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考的结构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现在,过去,未来”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问题引起思考,假如没有问题,我们也就不会思考,所以思考就是处理问题。

那么,平时我们都在思考或处理哪些问题呢?

大概,可以分为三类问题。

01

——

是什么

通常问到这类问题时,就是我们想要确定一个「对象」。
例如,这黏糊糊的是什么东西?

那么,什么是对象呢?
你看,这就是在问是什么。

我们正在关注的东西就称为对象。
一般从背景抽离出来的就是对象,但果我们正在关注背景,那么此时背景就成为对象。

对象就是个盒子,不过里面装的东西可是包罗万象。
物体、事件、形式、思想、因素、趋势、可能性等等,正所谓一切皆对象。

归纳出来的对象,也称为「类」,类就是对象里面装着“同类”对象。
例如,“人类”就是我们已经归纳好的一个“”,里面装着的是“人类”的特性和共性,简称属性。

归类的好处是,我们可以“统一管理”、“复用属性”、以及“触类旁通”。
例如,我们知道,碰到人类可以打招呼和交谈,而碰到狗类则大可不必。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我们存有“类”的属性或者说信息可供复用。

实际上,我们还会细分出许许多多的「子类」。
例如,听口音是个“广东人”,于是就可以把“广东人类”的属性,加载在此人身上。

这就增加了「信息量」,或者说,缩小了某个「可能性空间」。


02

——

为什么

通常问到这类问题时,就是我们想要确定一类特殊的,叫做「因果关系」的对象。

例如,他为什么会生气?这是在问原因;我为什么要忍受?这是在问目的;目的既可以说是原因,也可以说是(可能的)结果。

可见,至少从事实发生的顺序来看,因果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前因后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特殊之处在于,它里面包含了“因”和“果”这两类特定对象,以及“因导致果”的这种特定关系。

一般地,是原因“导致”了结果,问题不大。

我们把这种结构使劲抽象一之后,就是「函数关系」。

即“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者,则此为彼之函数”,也即指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或者说一个量中包含另一个量。

f(x)函数公式很简单,难就难在f究竟“是什么”,x又究竟“是什么”,很难确定。

仅就「因」来说就可以分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基因和导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远因和近因、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还有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这还只是给因简单分类,实际上只会更加的错综复杂。

还有一个问题,因又有因的因,因的因的因……。

所以如果较真起来,找原因至少是指数增长的,并且无穷无尽。

甚至经常遇到“死循环”,因为系统里面很多东西是互为因果的。

但是,我们意外发现,「为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回答两个以上「是什么」的问题。

而「是什么」的问题,看似处理起来就简单多了。

科学好像就是这么做的,划分不同的学科,也就是对不同问题进行分类,再逐个击破。

主要地,是因为现实会不断地,给我们「是什么」信息和反馈,而追求因果则往往比较不现实。

03

——

怎么办

通常问到这类问题时,就是我们想要确定两个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

例如,睡过头上班要迟到了怎么办?

首先,我们会想要搞清楚「是什么」。

例如,我们可能会再确认一下现在到底是几点,到底是时间看错了,还是确实已经迟到了。

其次,我们会想要搞清楚「为什么」。

例如,经过确认发现已经凉凉,于是可能会想想后果(「果」是什么),接下来可能会想想采取什么措施(「因」是什么)。

最终,我们作出了一个决定。

也许经过了N个的「因果关系」推演,因是什么,果是什么;因果…,因果…,因果…;最后选择了其中一个。

也许不用,因为我们早有经验或准备,直接在“迟到解决方案类”里面选择一个即可,可谓开箱即用。

所以,「怎么办」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回答三个以上「是什么」的问题。

04

——

无谓的

「是什么」的问题,可不简单。比如,「我是谁?」。

首先,仅从「我」现在的、静止的状态来说,就有无数的维度可以描述。

就算把「我」的每一个细胞、原子、量子都描绘清楚,但这就是完整的「我」吗?并不完整,因为我还有「我」的情感、喜好、追求以及和亲人朋友的关系等等。

其次,还要加上过去的「我」,以及无数可能的未来的「我」,可谓无穷的信息量。

如果不知道从哪来,也不知道到哪去,显然并不算回答清楚「我是谁?」的问题。

所以,明明我们每天跟自己朝夕相处、形影不离,都还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是什么」的问题,何况其他?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依然好好地,活蹦乱跳。

不管怎样,思考,最终都还是为了「实现目标」,为了尽可能地,缩短这个「在可能性空间中进行有方向选择」的过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别忘了设为星标”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因果分析的五个维度
休谟问题评析——兼评“归纳问题”与“因果问题”之争
休谟问题
因果方法:原因→环境→结果
最重要的两种思维:逻辑思维与结构化思维
函数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