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语言的一些觉察

                       01 语言的缠绕

我是一个喜欢被语言缠绕的人。

今天的观生死课堂,我开始重新思考语言这个东西。

黄老师今天建议大家“回归生活,创造真实”,不要用概念去拉动心性,那样很勉强。

没错,我就是那个一直喜欢用文字和概念拉动心性的那个人,我总是先完成文字和头脑的功课,然后再来做行为的落地。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耗神”是什么感觉,就是脑袋装不下,要炸裂,等这股炸裂消散,随之就会出现白头发的诞生。

反观了一下这半年的生活,我发现我没有以前爱玩了,以前的我,留给自己的娱乐时间是很多的,比如每周都要有一天专门去公园拍照,那是纯粹跟自然在一起的,每周还有一次去爬山。

现在好像频次越来越低,理由居然是在越来越清晰自己的生命愿景后,我突然有一种随时要跟时间赛跑的紧迫感,我会感觉我每天都想要精进。

这让我变得更有行动力,也让我思索更多,我感觉我的头脑确实有一些长进,可是这种长进渐渐就会失去某些灵巧和松弛。

假期来了,要松弛,玩起来。

要拥抱身体,拥抱生活。

因此,很多概念,必须要活出它的意义,而不是讲出意义。

                        02 词与词组的出现

生活中,我们不妨做一个觉察,看看你平时的话语里,哪些词是高频出现的,哪些是你从不触及,或者听到别人讲,也当做没听到的。

我们的语言,真的会暴露我们的内在景观。

有时候,我们常常聊起的东西,可能是我们热爱的东西,也可能是我们匮乏的东西,比如爱。

还有就是,相对平衡的生命状态里,词不是单个出现的,应该是一组一组出现的,而且是一正一反携手而来。

比如,当你说到开心,你一定要同时想一想伤心,说愤怒,一定要伴随着对原谅的体察,表扬背后,也不妨伴随着建议,等等。

生活都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个只承担或呈现一个面相的生活,是易碎的。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朋友圈和自拍照。

如实,就意味着正与反,黑与白,阴与阳。

03 “心血之作”与“口水之作”

喜欢量化指标的小高,今天问我“你每年读多少万字书?”

我真的不知道,但我大言不惭地这样回复:

“我没统计过,但仔细缓慢读过类似《论语》这样的书之后,看很多现代文写的书,就会非常快,尤其是西方的一些畅销书,一天看两三本,很容易。所以读书不能根据字数来,还是要看信息密度。

我的话里带着评判,这是我一直以来都了然于心的。

我一直对于西方的育儿书,心理学等各种书,表现出一边看,一边又轻视的态度。

在我的心里,有一个“心血之作”与“口水之作”的高下判断,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不是书的错,是我的思维方式决定我的喜好,我喜欢提纲挈领的讲述方式,喜欢系统论,系统追本夙愿的写法,如果一本书只能讲明白一个问题,我就会觉得它有点浪费笔墨,不够高级。

继而我发现,我在听人说话时,也有这样的喜好判断,比如有的人的话话,我听完还会不断回放,有的人却在说的过程中,我的一只耳朵就已经跑掉了。

但我最近有一个转变,我发现了那些一本书只讲清楚一件事的优点。

渐渐地,我发现这些孜孜不倦的作者,背后代表的一种不断探求的坚持,我会发现,西方人对自己的心灵状态投注了巨大的热情,无论是实验,调研,工作坊,理论创新,不断地迭代,不断地创造新概念,即使内容看起来没有办法表现得具有永恒和颠扑不破的意味,但,换个视角,这种持续的更新,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态度:

即使找不到真相,但我们决不放弃寻找和追问。

因此,我放下了我对任何一本书的傲慢,对一些人的傲慢。


   深入下去,语言是无比广阔的现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宝宝多大能听懂大人说话?答案出乎意料!
溺爱会导致儿童自闭症 溺爱有哪些表现?
灵遁者:概念性的东西,必须是后天建立的
《纯粹理性批判》先验逻辑 第二编第一卷第一节(1)
阅读、思考、写作让生活更有意义
快乐悦读—— 《思维与语言》暑期读书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