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稿费】实事求是,才是消除恐慌的最好办法
今天是12月最后一个周六,按惯例我会跟大家提醒一次稿费。
由于我不接软文广告,所以我写文章的主要收入,就是大家每个月自愿赞赏的稿费。
今天还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也是艰难的12月最后一天。
2022年本来已经够艰难了,没想到还会以12月这样的方式收官结束。
首先,跟大家汇报一下我的近况。
我目前大部分症状是都好了,嗅觉在昨天也恢复了。
不过还是有一些轻微的长新冠症状,比较容易头晕,而且人也变得比较嗜睡。
以前我一天顶多睡6小时,就可以全天感觉精神饱满。
最近一天能睡10个小时,依然感觉不是太有精神,整个人有些浑浑噩噩的,比较容易头晕。
虽然这个症状还比较轻微,但我一直以来最担心的就是出现类似脑雾这样的长新冠,这对我这样的脑力工作者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还是希望能早点痊愈。
回首过去这一个月,我感觉就是这样一路浑浑噩噩的走过来,总有一些不真实感,直到现在我对很多事情,还是有一些无法理解,但不理解又能如何?现实就是如此。
我们在记住正在付出的代价同时,也需要往前看,生活总归还是要继续的。
我已经尽力了。
过去一个月,是我过去两年,被吞号风险最大的一个月。
但即使如此,我也没有退缩过。
正如我在月初跟大家说的那样,我之所以这样连续写疫情的文章,只是凭着自己良心来写。
我不想这个冬天过后,我会因为自己保持沉默,而良心不安。
我知道自己人微言轻,我也没奢望去改变大环境。
我能做的,就是为我的读者负责。
我有义务,有责任,去把一些真实的信息,实事求是的跟大家讲清楚。
所以,在月初全网开始渲染奥密克戎流感论的时候,我才会这样顶着压力,去不断写文章反驳奥密克戎流感论。
去跟大家提前预警,跟大家做预期管理,让大家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局面,有一些心理准备和现实准备。
从上个月底,局势已成定局的时候,我就已经不去争论是应该坚持清零,还是应该放开,因为已经没有意义,面对现实更重要。
我之所以还写这些疫情的文章,只是在呼吁大家要重视个人防护,这样既可以减少我们整体的代价,也可以有概率减轻我们自己感染时候的症状。
与其争论,不如好好应对现实。
做好个人预期管理,能够理性去应对,遇到事情的时候,让大家能够不慌乱,这就是我写这些文章的初衷。
从现在结果来看,我觉得我过去一个月的文章,应该还是有帮到大家。
我的读者绝大部分是有提前备好合理分量的药,像我提醒大家可以准备血氧仪的时候,市面上血氧仪还是可以随便买,价格也都还很低。
我去跟大家提醒转阴之后,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劳、不要剧烈运动,防止心肌炎,结果我文章发出去没两天,舆论也开始重视转阴之后,潜在的心肌炎风险。
总的来说,我认为我已经尽到一名作者,所应该尽到的提醒责任,做到坚持实事求是。
我自问还是做到了问心无愧。
但其实,过去一个月,一种无力感,还是充斥着我的心。
就是那种,你明知道一头巨大的灰犀牛朝着我们直奔而来,你也声嘶力竭的去呐喊,去提醒人们注意躲避,但结果你并没有改变什么,这头灰犀牛还是径直冲入人群。
你看到这些种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不实事求是去做预期管理,可能遭到的反噬。
但哪怕你冒着巨大风险,去写了文章,去不断的呐喊,但结果也没有太大改变。
虽然我的文章是给我的读者带来一些帮助。
但在更大的环境里,在这个时代面前,我的努力,仍然还是显得是那么的渺小。
过去一个月,我无数次希望现实能狠狠打我脸,让实际情况不要那么严重。
但现实却仍然比我预期的,要更糟糕一些。
当时代的车轮碾压过来,我的努力,也仍然只是螳臂挡车,很难改变时代车轮一丝一毫。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这种属于不穷,也不达的,我也只能是影响我的读者,来尽自己一些努力。
我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但我不能因为这种无力感,就什么都不做,那样自己以后更加过意不去。
其实,就是但求心安而已。
我一直很喜欢鲁迅的一句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所以,不能因为无力,就什么都不去做,就保持沉默。
在这个时代面前,我们个人都是渺小的,但聚沙成塔,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力量如果能够汇聚起来,也能成为改变时代的力量。
现在也仍然有无数普通人,依然奋战在一线,直面着疫情,包括我们的医护人员,他们真的很辛苦,他们是在冒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在带病上岗。
情况也确实很严峻,据湖北日报客户端12月29日晚报道,12月7日以来,武汉协和医院动员一切力量,全院所有的科室打通,全力以赴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共收治患者16358人,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人数为5414人,占总人数的33.1%。
单单武汉协和一家医院,22天的时间,就收治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5414人。
我们现在也只能通过这些局部数据,去推算整体严峻形势。
我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观点。
实事求是才是消除恐慌的最好办法。
在信息化的时代,不透明只会带来更多的猜疑和恐慌,只会把舆论高地拱手让人,让自己陷入被动,容易被事实反噬。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还是用之前说过的一段话来结尾吧。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有很多人离开了这个世界,成为这个时代的代价。
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我们需要背负他们生命的重量,继续前行。
活下来的人,才更需要努力的生活。
对于未来,我们还是得怀抱希望,生活也仍然要继续。
做好个人预期管理,做最坏的打算,同时做最充足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
这就是我一贯的生活态度。
我们都只是普通人,在这个艰难的世界大环境里,我们也只能抱团取暖,互相勉励前行。
生活很不易,但我们仍然需要负重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应该向“美联储”学习“预期管理”
关于疫情的一些感想:实事求是的确是第一原则!
比尔·盖茨疫情期间的思考
一发热就恐慌?一咳嗽就害怕?科学战“疫”,从强心开始!
我可以理解一些专家和媒体,为了不让民众恐慌,去渲染奥密克戎无害
疫情后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