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ROP 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



开题报告:

曦源项目开题报告


课题题目:对国家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推广政策的比较研究及效应评估——以北京和上海为例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背景:推行硬币化的优势及国内硬币流通现状


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是完善我国货币流通体制、与国际货币流通体系接轨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我国货币流通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硬币具有使用寿命长、后续成本低且整理清点容易、磨损小等优点。在正常流通的情况下,同为一元面额的硬币和纸币20年投入使用的综合成本之比约为1:15,且20年后金属仍可收回重铸。小面额货币实现硬币化,有利于提高流通中货币的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的目的;有利于推动社会上自动服务设施的普及,从而达到节约社会成本的目的。此外,小面额货币硬币化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有资料显示[1],美国人均拥有硬币数量高达800枚以上;日本人均拥有硬币数量达700枚左右。因此,从长远和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来看,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应当作为发展的大趋势。


然而,我国目前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流通仍旧不足。我国目前流通硬币主要为1角、5角、1元3种,人均拥有量不足80枚,相较于其他国家明显偏少。而各地的硬币流通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我们在学校中以及网络上的访谈,不同地方的人在当地使用纸币与硬币的习惯不同。江浙沪一带、河北、江西、沈阳、深圳等地用硬币较多,而北京、天津、广州、福建、山西、海南、新疆等地普遍使用纸币。同时,不同城市对于不习惯使用的币种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但在北京、广州、贵州等地仍然普遍地发生拒收硬币的现象,而在上海、四川等地却均接受纸币和硬币。此外,尽管国家近年来不断提高铸币量,一些地区(如广州、哈尔滨、天津、深圳等)仍经常出现“硬币荒”现象,导致大量交易无法进行。因此,从总体上来看,硬币在国内市场上的流通始终不甚理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为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提供解决之道


硬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最基本的角度来看,硬币所具有的优点,即国家铸造成本低、流通质量高、节约社会成本等方面相对于“携带及使用方便”、“易于防伪”等纸币的优点来说更难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使用偏好。因此,在纸币和硬币“双轨制”的前提下,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是一种违反市场偏好选择理论的进程,因而在推行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是国家强制力的作用。在目前推行硬币化的过程中,国家政策主要体现为不断铸币并根据商业银行的需求申请投放市场,同时在部分地区强制减少甚至取消纸币的投放,并辅助一些配套设施的建设。而不佳的硬币流通情况和“硬币荒”情况的出现说明了这些政策施用效果的不理想。那么,其根本原因何在?其中不同的社会环境(如环境、文化、经济类型、社会发展程度、人口及社会结构等)与政策及其实施不协调可能是造成某种特定材质的货币无法顺利流通的根本原因之一。而能够如果找出致使政策部分失灵的关键社会因素,以及政策中与之不相适应的部分,则无疑能够“对症下药”,根据地区之间的差异分别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使硬币的流通形成良性循环,从根源上、以最小的成本解决推行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问题。


2、分析小面额货币硬币化过程中体现出来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特点


硬币发行的地方性较强,中国人民银行在发行硬币的过程中各项政策的推进必须依靠地方支行以及各地商业银行的密切配合,其由地方商业银行根据需要反馈信息,再由央行根据信息通过地方支行来调配发行。由此可见,硬币发行从整体来看是政策通过层级由上层传导至基层,收到反馈后信息再反向传导至上层的一个典型的行政过程。同时,相对于其他行政过程,人民银行的硬币发行过程更为单一和明晰,地方的自主灵活性较弱,可以更为明显地看出政策在上下传递和反复推进中的情况。


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仅依靠央行的力量是不够的。市场上硬币流通量最大的机构除了商业银行外,主要是零售行业以及公共设施(如公共交通、公用电话等)。因此,如果要顺利推行小面额货币硬币化,除了对于货币发行的管制外,还必须包含有相应的行政辅助措施,这些措施将牵涉到民政部、交通部、工商部门等多个政府部门。此外,市场信息的及时收集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也极为重要,而这亦需要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如与税务、统计部门合作等),而非仅仅依赖商业银行提供的信息。再次,根据国外的一般经验(如美国、日本等),硬币发行的主导通常都是财政部,而非中央银行。那么在中国的硬币发行体系中,财政部与央行的关系及各自所起的作用亦值得探究。因此,可以看到,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推行对于政府内各部分的协调配合有极高的要求。


而我国长期推行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政府内部的协调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行政机构的纵向推进及横向运作的能力及机能,由此对政府的行政能力作“窥斑见豹”式的评估,并结合解决小额货币硬币化的具体解决方案,提出“就事论事”的改进建议。


(三)课题研究目的


本课题试图从政策制定及执行过程及社会中影响政策施行效果的主要因素中找出造成硬币流通问题(包括流通困难和地方差异)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据此分别分析国家政策及其制定和执行过程的不合理成分,尝试找出能够改进这些不合理因素、解决硬币化问题的有效方案。


二、课题研究现状与趋势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任务近年来多由中国人民银行各地方支行的课题组完成。如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货币金银处课题组,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货币金银处,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咸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等。这些机构都为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推广难的原因分析做出了可观的贡献。但由于地区性和专业的限制,已有的研究成果缺乏比较性、系统性与宏观性,只能单就某一地区自身的特点与现状展开作相对微观的分析,对国家整体硬币投放政策难以做出全面的评估并提出有效的建议。


经过初步资料收集与整理,我们发现在小面额硬币与纸币流通问题的研究中大量研究课题侧重于阐释当前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推广过程中的困难与对策。以下将从现状,原因与对策三方面总结国内主要的研究成果:


(一)、当前小面额硬币流通现状


小面额硬币具有耐磨损,带菌少,使用寿命长,流通成本低等优点。对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维护人民币信誉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推行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政策,已初见成效,流通中的小面额货币硬币比重逐渐上升,但进程总体来时仍然很缓慢。目前,我国人均硬币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人均拥有硬币数量高达800枚以上;日本人均拥有硬币数量达700枚左右; 我国目前流通硬币主要为1角、5角、1元3种,人均拥有量不足80枚。


(二)、硬币流通受阻的原因


1、硬币沉淀滞留状况严重,容易形成等值纸币供应增加


由于人们对小面额纸币的偏好,市场货币流通对硬币的接受程度较低,硬币投放市场后容易形成滞留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小城镇目前人均占有硬币6-11 枚中,就有3 枚发生了沉淀。另有一些导致硬币沉淀的原因如家庭收藏,小孩储蓄等。当市场流通中小面额货币需要达到一定量时,硬币的大量滞留必然带来对小面额纸币需求量大幅度增长,阻碍小面额硬币化推广。


2、硬币使用配套设施短缺,制约了民众使用硬币的积极性


目前,硬币流通与使用途径集中在某些服务性行业,如公交系统,大型商场,超市等,而社会其他行业缺乏硬币使用的配套设施,硬币使用的大环境尚未形成。


3、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与其社会功能产生了矛盾


推广硬币流通,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将大幅增加,包括硬币调运成本,清点配套机具投资、回收中硬币清点、复点、包装成本及贮存成本等。据测算,采取人工清分硬币,劳务支出成本是回笼同种券别、金额纸币的6倍。另外,由于缺少硬币防伪鉴别仪器,而伪造硬币的成本又低,容易导致金融机构回收缴存时误收假币。因此,利益驱动下商业银行存在成本核算与社会服务功能上的矛盾,对于小面额硬币推广缺乏主动性。目前,金融机构网点普遍实行柜员制,由于清点工作难度大,又不收手续费,大多数临柜人员不愿意办理硬币业务,甚至出现拒收硬币存款现象,严重影响了群众使用硬币的积极性。


4、市场导向与研究探索不足,导致小面额硬币市场调剂失调


由于央行在硬币发行过程中对市场导向和研究探索方面存在不足,人民币发行结构方面不尽合理,削弱了小面额硬币在市场流通中的合理调剂作用。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流通市场实行小面额纸币、硬币双轨制,使得人们普遍倾向使用质量轻、易携带的纸币,从而影响了硬币推广的效果。同时,基层人民银行对本地区硬币流量、存量和需求量缺少深入的调查研究,硬币投放量主要依据商业银行需求申请,因此,央行在硬币投放,券别结构调剂中缺乏主动性,难以改变一定区域内已形成的纸币使用习惯。


(三)、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推广的对策


1、加大宣传与监管力度,疏通硬币流通各关节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硬币发行回收的主要渠道,要切实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客户至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等重要的理念。在宣传方式上充分考虑群众偏好的心理特点,着重从提高流通中货币整洁度,减少病菌传染途径,有利身体健康等方面扩大宣传。淡化群众长期单纯使用纸币的旧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需求。要改变各银行、信用社、邮局通过业务往来投放小面额硬币的单一方式,建议在基层人民银行营业场所设立长期对外兑换硬币服务窗口,并在一些公共场所设置硬币兑换机,减少硬币投放市场环节,直接调节市场小面额硬币结构。


2、促进币才质地与规格的改革,加大携带、清点与包装的便捷性


央行可研制更便于流通的硬币。例如, 现行的1991年版第四套和1999年版第五套共5种角、元硬币均应缩小体积, 减小比重, 减轻重量(大小、重量同1955年版第二套硬分币一样, 或略小、略轻一些), 重新制成1角、5角、1元3种铝合金硬币, 便于使用, 相信会受到群众欢迎。再如,可建议铸造圆形方孔人民币硬币,这样既节省材料,便于携带,又有利于增加防伪功能,也有利于金融机构的整点。


(四)、参考文献


1)  《刍议人民币硬币流通规津及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货币金银处课题组  《上海金融》2005年第2期


2)  《对拒收流通硬币的调查与思考》人民银行天水市中心支行 《甘肃金融》2003年第5期


3)  《当前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推广的难点与对策》 魏晓颖(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货币金银处) 《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  《当前硬币流通现状与问题辨析》 林为勇(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福建金融》2004年第3期


5)  《对实行小面额货币硬币化制约因素的分析》 邓海燕(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金融论坛》2004.7


6)  《我国金属硬币材质的演变与冶金业的发展》王铭洛《广西金融研究》2002年增刊第2期


7)  《世界各国流通硬币漫谈》 石庆九(齐齐哈尔市证券有限公司) 《理论观察》2001年第4期


8)  《硬币发行流通中有关情况与问题的调查思考》 徐联初(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武汉金融2003年第7期


9)  《硬币流通难病症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咸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西部金融》2008年第11期


10) 《从商业银行硬币清点收费看我国的硬币流通》 王良文、陈长军(中国人民银行汕尾市中心支行) 《南方金融》2005年第11期


11) 《对硬币流通梗阻的调查》 国秀有(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 《金融调研》2005年第11期


三、课题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一)、硬币流通问题的成因分析


1、宏观:硬币供需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方实际的硬币发行量与小面额货币的发行量之比(纸硬币双轨地区)、硬币发行量与地方消费总量之比(单一投放硬币地区)的横向比较,分析硬币整体供应情况对于硬币流通情况的影响。


2、微观:环节分析


硬币流通环节[2]



课题计划使用环节分析的方式,在整个硬币的流通链中找出致使硬币流通发生问题的点与断链环节:


(1)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互动与硬币的投放回笼体系


研究方法:资料及数据收集、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调研与访谈


(2)商业银行对于使用部分硬币库存进行市场投放与回笼的平衡


研究方法:商业银行调研


(3)市场结构及特点、消费者习惯、市场与消费者之间硬币流动的循环、新技术手段(如pose机、交通IC卡等)硬币流通的影响


研究方法:上海与北京实地调研及对比研究


(4)消费者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硬币流动性与流动性成本


研究方法:调研消费者群体与商业银行


(二)、政策分析


1、通过分析对国家92年以来推动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试点以来采取的政策所针对的硬币流通环节、政策内容、政策同之前分析出的主要成因的相关性、涉及的执行部门、执行成本、实施效果等进行连贯地、系统地梳理、分析和评价,从中分析出国家目前推行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具体机制及其运作效果,并对政府部门在整个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中表现出来的行政能力作初步的评估。


2、央行推行政策的主观意愿分析


通过对于在上海及北京全面推行小面额货币单一硬币投放的成本估算,并将这一成本与目前央行投入的成本及央行在当地货币发行总成本相比较,估测出目前央行推行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力度,以此分析目前央行在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主观意愿及此主观意愿与硬币化推进效果的关系。


(三)、应对方案及其评估


1、已有方案效用评估(详见文献综述)


(1)扩大宣传


(2)加大附属设施建设、增加硬币兑换点


(3)改进硬币材质规格及质地


2、设想方案[3]


(1)逐地进行单一硬币投放


课题假设在地区实行小面额货币的单一硬币投放政策的政策期间内(指从政策开始到硬币基本取代小面额纸币在市场上全面流通)硬币的累计净投放量(投放数减去回笼数)存在峰值,则在可承受峰值时铸币累计成本的前提下,可利用在不同地区于不同时间点实行单一硬币投放出现峰值的时间差使市场上多余硬币得到再充分利用,以减小单一投放硬币的成本。


(2)硬币兑换环节下移


通过对超市等大型零售商业机构向银行兑换硬币加征手续费,硬币兑换纸币给予奖励的手段促使硬币兑换的环节从商业银行下放到下层商业机构,降低硬币回笼成本,刺激硬币流通。


(3)扩大硬币面额


因为大面额硬币不容易沉淀,所以通过发行大面额硬币的方式使消费者逐渐习惯与硬币的使用,从而带通小面额货币的通行。


2、外国及国内特殊地区的经验梳理


借鉴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的硬币面额设置和硬币化过程中使用过措施,从中筛选在体制、成本、效率等方面在我国具有适用可能性的措施,结合国内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可行性评估。


(四)、研究方法综述


1、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


2、比较研究


(1)国外:美国、日本、香港、台湾、澳门等地的硬币面额设置(以香烟这样商品价格为比较基准)、硬币化过程中的实行措施及效果。


(2)地区宏观硬币供应数据及地区政策的比较


3、实地调研


(1)调研范围选择


限于资源、能力以及时间,本课题的实地调研范围主要集中上海与北京两座城市。两座城市的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城市发展程度、居民生活水平大致相同,而使用硬币与纸币的习惯却截然不同,因此能够在降低比较难度的同时有效地比较出影响该类地区(即大型发达城市)硬币流通的主要因素。此外,大型综合类发达城市的小面额货币需求量远高于其他地区,经济及社会结构也更为复杂,因而从经验上来看,其硬币化的推行难度及成本也应为最高。因此,对于这两座城市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整个小额货币硬币化的政策推行进行全局式的了解和其推行难度的最大化评估。


(2)计划调研内容(硬币流通系统的四节点)


1)  人民银行的地方支行
内容:政府内部对于硬币化政策的制定、执行及反馈体系、数据收集、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在硬币投放与回笼上的互动系统、人民银行与市场的直接互动。


2)  商业银行(计划为工商银行)
内容:商业银行与人民银行的互动、商业银行对于市场的硬币投放与回笼机制、商业银行进行个体消费者的硬币兑换业务的成本。


3)  零售业、餐饮业、公共交通及公共设施
内容:各行业的硬币流入及流出情况、地区特殊零售业(如超市、大型商场、自动售货机)在行业中所占比重、公共设施特、数量及分布。


4)  消费者
内容:消费者的纸硬币使用偏好、硬币滞留习惯及最大可承受硬币数量、找零习惯、可接受的硬币携带量。


(五)、课题创新点与难点


1、创新点


(1)跨学科研究:本课题研究突破货币学研究的限制,对于硬币这一特殊货币的流通进行跨行政学、社会学与经济学的研究。


(2)系统性:


1)    空间:本研究着手于政府与社会两个视角,从政策的制定、硬币发行到硬币在社会上流通等流通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来进行研究


2)    时间:对自1992年开始国家关于小面额货币硬币化的一系列持续的政策进行分析,以系统地对政策进行评估


(3)比较研究


1)   对于不同地区的政策及硬币流通环境的比较研究


2)   国内外小面额货币硬币化推行措施的比较


2、难点


(1)数据资料难以获得


本研究需要大量的数据及资料,包括历年相关政策、人民银行在各地的硬币投放量及回笼量、商业银行的需求反馈与硬币库存变化、零售行业的硬币出入状况等等。而这些材料都是机构的内部资料,外部很难查找,并且相关机构一般也不会轻易提供或接受调研。


(2)调查对象复杂难以涵盖和概括


本研究需要对地方的消费市场结构、消费者习惯等作一定的调查,而限于资源、时间等只能采用“以点盖面”的方式,对于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很难避免调研结果的误差。


(3)数据估算的误差


本研究的部分数据需经过特殊的方式推算出来,如在推算现阶段人民银行在地方单一投放硬币在峰值时的硬币投放量,本课题组计划使用:消费者最大能承受的硬币沉积量+不影响交易前提市场需要的基本硬币量(目前市场小面额货币的累计净投放量—目前消费者的硬币沉积量)=峰值时的硬币投放量这样的公式,然而先不论这一公式本身存在的问题,仅要得到等式左边的两个数据就有很大的困难。前者可能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后者经过变换之后亦要使用抽样估算的方式。这就可能导致数据产生比较大的误差,影响调研结果。


(4)调研范围的局限性


由于资源、时间等方面的限制,本研究的实地调研范围仅限于上海和北京两座典型的超大城市,因此对于其他类型的地区(如部分欠发达地区,以旅游、种植业等为主要产业的地区等等)的情况缺乏有效的了解手段,也就无法针对一些可能影响硬币流通的因素(诸如经济类型、经济规模、社会发达程度、地理位置等)做相应的研究。因而本课题无法避免缺乏全局性。


四、课题研究进展计划


2010年5—6月   确定最终的研究方案,寻找相应的研究途径。


2010年7—8月   展开实地调研,收集相应数据。


2010年9—10月  进行初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同时继续收集及梳理相关材料。


2010年11—12月 深入分析数据和材料,根据各环节提出相应的观点,对所提假设进行初步验证,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新的假设。


2011年1—2月   继续开展实地调研,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补充数据。


2011年2—3月   对于所有研究材料进行深度分析,对最终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并汇总成文。


五、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体现。报告中将包括影响硬币流通的主要因素、对于以实行政策的评价、有针对性的建议及方案以及对于相关行政体系行政能力的建议。








[1]《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澄清当前社会上关于小面额货币退出流通的误解》http://www.pbc.gov.cn/detail.asp?col=100&ID=88&keyword=硬币化



[2] 图中的“硬币回笼”均指硬币的无损回笼,即可重新投放市场



[3]此处仅指现阶段提出的假想方案,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课题组将不断地根据阶段研究的成果评价、修改、推翻这些方案或提出新的假想方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把钢镚不当钱花
外汇小常识:一文了解英镑
1元纸币将逐步退出市场 有没有收藏价值吗?
山东试点1元硬币取代纸币到底有啥好处?
各国货币相关知识(上)
为什么要逐渐取消一元纸币?答案你绝对想不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