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内科学讲义(十七)瘌疾
痢 疾
  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为主症。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要点一 概 述
  《内经》称本病为“肠澼”、“赤沃”,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作了简要的论述,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是两个致病的重要环节。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其有效方剂白头翁汤等一直为后世沿用。
  唐《千金要方·脾脏下》称本病为“滞下”。
  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痢疾论治》正式启用“痢疾”之病名。
  《丹溪心法·痢病》进一步阐明痢疾具有流行性、传染性,提出通因通用的治痢原则。
  本节讨论的内容以现代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为主,而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出现类似本节所述痢疾的症状者,均可参照辨证处理。
  
  要点二 病因病机
  (一)痢疾的病因
  1.外感时邪
  2.饮食不节(洁)
  (二)痢疾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痢疾为病,虽有外感与饮食之不同,但两者可相互影响,往往内外交感而发病。病位在肠,与脾胃密切相关,可涉及肾。病理因素以湿热疫毒为主,病理性质分寒热虚实。
  
  要点三 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痢疾的诊断要点
  1.以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泻下赤白脓血便为主症。
  2.暴痢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恶寒、发热等;久痢起病缓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疫毒痢病情严重而病势凶险,以儿童为多见,起病急骤,在腹痛、腹泻尚未出现之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呼吸浅表,神昏惊厥,而痢下、呕吐并不一定严重。
  3.多有饮食不洁史。急性起病者多发生在夏秋之交,久痢则四季皆可发生。
  (二)类证鉴别
  痢疾与泄泻
  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当然,泻、痢两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而后转泻。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先痢后泻为病情减轻。
  
  要点四 辨证论治
  (一)痢疾的辨证要点
  1.辨久暴,察虚实主次
  暴痢发病急,病程短,腹痛胀满,痛而拒按,痛时窘迫欲便,便后里急后重暂时减轻者为实;久痢发病慢,时轻时重,病程长,腹痛绵绵,痛而喜按,便后里急后重不减,坠胀甚者,常为虚中夹实。
  2.识寒热偏重
  大便排出脓血,色鲜红,甚至紫黑,浓厚黏稠腥臭,腹痛,里急后重感明显,口渴喜冷,口臭,小便黄或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属热;大便排出赤白清稀,白多赤少,清淡无臭,腹痛喜按,里急后重感不明显,面白肢冷形寒,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属寒。
  3.辨伤气、伤血
  下痢白多赤少,湿邪伤及气分;赤多白少,或以血为主者,热邪伤及血分。
  (二)痢疾的治疗原则
  痢疾的治疗,应根据其病证的寒热虚实,而确定治疗原则。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
  刘河间提出的“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和血之法,可用于痢疾的多个证型,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而在掌握扶正祛邪的辨证治疗过程中,始终应顾护胃气。
  此外,对于古今医家提出的有关治疗痢疾之禁忌,如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等,均可供临床用药之时,结合具体病情,参考借鉴。
  (三)痢疾的分证论治
  1.湿热痢
  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代表方:芍药汤加减。
  常用药:黄芩、黄连、芍药、当归、甘草、木香、槟榔、大黄、肉桂、金银花等。
  2.疫毒痢
  起病急骤,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代表方:白头翁汤加减。
  常用药: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芍药、甘草、木香、槟榔、金银花、地榆、牡丹皮等。
  3.寒湿痢
  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代表方: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苍术、半夏、厚朴、生姜、陈皮、大枣、甘草、木香、枳实等。
  4.阴虚痢
  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舌红绛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代表方:驻车丸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芩、阿胶、芍药、甘草、当归、干姜、生地榆等。
  5.虚寒痢
  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代表方: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肉桂、粳米、炙甘草、诃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当归、白芍、木香等。
  6.休息痢
  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黏冻,腹胀食少,倦怠嗜卧,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代表方:连理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甘草、黄连、枳实、木香、槟榔等。
  速记:痢湿芍药疫毒,寒正息连驻寒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痢疾
《杂病广要》
结肠炎(溃疡性.慢性)柴胡芍药白头翁汤@腹泻《固本益肠汤》《芍药汤合白头翁汤》
芍 药 汤
芍药汤
痢疾之临床用方类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