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第五十五章] 生命的制约——物壮则老——生长至衰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玃鸟不搏。骨弱精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哑,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五章就慢慢的接近讲具体修神的一些道理。为什么要做?以及怎么做?从何修起?这是我个人的感觉。

从第一句话,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用什么能够比喻含德之厚的状态呢?那就只有赤子这种状态了。他这个德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毒虫不螫,猛兽不据,玃鸟不搏。骨弱精柔而握固。这是第一个内容。就是这些毒蛇猛兽都不去干扰他。或者不去吃他,或者是不去影响他。他骨弱精柔而握固。养过小孩的人都知道,小小的拳头握起来挺紧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小孩的拳头是怎么捏的呢?(几个人把大拇指握在四指中。)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动作,他为什么会这样?人翘起大拇指往往比喻是老大,小孩儿把大拇指藏在了里面。(笑)你说他这个小小的行为语言,他就能够表达出,这是深藏不露啊。不藏的话就不为道。不守也不为道。所以你别看他骨弱筋柔,但是他握起来却非常有道理,而且非常紧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这句话意思非常明显了。他并不知道男女之和,但是他的小生殖器却经常的昂起。这就说明他的精气非常充足、充沛,同时呢,还反映了另外一点,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个问题没有?精之至是肯定的,但是他是凭什么至的呢?如果只是从字面上看,可能只是一会儿就晃过去了。我想大家要是仔细的考虑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讲了两个东西,一个是精,一个是和。精和和这两个物质不一样。一般的精是指人的精神的那一面或者精华的那一面。然后后面的一个终日号而不哑,就是说他的声音不沙哑,为什么呢?那就是和之至。和是什么东西呢?一个口。它肯定和人的呼吸有关。他说的肯定是一种内气或者是一种外气。比方说我们的呼吸之气,或者先天之气,这个东西它肯定在运动。这个和之至,就是他的先后天之气和和一致了。这个东西它自然的就不会有衰竭,喉咙也肯定就不会沙哑了。

那么前面一点,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那么这个精到底靠什么东西至啊?为什么小孩儿的那个生殖器要翘起来呢?这个问题想过没有?没有想。这也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技术性问题。这实际上就涉及到火候的问题。小孩儿不可能一天到晚生殖器都硬着了?它肯定有周期性运动的时候。如果你仔细的观察你就会发现,天地间的阳气一天到晚,它肯定有高潮,有低潮。有高峰,也有低谷。一天之内你感觉到没有呢?成年人你就很难以感觉得到。只是说,唉吆,这晚上寒气下来了。但是阳气上去没有呢?忽略了。白天温度上来了,阳气下去了,还是上来了呢?这些问题,你别看这个小孩儿他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他却知道什么东西精华来了。

他的这个精实际上也指的是两重性,一种,那就是后天之精,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精华旺盛。他生下来是一团元气。第二点他讲的是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是天地间传给万事万物的一种精华。要不然它怎么生万事万物呢?万事万物实际上就是因为感觉到这个阳气的生发和波动,它才应时而生,应时而长。这样才叫符合自然。也就才叫自然。

注意了这两点以后,我们就知道,当你精之至和和之至的时候,我们就会运用了,我们就会说,我们在生存中间,你知道这个和是一种非常平常的养生之道,也是非常平常的一种道理。就像我们练气功一样,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我想这个常如果说被你明了的话,因为这个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和在一块儿的时候,它自动的就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他不会枯竭的。大家可以试一试。

就像闫工老说我在偷他的水喝一样。实际上我偷过没有呢?我没有偷过他的水,我也不会那样去想。但是我的口水为什么不干呢?就是因为先天和后天之气,它要一同运作。这个时候它就阴阳相合,自动的就能生水。这个生水的过程实际上是个非常平常的道理。大家要是不信的话,以后说话,特别是闫工在跟您的那些学生们讲课的时候,你把小腹部的气运作一番。就像练气功时一样,先打坐十分钟,然后再提上一口气,提到你喉咙管那个地方,然后和你后天的呼吸之气溶为一团。这个时候你看你的口水还干不干?这个水就不干了。闫工,怎么样?开课十分钟之前,不要看教案,专门静坐,然后默默的运气到喉咙那个地方,然后和你的后天之气和和一致,这样口水就会源源不断。

实际上我自己的感觉,像这样的方法,的确是这样,口水源源不绝。有时候自己把自己给呛着了。当然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种理解,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想的。但是我相信,先天和后天之间,阴和阳之间,以及无形和有形之间的这种和和,这个就为常。知道这个常就为明。这个明,实际上在十六章就谈到过这个问题。大家翻到第十六章。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又是一个知常曰明。但是他说的是复命曰常,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第五十五章,他说的是什么为常呢?知和曰常。所以说他的这两个说法前提不一样。都是知常曰明,但是两个常却不一样。一个是复命曰常,一个是知和曰常。那么我们再回到十六章我们就会问这个问题了,那个命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哦,静曰复命。就是你清静了,你自动的就能够回到你原始的状态里面去。你的生命的开始是什么样的呢?是静止的,而不是骚动的。既然是静止的,我回到那个状态去,我是不是就能够取得常的这一面的感受呢?我想这个是必然的。所以说知常曰明,你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这个支撑。这个支撑实际上就是最开始的先天一气。这个先天一气一旦你产生了之后,那么后天的一、二、三,乃至三生万物,它就没有穷尽了。你说你这个水怎么会干呢?所以说这个道理也就很简单了。

接下来,他就讲了另外一种道理。它是另外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过程。益生曰祥。就是对于生命有好处的东西呢?它是祥和之兆。这个东西肯定是有好处的。有好处的东西好像是祥和之兆。但是有一点,他下面就口气一转,心使气曰强。就是你这个心要是去调动气的使用的话,就像我们平常用力气去做工作一样,或者是干农活一样,如果你的心去用你的力气,拼命的去用,这个时候你就称为强而有力。比方说你跟人家争,或者是掰手劲,或者是像有些吉尼斯大全的那些人一样,搞个绳子去拉火车,像这些方法都叫心使气曰强。这些人的确是很强大。但是这些强大,它却有一种不可避免的结果,那就叫物壮则老。老了以后呢?为之不道。就是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不符合于道的。不道怎么?不道早已经安排好了。已,就是安排了的意思。就是已经被确定了的一个发展趋势。你看这个过程,本来是益生曰祥,这句话本身带有积极性。但是后面的几句话就逐渐逐渐,顺水推舟的把所有的问题一下子反过来说了。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这些东西都是人生长过程的必然经过。

那么我们再往前面比较一下,这个心,和什么东西比呢?比于赤子。与这个事物相比。赤子,他有没有心哪?它肯定是无心的。孩子生下来你说它想什么没有呢?不知道它想什么,你就是一个天才他也不知道自己生下来想的是什么。它不会想问题,因为它的后天还没有开始运作。没有运作是因为它的先天是花了十个月的时间,在娘肚子里面安静下来,你说这个安静,它一句话都不说,这可是功夫啊。我们成年人,平常的人,做不到这种功夫。因为人活着以后,他的心慢慢的就复杂了。用这种复杂的东西去控制那个先天的东西,你肯定有一定的强大的因素了?但是这个强大的因素他慢慢的就会衰竭。这个衰竭就离道越来越远了。这实际上是反映了一个客观的生长过程。这个生长过程我们从平常人的角度上来说,是非常能理解的。

但是老子在这个地方说的是什么东西呢?是你既然知道这个事,心使气曰强,那么气使心,会怎么样呢?一个使,一个被使,那会怎么样?实际上气使心,如果你心不存在的话,那么这个心就开始吸纳这个气。吸纳这个气的过程是什么呢?过去就说,练精化气,炼气化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心不可能单独的存在的。心指的是后天意识了?那后天意识,你大脑在运动的时候肯定要争强好胜的去运用这些力了?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外向的过程。反过头来如果说你让这个气真正的去调动你心脏里面的精华,这个时候它不是偏于弱,它偏于阴性了,因为它看不到了。

你比方说,像我们所说的炼气化神,谁看得到?只有练功的人他自己看得到。平常人很难得看得到。你看见了那就是不祥之兆。对看的人是这样,对被看的人也是这样。这个事情就是这样,它精华的一面不会轻易的暴露,但是它的确有个反过程。那么我们炼气功不也就是说让气调动我们的心么?你看有时候我们产生一些自发动,那么到底是气推动了形还是心推动了形呢?那肯定是气推动了形,要不然怎么叫自发动呢?就是我们的心还没动,它就已经开始动起来了。这个就叫自发动。自发动实际上就是气驭使心。所以说这个过程肯定是有反向的。

物壮则老。继续往前面推论。那么物如果要是不壮的话,它会怎么样呢?你老是保持一种不壮的状态,不壮就是你不去体现那种雄势的那一面。而是体现弱势的那一面。所以说老子的整个精神无非就是说,上善若水。守弱不争。我想这些道理无非就是源自于这些基本的生命过程。

既然大家都知道这个生命过程,谓之不道,它是不合于道德的。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问题颠倒过来呢?所以严新老师说要为气功正名,甚至有很多人就说以后气功这个词就不提了,或者是没有人再去理解它了。实际上他这个地方也有个气了?气既然存在的话,算不算也是一种功呢?哦,也是一种功。实际上气功,你不提它,它也存在。过去叫导引也好,叫其它的名字也好,总的说来它无非就是一点,就是你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的运作,然后生长的过程,它有个逆向的过程。这个逆向的过程它肯定是和道的了?这个和道就叫炼气化神。然后练神你又还虚了。还虚了以后,我想这个益生的祥,才能够真正的做到。

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有问题。你比方说西方的文化里面,益生曰祥这个意思用的就比较广泛。很多人搞健身,搞晨练,每天早上搞搞各种各样的户外运动。像这些东西是不是对生命有好处呢?肯定有好处。他觉得是一股祥和之气。因为他不会花这个时间去拼命的挣钱,而是花这个时间去对待生命。然后对生命做一些有益的事。这实际上也是一股祥和之气。但是这个祥和之气到底怎么样用才合于道呢?无非就是把这个话反过来而已。心使气曰强,那么你就用气去使心了?气使心是说你的心不动,并不是说你要用气去指使这个心。因为它肯定是指使不了的。为什么指使不了呢?因为你的神还没有活跃之前,他肯定是指使不了。那么心,反过来,你让它自由的运动。你知道了这个和和精的道理以后,这里面谈到了精、和、气。这三个字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到我们丹道的基本功的问题。你生命的过程你要想反过来,你无非就是把这个过程重新的认识一下。这个认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生长的过程。这个生长的过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已经有了经验。有了经验以后什么东西最放不下呢?无非就是你的后天意识放不下。后天意识放下了,然后你让它经常地处在非常无心的状态,你不去指使你的心,指使你的气去活动的话,那么你真正的祥和就合于道了。

如果说你勉强自己,什么东西都要靠你的主观意识去支撑,然后去指挥它,去进行锻炼,去进行养生的话,是的,可以维持生命延长一段时间,但它最后能不能合于道呢?它和不了道。所以说不到早已。不道,早已经作了安排了。这个安排就是从先天的角度上来说,我们的生命过程实际上就安排的是一个顺向的,失道的过程。就是失去它。这个失去的过程我想,它是早已经安排好了的。失道的人是绝大部分,绝大部分,绝大部分的,而得道的人是绝少部分,绝少部分,绝少部分的。我想从第五十五章的这句话里面,就足以能够得出这种结论来。这个结论对大家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我们要大家趁早明白一点,不道和得道之间的差距,到底区别在什么地方。

我们都说自己是修炼者,那么我就问了,我们从何修起呢?这就是昨天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听了我的这一段理解以后,有什么看法?

答疑:

性无情怒,就是他的性别肯定是存在的吧?肯定是存在的。要不然他怎么可能有小生殖器呢?小生殖器为什么他要在没有思想的情况下活动呢?就是他性存在,但是没有情,就没有怒。怒,就是说人的情感这个东西是很怪的。你一旦因为情感的问题产生了思想以后,你肯定思维里面就有很多暴力的东西。如果要是说我们人世间有很多事件的话,特别是历史事件的话,可以这样说,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都是因为人的性情造成的。所以常人就发出感叹,问情为何物。都不懂情。为什么不懂情呢?实际上就是他不懂得这个真诚的这种基本的性别,是直接的决定了这个人后天的意识。这个意识它不停的在反馈。这个反馈是什么意思?你比方说经过弗洛伊德的研究,他在分析精神病学的时候,他就说那些得精神分裂症的人,大部分的原因,都和他的性有关。特别是和他的性观念有关。这说明什么道理呢?这说明由人的性而产生的这种情感,它无常。这就是这个地方怒的意思。就是人,他因为这个情感的不平衡,他有很多情绪被压抑了。这个压抑他有一种内在的怒,有一种显态的怒。

有的人,就是那天我不是讲个事么?讲一个农民,他的老婆就是因为在一个庙里跟那个道士捏了一下手,握了一下手,结果他晚上就上那个山上去了,把那里的三十九个人,连那个道长全部都杀光了。后来被抓住了,大概是前几天被杀的头。这是我从网上看到的。而且他在牢里还写了一本书,普通农民他居然写了一本书,他描写他残暴的过程。他的思想发展的过程。我那时候就感觉到人在性情方面的这种无常,所产成的这种怒气,可以这样说,他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说我也经常在警惕,就是说这种性情的不稳定性,怎么样去稳定他,这个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当然这个发怒,他有很多发怒的方式。有很多道友来的这个地方之后,他就跑到那个山顶上每天去大叫大嚷。那真是每天叫。叫得附近的人都有点烦了。这群人到底怎么了?疯了?好在他没有跑到人家的村庄里面去叫。

总的说来,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特别是在性方面的压抑,是比较普遍的。对这种情况的一种理解是,他元气不和。元气不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东西他一旦缺损的时候,他的情绪自然而然的就会越来越波动。当人的精华很充沛的时候,过去就说,精足不思淫。你精很足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淫的那种欲望。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他和和之至。就是自动的这个物质就会转化。他满了之后就会转化到身体其它的平衡方面去。实际上我们人身体其它方面的平衡,可以这样说,都是很可观的一个事。

我打一个简单的比方。过去人就把男性的生殖器,脧,这个东西到底称为什么呢?古人就把这个东西称为网脉。他为什么叫网脉呢?就是它像网子一样,实际上已经把你的身体全部都罩住了。所以说男性一旦在性冲动的时候,他很容易牵动全身的细胞去投入到这个感觉中间去。这就是男性的这种作为所产生的一种效果。但是这个效果你让它停下来以后,发现一个什么道理呢?它是属于全息性的。就是一旦你这个网脉在振动的时候,没有外泄的时候,他会产生什么呢?他会产生自动的内养。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你全身的细胞都要因为这个全息性的原因得到一种内养。这个内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丹气。当然我这里全部都谈的是男性,女性有没有必要谈呢?肯定也有必要谈,但是一定要找一个比较恰当的机会。

原理无非就是大同小异。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我们自身当知道了这个道理以后,师父他也是这样说的,希望大家知道常态的这一面的和合之气,事实上就是靠我们自身的理解,然后自己去造化他。这个造化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在你自己身体的阴阳里面,要学会首先建立思想上的这种理念。然后再去造化你的形体。我想这个过程,你的理念如果没有产生,你没有知这个常的话,你说你身体你再怎么锻炼,再怎么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你能够造成你修道的实际结果吗?肯定是不能的。实际上你修道的结果到底是怎么得来的?最高级的方法,就是你不造化。你根本就不用去造做它。他自动的就会返回来。这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道理。他这个内养是什么意思?他的内养实际上是讲的阴阳的这种和谐性。当然这个和谐性里面还包括很多学说。因为中国人,可以这样说,他研究得比较深,他对人体的观察花了很大很大的精力。七千年以来,很多人都在总结这个问题。但是我想无非就是一点,你要注意这两个字,就是它的全息。

全息学是什么意思呢?你比方说,我这一只指头分三节,为什么不分四节?大家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小孩儿他为什么要把这个指头藏起来?你别看这个简单的道理,就这么一个动作,他一拿出来,你就知道,哦,天地间完全是这样的。你知道这个普通道理之后,这个就叫藏。这并不是很复杂很复杂,他非常非常平常。为什么呢?大拇指只有两节,它能够活动的只有两节,所以他要把它藏起来。那么三节指头能够代表什么东西?对,就是一气含三。你别看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不去想它,你怎么会发现它呢?实际上万事万物他都是这样的。就是它每一个事物它对应的一面,都带有全息性。都带有这两个字的含义,你利用这个全息性,你也同样能够达到你内养的这个目的。你这个丹气自动的就会产生。你还要去今天鼓捣一下这个功法,明天去鼓捣一下那个功法,你不练功法,你照样长生不老。当然这个有点……。

答疑:

无性别之性是宇宙的真性。

你比方说,各位在坐的,肯定做不到这一点,说性别是没有区别的。肯定说有区别。有区别之性,它肯定就有一定的远处,就是一定的距离吧。宇宙的真性,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是无性别之性。是宇宙的真性,这个真性实际上就是天地之根。首先说成不成立?你不要在头脑中拼命的去想,你想多了会入魔的。这不是我夸张地说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问题真的不能随便瞎想,你想过了头你就会……。这个东西就是你的脉络一定要通。但是常人一般他通不通呢?他不通。我们在做的,把各位的脸色一看,哪些人通哪些人不通,你心里应该明白。这个脉通不通,他是表现在我们身体这个物质上的。它是在物质上的一种反映。但是如果说你用天地之根,去激振它,激发和振动它,你和先天的真性如果发生激烈的振动的话,你过渡的吸取这个能量,但是你又不通,这个通的一面你做不到。不通你就非常危险。为什么?因为你这个振动,它的能量太大了。太大了它就要破坏你这个形体。所以我平常为什么老是分析,那些相貌长得有点问题的人,有什么问题呢?当年师父是教过我们的。他说这个问题你要因人施教。你平常跟大家讲,你只能讲大道理,你不能讲小道理。这个就叫小道里。大是虚的,小是实的。我们现在读的道理都是大的、虚的东西。小的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你实际操作的这部分。你不通,就给你讲这些具体的问题,叫小道理。小道理他是非常实际的。讲你的脉络,讲你的走向,讲你的形态,有哪些地方你不能通过。你不能通过的地方,就要给你明说。有哪些问题你存在。你最好是不要鼓捣这个东西。鼓捣,你就非常危险。

你比方说,像这个一气含三,我们一个人有几节?你大概的分,肯定是三节了。头一节,身体一节,腿一节。就是这三节,这也是一气含三嘛。你把舌头伸出来一看,还是三节。但是他两节的为什么要藏起来呢?因为两节的,他知道,这个东西他不全。我要隐藏起来。隐藏起来,这才是保护自己的基本措施。所以说,你别看小孩儿他没有思想,实际上它先天之心知道,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1 从心修起,有兴和性。

2 性无情怨,感戴天地。

3 知衰源,及知神。

4 长生含德厚,无心真行全。

5 道行就是神修。

从心开始修起。昨天一个问题,我们修炼从何修起?从心开始修起。有兴和性。高兴的兴。你兴致很高,你兴趣很强。你兴致很雅。这三兴。兴致很高,因为你的志向的原因,始终都勤修不辍。兴趣很强,最起码你这个兴趣持久不衰。就是你所要做的事,所行使的这个事物,最起码来说能够帮助你不断地在生命的循环中得到一种共振的一种快乐。兴致很雅,雅,就是它有一种雅气。它有一种高雅的性质。这个高雅的性质和低级的东西不同。现代人一般都是把性的交往,单纯的当作是一种快乐的源泉。这个在过去,就叫低级趣味。我记得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里面就说嘛,要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我想就是这个意思。人的趣味也有雅和俗的问题。我比较喜欢看《聊斋》,我记得聊斋里面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少年,小的时候就碰到一个神仙。那个神仙实际上跟他有缘,是个女的。有缘就碰到了,结果这个神仙就说,我跟你有缘,但是有个条件,如果我们俩有夫妻之实的话,那么只有三年的缘分。如果说我们的性质很雅的话,只是有夫妻之名,而没有夫妻之实的话,那我们的缘分就有三十年。她就问这个小伙子,你是要三年呢?还是要三十年?大家说这个年轻人他怎么选择?他要三年。这就是老百姓最普通的一种选择心里。他说多得不如现得。那么长的时间,他说没有必要,他说那太让人感觉到无情了。……无非就是一点,有兴和性,这个问题就容易理解了。有兴致,有兴趣,同时要兴致很雅。然后要和合于这个性。当然这个性起什么作用?刚才李铁军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这个问题作为我们大家肯定要去明白它。明白了,他属于小道的范畴,它又不能过多地去讨论它。过多去讨论它就太没意思了。我们要从大的角度,从大的方面,多从理的角度去明白它。明白了以后,然后有机会,我们再去讨论这个问题呢,就比较现实一些。

第二点就讲这个现实的一面怎么去处理。比方说有的人,他因为性的问题产生了很多的情绪,他一定不知道,他自己的这些情绪都是因为自己的性的观念的不同而造成的。这些不同的观念造成的情和怨。直接影响到这个社会的不和谐。这个不和谐实际上都是因为性的问题造成的。我们既然都知道这个根源,我们从什么样的角度入手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你这个时候,特别是在自己的修炼中,就不要带着情绪,不要带着怨气去修炼。如果你带着情绪或者是带着怨气去修炼的话,你就会发现,你越修,你的问题就越大。你越修,问题也就越多,甚至越复杂。甚至最后把你自己毁掉了你还不知道。所以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在这个问题上严肃一点,不能掉以轻心。那怎么办呢?作为我们来说,我们一定要反反复复把老子的这种思想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就要知道,我们自己所有的存在,实际上都是天地所生。你既然知道天地所生,你也知道天地是一对大阴阳,然后你从对天地的感戴中去找到一种精神存在的立足点。精神、立足,我想这两个问题,你把它解决掉。你首先就要学会感戴天地。你不要把自己个人的那种要求从感觉上提升到无穷大的地位。实际上个人的要求非常的不值得一提。你就是在个人的生活上,或者是在个人的感觉上、情感上,无论是精神上、物质上,你就是有再大的挫折,你跟天地的这种恩情比起来,可以这样说,微乎其微。微不足道。既然微不足道,你为什么还要去追究呢?不道的东西你就把它丢掉。然后去把握那些真正合于道性的东西。我想这个感戴天地就是这重意思吧。

知衰源,及知神。衰源是什么?肯定是心。心是衰败的根源。为什么?因为小的时候,刚生下的孩子他没有心。他就没有衰败。他有了心之后,慢慢的慢慢的,心越大,成长得越成熟的时候,衰败的机缘就越多。就像那天我跟小李谈的那个问题一样,有个教授把他的外孙培养成为神童。结果我一看那个孩子可怜哪,那真是可怜。一个大脑袋,削尖小口。为什么呢?营养不良吗?一看就是营养不良。发育不良。而且精神萎靡。但是他说他有多高的文化,大学的课程都学完了。那不是害他的命嘛?滋长的是什么东西?滋长的就是他后天的这个心。小孩儿,你让他这个心自由的成长。所以我现在的方法就是这样,回家后不要问小孩儿的成绩,也不问他课上得怎么样了,问什么东西呢?今天的同学关系怎么样?老师有什么新的看法?老问这些事。他很高兴。因为人就是这样,他对知识不感兴趣,但是对社会的动态他非常感兴趣。这就是人的心。

(小渝插话。)

你这个反应是从什么地方反应过来的?那你搞忘了他原始这句话的意思了?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你这个后天意识一动啊,下一章你就知道他说的什么原因了。当你没有说这句话的时候,你不问的时候,这句话暴露不出来。所以你一问,这句话就暴露出来了。那个就叫什么?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他俩章为什么挨在一块儿啊?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个小孩儿,它刚生下来,它根本就不会说话,但是它知道,它什么东西都知道。那你以为它不知道,那你又怎么办呢?你非要说它不知道。你以为知的这个动,好像是你得道的根源,那就错了。很多人,你要不信的话,你就在那个地方打坐。你只要不动,你最后要是没有丹的话,你来找我。你就坐在那个地方,你只要能够做下来。……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得承认一点,就是老子在他的系统思维里面始终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反映了无为的思想。他为什么要谈无为呢?……他怎么没有为呢?不是不是,你的思想里面有很多…你对传统的修炼没有仔细的去想,你比方说禅定,他为什么要把禅定分成四禅八定?你定进去一层不足以达到这个状态,你定到非常深的那种状态,就是你后天意识完全的摆脱了你肉体的约束,这个时候你先天的一面才能够展示的出来。你说的这些后天的所有的作为,可以这样说,它实际上都是有害的。为什么说?你不要以为你所有的感应肯定能够接近这个道,……它需要你拔吗?它需不需要你拔?……你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牵强,为什么呢?你动的时候就是补,不动的时候就是拔。……你把整个意思不要支离破碎的去接受。他前面有个章节里面,大家找一找。你能做到浑水,然后你在动的时候,你让它慢慢的清下来?你能做到么?你能够动之徐清么?你根本就做不到,你完成不了的。如果完成得了,那它的整个系统就没办法成立了。他告诉你的方法实际上很简单,他无非就是说让你放弃一部分,然后拿起一部分,这一部分,你要知道他的角度在什么地方。比方他角度肯定在阴性的一面了?大家找一找,是哪一章?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你根本就不知道他的面貌,那就勉强得给他说一个状态吧?与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泛兮其若海,风兮若无止。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谁能够做到这两点呢?保此道者,你不让他盈满。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可以这样说,他把整个善为道者的这种面貌,他说得非常清楚了。善为道者,你有形的一面肯定要动了?你肯定有浊气的这一面了?然后你又怎样能在静止的状态中慢慢的澄清下来。又怎能安以久动之徐生呢?就是你慢慢的动起来。我跟你说像这个过程,它不是后天意识想出来的。你要是在实践中体验惯了,你就知道,实际上它这些东西最终讲的,是人在后天的修炼过程中,他的潜意识换位造成的。

我们一直在谈一个换位的问题。这个换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有很多意识,你换动了以后,你并不知道,关键是你不知。不知是什么意思呢?不知就是你的状态在没有心的状态。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感觉,它就换过来了。同时它的作为,往往行为在前面,你的心态在后面。就是你的想法在后面。像这种状态你说是不是无心哪?肯定是无心。你就是无为了。因为你做了以后你再去想,这个心肯定是无心了。同时也是无为了。

如果你觉得后天意识有用,现在是有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他都有用。不靠后天意识他怎么发展哪?他整个文明、整个生产、物质文明、整个存在,他什么东西不靠后天?他肯定靠后天了。

你知道这个衰源,就是知道这个神了。为什么知道这个神了?就是你知道后天意识这个心,它的消极作用。就是你的这个心在影响你的修炼。在影响着你的生长。实际上你的生长过程,肯定是顺向的。这个顺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衰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任何的物质一样,都在衰变,但是老子在这个地方讲的不是衰变,他是讲究还原。它讲究你合道。讲究你整个人要回到你原始状态中去。他讲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要是换一句话,这个就叫什么呢?也只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      )很简单一个意思。但这个意思,你在生长的过程中,然后你把这两个字倒过来,他就是长生。你把这个意思要倒过来。这个倒过来就是你有心的时候,你让这个心不去动。过去古人,像老子那个时代,六千多年以前,他哪里知道这么多道理呀?谁告诉他这么多道理呀?他怎么知道那个道的?就是他当一个图书馆的馆长,又怎么样呢?他真的在那个故纸堆里面能够翻的出道来?要是能翻得出道来,那我们现在不知有多少人得道了。他为什么得道了?他实际上就是不断的在用自己的心去感觉这个天地的存在。就是上一句话,他不停的在感觉。可以这样说,我们每走到一个地方,师父就说,他在某个地方炼过功。叫我们也去坐一坐。我想叫我们去坐的目的无非就是提示我们,有很多东西你不要凡心去衡定它的状态。有很多东西你不用凡心,你相反的更容易体会它的状态。我记得那一次到泰山上去,师父就说他那个洞在什么地方,要我们去坐一坐,结果他怎么说,他说我曾经在这个洞里面饿死过四次。就是上古时期哪有什么旅游者,或者是天阶呀,这些东西,根本就没有。孤零零的一个山头,你爬上去了以后,你说上面有没有其他的生物,你饿,又饿得怎么样呢?大家都知道释迦摩尼在早年修炼的时候不也是这样么?饿昏了几次。那个牧羊女最后又用羊奶把他灌活了。这大家又不是不知道的事情。这些人他为什么不从书里面去找那些道理呢?为什么不用后天意识去找呢?他无非就是说他要感悟这个世界,他把这个根源要找到。这个根源肯定不在我们现有的说教里面。在现有的说教里面肯定找不到。所以他最终创造了佛教,我想这都是有道理的。他想引导人们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去运动。我想这就是宗教的来源。而我们现在所讲的这一切呢?你既然要接触老子,接触《道德经》,同时你就要理解《道德经》的精神,它简单的不能再简单,那就是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损之又损就是你损了还要损,你说你非要保留一点,(小渝插话)我不管你同和不同,你要具体举例,你举个事例,比方说你经过的实例。……哪一天做个笼子,把他关在里面。饿他几天,看他懒不懒?(笑)……这实际上跟你上次的发言很相关,因为人哪,当他阳气很足的时候,他反应问题肯定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你把这个问题想通。你不要以为我在夸张这个问题,我这说的是非常实际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子要说大器晚成呢?你知道他这个意思的另外一重含义吗?哎,注意他的和谐。实际上你现在的思维,有很多方面不注意和谐,就像年轻人他很冲一样,那个角很尖,什么东西都要去顶一下。然后试一下。当然你刚才讲的一个状态,最起码年轻的时候他心胸很大,他觉得这一切都可以囊括在自己的心里。这个存在他肯定感觉到了。但是和谐,非要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磨砺,直到阴阳之间的这种变换哪,它的确是无穷的。它变换无穷。就像你那天说那个意思一样,你那天说那个话,我现在还记得清楚。你说所有的章节都和第六章有关。那当然有关了,因为它是天地之根。但是附加的很多是讲的什么东西呢?他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德行,可以这样说,德章绝对是要比道章多的,道章只三十七章,德章呢?要多些。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让你后天多注意修。他无非讲的就是这些。我们这一章提的问题也是这样的,就是你到底修的什么东西?你怎么修,你无非还是从心的角度,你把它慢慢的去平衡起来。因为人想问题,他不是说,他随时随地都能做到很平衡的。我再说一个简单的道理,你没有结婚,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吧?但是你有没有性感觉?有,但是你真实的一面和虚假的一面之间,怎么样去平衡?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过去古人,或者修佛教的人,他没结婚,他同样也修成了菩萨。他靠什么东西修?…绝对没有欲望,你这个说法太绝对了。你太绝对了,你这个问题的漏点就暴露出来了。

长生含德厚,这就是我刚才写的这两个字的意思。长生就是因为他含的德很厚。德厚只有一种状态,那就是婴儿的状态。这个状态,常人做不到,所以你要求长生就比较困难。这就是世界上矛盾的一面。矛盾的统一,怎么样去统一呢?无心真行全。你无心的时候你的行为才是真的,这个时候,你才能求得这个统一。这就是这句话的全意。

第五点,道行就是神修。有时候我们讲道行,你无论怎么说,你修道也好,你怎么修也好,无非就是一点,到底什么为道?当道在行的时候,而不是你的心在动的时候,这个时候实际上神就在修。它在修,它在从你的身体上摆脱的这一面,实际上就是合于道的过程。就是道行的过程。这个内容我们做人的,无非就是要注意另外一点,另外一点就是人性和物性的问题。

人性,它是个特殊的事物。要不是特殊的事物,那它就成不了四大之一。这是对它的推论。那什么叫物性呢?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这是它特殊的一面。这是它共性的这一面。物性是它共性的这一面,个性是它特殊的这一面。那么共性的这一面,它不好摆脱。因为他个性的这一面是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的。所以当你把人性认识清楚以后,你还要摆脱一点,那就是摆脱万物共性的这一面。万物什么叫共性啊?人往上走,水往下流。这就是物性。这是的的确确不可摆脱的物性。所以当我们思考这些物性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我们修道的过程中,实际上有很多东西,你把你自己的个性放弃一点,你进入共性的这一面就很快了。然后你认识了共性以后,你再去修神的时候,就觉得,轻车熟路。为什么呢?因为神实际上就是共性的一种体现。它只不过是在事物的反面,所以说它是属于道性的。最后你就能够顺理成章的利用它达到合道的目的。

这章还有什么问题?

你的意识已经和你的孩子同步了。(指小李)是不是有这种感觉?实际上人处在那种很幸福的感觉中的时候,他自动的就合于道性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这是我对这个问题抽象的一种理解。

性别的性啊?就是性嘛,没有什么情啊,什么欲啊。没有情欲。…我没有说性光。我从头到尾都没有说性光。…你想哪个性都行。因为这一章啊,你不要把这一章的问题搞跑了。就是你不要又把我绕绕绕又绕到题外去了。你始终都要问以这一章的内容为基准的问题。这一章说的就是性,生殖器这个性。脧嘛,未知牝牡之合,牝牡就是阴阳了?雌雄了?这个牝牡肯定就是性了?然后,不知道这个之合,然后脧作。那肯定就是他生殖器的问题了?他研究的就是这个自然现象。为什么会这样?然后,他讲到合道。你如果不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的话,有很多事,越提问题越远。你就以这个为基础,然后再去看他整个生长的过程。然后讲的不道的基本道理。不道为什么早已经确定好了。把这个东西想好。这实际上,本身都是造物主,它本身在安排生命的过程中,它必然要产生的一种矛盾。

造物主在创造人的过程中,必然要产生一种矛盾。这种矛盾他才使整个社会有生机。才使修道人有奔头。

对,道就是造物主。但是老子他的智慧就在这个地方。他偏不用造物主这个词。有造物主这个词,就像刚才说的那个名实一样,说他是名词、动词、或者是虚词一样,你用虚词你是代表不了那个问题的。你非得用名词。你一用名词,它就有对象了。但是道这个东西,你就是把道当名词,你都没办法理解它到底是个什么名。到底是个什么实。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他一道就把你绕进去了。所以说你最后还是不能确定,这个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你不确定他,是最好的确定。这就是老子的智慧。

没有没有,这句话怎么算泻露天机呢?这只是信口雌黄。随便张口就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胎息经》10
道说“清浊动静”之理及其引申
教一个老道长突破修炼瓶颈,有深度的对话!
(23)学习青年养志的德慧智教育的心得感悟
“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眠”,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蚕食(13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