不时有工人穿梭在其中。去年做的歙县历史建筑的木牌子,赫然钉在外墙上。望着这空有外壳的祠堂,我不禁幻想着当年人丁兴旺的时候,吴氏族人汇聚此间,那兴盛的场景。而如今,祠堂能修复,吴氏散落在各地的族人,还有多少能够重聚此间,为自家祠堂的旧貌换新颜,鼓与呼呢?

人云徽州之地,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外人多不信,但你若是在徽州的乡野间走上一遭,想必就会对此深信不疑了。排官村口有棉溪河水流淌而过,沿河有堤坝,坝上有一栋传统徽派古民居,瞧着并不起眼,但那里是排官吴姓的私塾,名为“溪月山房”。溪水潺潺,月影入水中,鱼儿深潜,蛙声阵阵,间或有夜行者,惊起犬吠声声,更有稻花香味飘过。教书的先生不舍月色,弃了床榻,搬把椅子,坐在门口,端起茶碗,摇着折扇,好不惬意。

这么多年行走在徽州的乡村间,最为兴奋的莫过于找寻到之前志书上遗漏了的徽州乡贤。此番在排官,就被我误打误撞找到了吴氏敬德堂。敬德堂现在的主人名叫吴来富,其祖宅一直就临溪而建。祖上初为杀猪匠,靠着自家的勤劳和聪慧,逐渐开始转型经商。从杀猪到开肉铺,后因为家在古道旁又临棉溪,便因这地理优势开始经营百货小店。

在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敬德堂的先辈,开始走出大山,从棉溪入新安江一路抵达杭州城,开始经营起茶叶生意来,吴和泰这个字号就是那时候打出的品牌,吴来富老人至今依旧保存有当年吴和泰的茶叶布袋。更有甚者,清末帝师翁同龢都与吴家有密切关系,这属实不简单啊。据吴老先生介绍,民国时期敬德堂家族几兄弟的产业,囊括屠宰、肉铺、杂货店、茶叶铺、蜡烛厂等。这是一个典型的徽州乡人,顽强靠着自身努力打出一片天下的励志故事,只是斯人远去,当年的那些故事,后人知之者甚少啊。

排官不需要过多的介绍,一位革命烈士、一个励志徽商,足以载入史册。一条棉溪河、一份思乡之情,令人为之动容。我力邀绩溪方静先生来排官,采访吴来富,做徽商的口述历史,为得是让更多人能够从出版物中知晓排官,从而对她产生兴趣。日子一久,五渡逐渐成为对外统一的村名,还有几人能记着排官的名字呢?

五渡系列这是中篇,还有下篇,敬请期待。

附录:五渡系列的上篇写的是塘坑,点击下面蓝色标题,就能跳转阅读哦。

【行走徽州82】五渡(上):方氏聚居的塘坑,古宅成群却鲜有人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潭家乡老街:三百年的通关古道
【行走徽州】洪坑:徽州绝无仅有的超大影壁墙
038、三祠并街一渠流――走中村
安徽这个古村,被誉为“歙南第一村”,罕见清代牌坊全国独此一处
徽州行----千年府治歙县
中国牌坊第一村——棠樾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