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业就是折腾
创业是啥,为啥创业,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还是为了赚钱,甚至是为社会做贡献?在咱看来,创业就是折腾,貌似这是个不错的诠释。

2010年团购网站兴起、风口来了,创业者、资本方等各方力量追逐,俺也没例外,分析一番之后,认为自己有优势,可以在本地立足,从餐饮和休闲娱乐切入,如是成立公司、准备大干一番。

为啥从这两个点切入?倒不是因为团购网站都是从餐饮切入的问题,也不是啥民以食为天的刚需,关键是长沙人好吃啊,美食小吃多啊,另外长沙号称”脚都”啊,洗脚休闲场所遍地都是。

有啥优势了?两点,一是我当时坚定相信团购餐饮与休闲最有效的用户一定是方圆1000米之内的(这个判断到今天越发证明是对的,呵呵)。

二是针对第一条,在本地我有用户资源,可以准确快速的覆盖传播周边一两公里的用户。

说干就干,开发咋办了?花2000元购买了“最土”的一套团购程序,稍作修改就上线了,为啥不自己开发?

当时所有团购网站的程序都是相同功能和模板,都是复制拷贝团购网鼻祖 Groupon。国内拷贝最早的就是最土了,就几个程序员弄的一个小公司,拷贝过来就直接叫卖了,当时大家熟悉的团购网站初期基本上都是这套程序,省时省力,成本低,关键是可以快速上线,不耽误抢占市场。

十来天后就上线了,当时手上刚好有个闲置域名直接套用了,就叫72行团购网。8个人的小团队开始商家资源对接、签约、运营推广...

怎么运营?跟所有团购网站没啥区别,找到商家,谈好一个优惠折扣,设计制作页面,上线推出,用户在网站下单,凭短信验证码到店消费,团购结束后与商家进行结算。盈利在哪?网站每单抽取5%—10%左右的佣金或服务费。

唯一不同的是俺的推广只有一个方法,超级简单,就是短信精准覆盖商家周边两三公里范围内的用户,有效吗?太有效了,不少商家反映,比很多大型团购网站效果好多了,尤其是餐饮与休闲娱乐的团购?为啥?

试想一下,一家你不熟悉的餐厅推出打折优惠,你心动吗?你不知道菜味怎么样?环境怎么样?服务如何?是否是提价后再打折?离你还较远,或者你从没去过,时间成本也是个问题,关键是你对这个商家没有立体和具象化的概念和印象,就凭一个团购页面很难打动用户。

但如果这家餐厅是在你附近,而且你去过,知道特色在哪,平时的价格是多少?也清楚用餐环境、服务水准与口味,而推出了真正的优惠你会不去吗?而我们针对的恰恰就是为每个商家精准覆盖周边的用户,自然有效果。

这么简单有效的运营模式,那应该赚的盆满钵满才对啊?但事实并非如此,为啥?

大型团购网站平台为了快速扩张,疯狂烧钱,较着劲的推出各种免费和补贴,不但没有盈利,而且一个劲的比谁补贴的更多。商家给出的团购价50元,你补贴10元,我就补贴20元,都为了抢占流量和所谓的用户忠诚度,有了流量,有了用户活跃度,就有了大数据,就可以再次融资,再次扩张。

这就衍生了当今互联网项目运营的一个标准(免费+补贴),很多运营首席官、负责人、甚至专家动不动就在各种场合宣称一个关注,一个粉丝要多少钱?一个有效用户要花多少钱,一个成交用户要多少成本?运营推广的最好方式就是免费和补贴。

殊不知后面还有一句,免费是最贵的,多少创业者和创业公司就是这样跟风死掉了。这岂止是扯淡,而是让创业者蛋疼,一个产品方案硬生生的变成了运营首选方案(后续有文章会重点写写这个话题)。

回到前面的话题,大平台自己掏钱补贴,当时咱怎么知道的?有两个平台推出了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套餐,肯德基和麦当劳我们都知道,几乎全年的套餐价格没啥变化,坚挺的很啊,为啥这么大的优惠?

这么大的品牌都上团购网了,还这么大的优惠力度,咱们要上了,每个点对应附近的人一推广,那不得了啊,正好当时俺有个朋友在肯德基任职,立马摇了个铃子,赶紧把资源用起来。

电话接通,我说:水哥,肯德基套餐可以上团购网对吗?

他说:可以

我说:那小弟正好在运营团购网站,我们可以合作吗?

他说:我们一般都跟一线大型团购网站合作,不过你开口了,可以考虑。

关键时候还是得有人啊,你看要不咱这小站就没机会了,赶紧表态。

我说:谢谢水哥,咱在长沙推出肯德基的团购,保证效果不会比其他网站差,咱不要求更优惠,只要跟其他团购网站一样的团购价格就可以了。

他说:我们跟任何团购网站合作的价格都是一样的。

我说:嗯?那个美团、糯米还有24券的价格不是有一定差异吗?而且优惠力度都很大啊。

他说:我们给的价格确实比平时有一定优惠,但不是你看到的价格,你看到的团购网站的价格,是他们各平台自己补贴给用户的,只不过他们补贴的金额标准有大有小罢了。

明白了,自己平台掏钱给用户补贴,甚至注册还送现金券,推荐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再送一道。

他问:你还要过来签合作协议吗?

我说:让我考虑一下。

啥考虑啊,咱根本补贴不起啊,不收取服务费,俺可以考虑,倒贴贴不起啊,那跟找死有啥区别啊,想都不用想啊,此路不通。但并不影响咱们做精准推广覆盖,咱们的优势还是挺明显的。但后面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让咱陷入了被动。

啥问题?就是当时智能手机没普及,微信也没有,远没达到现在买啥都可以手机支付,用户下单大部分都通过PC端支付宝、网银等支付,而我们又是精准推广给附近的人,很多人就直接过去了,问商家网上下单不方便,是否可以直接付款,享受团购价。

商家一听,发现直接来店里问的人挺多,这是好事啊,反正我也没给你平台任何押金,也不需要支付任何广告费用,再查看下后台,网上下单的人的比例远低于到店询问的,把这账一算,违约成本低,划算!就同意了。

我为啥知道,后面出现了很多商家这么操作,产生了纠纷,怎么解决,我冻结了网上下单结算,同时派人去蹲点查看现场情况,发现了这个数据。事后,有些老板也跟我坦诚了线下直接过去消费的数据,并给我一个很好的解释,你看用户都来了,人家不方便网上下单,我们得替用户着想,不是我们想违约,而是得考虑顾客就是上帝,得为顾客提供好服务。

多好的理由和说辞,商家错了吗?规则问题、大环境问题还是准备不足?... …

有办法解决吗?当时也想了不少招,没啥太好的办法,如果你收取商家押金,人家压根就不跟你玩了,由于咱们是精准覆盖,咱们平台碰到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

几个月后,一些大型平台的财报出来了,我看了下,亏损比例最高的达到8:1,其余的都是6:1,5:1等,啥意思,投入8元收回1元。

谁赢利了,卖团购网站程序的和做团购导航站的。奇怪吧?主角没赢利,钱都被第三方赚走了。

看了这份数据再结合当时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我把小伙伴们召集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宣布项目终止。把工资和奖金给大家结算了并给予一定的补偿,大家都挺诧异的,这就放弃了,我们其实做的是不错的,真的有效果,可以再挺挺,有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的解决和完善的... ...

跟模式无关,跟商家无关,跟用户无关,而是自己缺乏核心,人家大平台一个补贴最简单的套路就可以秒了你所有的运营方案和方法,跟风就注定失败。

后面有跟风的吗,甚至也参与补贴的吗,一大把。当时印象中,每天可以出现几十上百个新的团购平台,当然,每天也有N个平台关门倒闭的,不然哪来的千团、万团大战,结果怎么样,今天大家都知道了,还剩下了几家啊。

16年左右开始,互联网又迎来了一波热潮,是啥,共享经济。第一个推出的就是共享单车,一上市就火的不行,成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更受到了各路资本的疯狂青睐。接着就是各种共享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等,风口来了,大家都坐不住了。

如是有十来个朋友约着过来咱这里喝茶,聊啥,聊创业、聊项目、聊热门、聊风口,啥是热门和风口啊,自然是共享经济,有朋友打算做共享按摩椅、还有人想做共享儿童绘本等,你能想象到的貌似啥都可以做,大家纷纷讨论市场、模式、运营思路、如何融资、如何开发设计、如何运作、如何做大数据... …

一个个都是专家、企业家、每个人的项目都是完美可行的,创意都是独特的?而且出奇一致的认可不能做大而全,那是找死,给BAT垫背的,我们都是做垂直、细分行业,只做刚需,解决痛点,一个个满怀信心、激情四射... …

我有一种错觉,这是头脑风暴、演讲比赛、项目路演、商业模式设计大赛还是辩论大赛了?貌似都像又都不像。

我充当啥角色,保姆,为啥,到咱这里来了,我得泡茶、倒茶,倾听,为大家服务好不是。

大家了,跟往常偶尔一两个来不一样了,对茶是否好喝、是否泡法正确不敢兴趣了,甚至对旁边美女帅哥都没兴趣了。为啥,只关心项目、恨不得马上说服所有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和思路,PPT轮番上阵、又是大数据,又是SWOT分析,还有引经据典的,奇葩吧,你要在现场,会觉的不是一群疯子就是一伙搞传销的。哈哈!

终于有人发现我不做声,这跟平时不一样啊,我应该是主角啊,大家相约过来不是就想听我怎么说的吗,咋变成了主角成倾听者了,瞬间都望向了咱。

咋的,都望我干啥,茶不好喝,还是俺脸上长花了,一夜之间变英俊了。

为啥你不说话,你得好好跟我们分析分析下项目的可行性和优劣势。

啥?我分析,好吧,我就随便说几句,你们权当随便一听。

咱说:互联网流行两句话,一句是,风来了,猪都会飞。但关键是后面还有半句,风停了,摔死的一定是那头猪。关键是站在风口上,你分清了方向没有,准备好了没有,是主动的、跟风的、还是被鼓动的跟着飞,风停了,关键得看站在风口的是猪还是鸟,是头猪就一定会摔的很惨。

另外一句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是否真的搞清楚了啥是猪,啥是狗,是真的知道羊毛在哪里,怎么剪?更多的概率是被剪。

共享单车是很火,其实就是出租模式,这是一场资本角逐的游戏,甚至是刻意的,跟以前经历过任何一波热点没区别,如前面说到的团购一样,潮水退去时,剩下的顶多两三家。

别看现在几十家,还有正准备杀进来的,一年之后,回头看看你看能见到几家,其实现在基本上ofo和mobike两强局面形成,想三足鼎立都很难,剩下的或即将进来的只是陪衬,关键是一旦风停了,人家谢谢都不会说一句,落得一个自掏腰包,自作多情的悲惨结局,对手没有谢谢,用户也不会谢谢。

共享雨伞这类项目,我个人认为从一开始,就是个伪命题,为啥,这个东西不是天天能用上的,只是偶尔应急要用用,哪来的刚需。另外,过几年,或许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在车站码头、公交站或地铁站成为公共产品倒是有可能。

共享充电宝这样的产品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功能越来越强大,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大概率的刚需是有的,但想参照共享单车这种靠收押金的模式掌握现金流来运营,估计行不通。

为啥啊,未来手机电池肯定也会升级,蓄电能力会越来越强,另外光能、热能、无线充电大概率会出现,甚至会普及。有光、有热量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充电,你还会要充电宝吗,还需要付费共享吗?关键是靠收押金模式的共享经济能持续多久了,大家想过吗。

啥是刚需,就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话没毛病,但关键是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刚需不是调查出来的,而是引导出来的。

为啥创业,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价值是啥?在我看来就是赚到钱。

啥,你咋就这么俗气,价值可以是社会责任,价值是利他,帮助他人,可以体现自己的能力,怎么就只是赚钱呢?

正因为高大上的愿景和目标,所以我们不遗余力、自以为是的策划各种商业模式、运营方案、融资方案、参与各种项目路演或宣传。折腾来折腾去,强调愿景、强调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解决问题,利他性。

结果把核心忘了,创业的第一要素是活下来,本质是利己,利己就是得赚钱,一切不以赚钱的创业都是自掘坟墓,自己生存都没解决,扯淡啥社会责任,帮助他人。

创业就是各种组合的折腾,只是很多创业者把时间和资金折腾在各种模式设计、创业聚会、融资、项目路演和所谓宣传推广等事的亲力亲为上,而是忘了创业的初心、忘了作为创始人最应该要的是什么?

两点,一是,你给用户输出了什么价值、直白点就是能给用户啥好处?二是,你拿什么保障价值的兑现,如何兑现?

大多创业失败的企业,不是巨头太霸道、不是竞争对手太厉害,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只顾着各种包装、讲故事和情怀,忘了核心是啥,还有就是内耗,导致自己把自己折腾死了。

啥,又是全盘否定了?都用杀人的眼光看着我。

我可没否定,也没分析大家的项目,只是泼了点冷水罢了... …

公众号:边走边策/bianzoubiance



——本文完 明天见——


作者:刘思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家】大数据与美团外卖的精细化运营
一个让面临倒闭餐饮店提高10倍销量的微信营销策略!
拼多多,你为什么学不会?
对特斯拉拼多多“拒付团购车”事件的“一点”不同看法
兴盛优选遭围剿后,自建物流体系成关键,平台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拼多多社区团购试点观察:低价开道、动作快辐射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