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次伤害:"我能判断我喜欢"

01成为“戏精家长”的那一刻

开学两个月了,我几乎不在班级群里留言,比如谢谢,列队鼓掌之类的,但是我也不能阻止其他家长如此做,于是我每次都把老师发的重要信息COPY下来。

开学初,我就发誓不做戏精家长,我始终认为,对老师最好的支持,是把自己家的孩子教育好,少惹事。

我的第一次班级留言,是在上周的本学期家长会之后,不夸张地说,我们家娃真的碰到了传说中的别人家的老师,敬业、专业、不但教书,还育人,这大大超出了我之前对于公立学校老师的预期。

我想班上的其他家长,应该跟我有同样的心情,想想一个老师,仅仅是领一份工资,却愿意付出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为了整个班级孩子的优秀,我们还有理由懒懒散散不好好完成作业,不好好配合吗?

于是,老师在班会结束之后,第一次留作业之余,写了一段感谢家长配合的话 ,于是,作为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感谢,家长们纷纷写了会后的感想,在我读来都是情真意切的朴实之言。

我是这么写的:

“强将手下无弱兵,今后一定跟在老师身后,跟着这个优秀的班级队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的第一句话“强将手下无弱兵”是送给老师的,老师要求很高,甚至很严苛,但是我愿意配合,因为我相信她可以把孩子教好。

我的第二句话“这个优秀的班级队伍”,是送给娃的同学们的,开学之后换了很多同桌,她每次都跟我说同学是学霸,说起同学都是两眼放光,我深深感觉到她进入了一个优秀的集体,只要不掉队,我们也可以成为那个比较好的。”

至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的一句调侃。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情景下产生的内容,单独摘出来就觉得假大空,但是结合情景就是自然的话语。

然而,就是跟我这样类似的家长发言,第二天居然成为了各种公众号,微博号,头条号里的文章素材,于是,我们就成为了爆文中的戏精老母,不幸的是,文章还被我看到了,并转发到了家长群里。

坦白说,看到自己唯一一次发言,真实的发言,竟被写成了世风日下的马屁行为,我心里最先起来的是一种愤怒,那一刻,我真的很希望自己也是个大V之类的,写一篇爆文还击一下,否则难解我心中之气。

对于这件事情,我在班级的留言评论是是这样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都愿意把假的当成真的,把真的当成假的,而实际上,每个人能看见的,都是自己心里有的内容。”

当然,情绪激动的不只是我个人,整个班级都比较激动,那位转发截屏的家长最后大概找到老师私了了,于是,这件事情就算翻篇了,大家还是保持着群里只讨论孩子学习的氛围。

经过这件事情,我一直有一种情绪在心里:对这个世界是有一点失望的。

而这件事事情带给我的最大的困扰在于:

让我对自己的真假也有点恍惚,我曾经觉得自己是真情实感,但是却有一种声音说这是赤裸裸的假?

我在问自己:

我到底是真的有那么深的感情要表达?

还是在那种氛围里,我的确把自己的情绪放大了呢?

这件事情动摇了我的价值观,以及对于自己的认知,我惊慌地发现,在这一刻,那篇爆文才真的影响到了我。

直到昨天又发生一件事情,才让我明白这仅仅是一个序曲。


02  糊糊老师

昨天的书法课,大家都在讨论知乎上一篇关于糊糊老师的文章。

这篇文章我没看,主要内容是说老师的书法水平不如一个9岁的孩子。当然,应该还有其他的抨击,比如收费高,画作不佳之类的。

大家都很激动,那一刻,我也激动。

我们的书法课,不同于一般的书法培训,我们不只是写字,还有读书,静坐,还有生活美学,我们的目的也不是要成为书法家,或者要变成街头摆摊写对联的那个人,我们要的,是与传统文化相延续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曾经跟公园里一个拎着小水桶,拿着笔在地上写草书的大叔聊天,他的草书很灵动,对于各路书法家,甚至近代的书法家,都能说上一段评论,而且,他全靠自己琢磨,也没上过什么书法班,当时真的有一种高手在民间的感觉。

然而,当我想跟他讨论那些书法家的文采的时候,那些书法技术背后的文墨精彩的时候,我发现我们无法沟通。

学了书法之后,我真的变成了一个更有趣味的人,也更懂得生活的人,每一个来到我的窗台小角落的人,都很喜欢我给自己布置的小书桌,那就是借由书法学习,而自然生发出来的一个精神小世界。

当然,还有更多内心的感受无法与外人道。

我想,我们判断一个人,或者说一件事情,好与不好,可以分为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来看

个人层面是否受益:我们教室里的每个同学,都感觉自己的人生状态有了莫大的改变,更爱自己,更有感受力,更珍惜生命本身的过程。

社会层面是否有正向引导:我们的教室一直在鼓励大家日日读书,日日静进,强调内求,而不是外求,她并没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反而成为了当今社会里一个乌托邦似的存在。

至于卖一些文墨产品,学费高,这些都属于市场行为,所有的市场行为都有合理性,个人品牌的价值,本身也很难统一衡量。

另外,大概还存在一种关于金钱最深的误解:

人们总是把金钱和高尚分开,把文人或者跟艺术相关的人和事,也要跟金钱隔离开,好像一个人真的好,就需要淡薄金钱,其实,金钱本身是中性的,有钱才能更好地做事,这难道不是最简单的道理吗?

佛教还讲究布施,其实很多东西都是一种相互成全,如果我能付出一点物质财富,换来精神世界的富足,我是满心欢喜的。


03答案

这两件事情,似乎我都不是主角,但是又跟我休戚相关。

于是,我重新思考这两件事情的原委:

我们面对诟病,诽谤这些负面内容,会有一种本能的愤怒,以及不被理解的委屈。

我想问自己的是:

我愤怒,我想反击,我甚至有失望

我们到底是为了要保护那个我们喜欢的人?

还是,我们更想保护的是我们自己?

就比如,如果我真的成了戏精,那我的人品就被贴上了虚假的标签?

如果我的老师被批倒了,那么,是不是说明我的眼光也被打倒了?如果我的老师变成了一个骗子,那我也就成为了一个低智商的被愚弄的人?

我的反应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

如果是第一个层面,其实很容易解决,或者说,根本不需要解决,因为这本质上,是我的老师自己要面对的问题,或者说危机,而且,她一定有智慧去化解,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契机。

我能做的,就是继续追随,用行动支持。

比较难的是第二个层面,那个关于自我。

我们会在别人的一次攻击中慌了心神,甚至不断地想要去辩解,其实是因为我们内心还不够坚定,我们需要在争锋相对中给自己支持的能量,仿佛有一种真理会越辩越明的感觉。

当我意识到第二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愤怒没有了,我的内心很平和,甚至也不要去想怎么反击了。

“人不知而不愠”!

于是,我回过头来,去看老师对于这件事情的思考和反馈,觉得是智慧又通达的。

“我能判断我喜欢!”

就是这句话,代表了一份坚定的选择。

得到这句话之后,我发现我真正摆脱了外界的任何言论,付之一笑是最好的回应。

真正内心有坚定自我的人,无惧任何外力的侵蚀和伤害!

这是我从本周的两件事情里,学到的最深的内容。

这个世界如此多元,人心是如此有差异,我们没有办法在很大范围内求同,还有很多人也不具备足够好的个人品格修养,做到君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本质上,所有的对抗,都是一种价值观的不相同。

价值观无法彼此说服!

比较好的情况是:

不同价值观的人,各自生活在各自的圈子里,大家各自安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级活动多了,这件事情不要忘记
更隐秘的伤害(那个我记她一辈子的幼儿园老师其实并没打我一下)
孩子怎么做决定权在父母,注重“首因效应”,帮孩子树立价值观
再谈“会读书不如会做事”
某中学一男教师提着水桶为女生卸妆,不卸不许进校门。这件事你怎么看? 1.
【程捷】如何帮助孩子应对欺负行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