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的前世今生

前几天,我在讲鲁迅先生的《故乡》时,二班有学生问“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中的“伊”是什么意思,我随口答道:“就是'她’字,当时'她’字还没有发明出来。”

现在想想,我当时真是太随意了,那个回答真是太不科学,太不精细了。

后来,我查了资料,现在就把“她”的前世今生给大家捋一捋。

“她”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文字,虽然《说文解字》里没收,但《康熙字典》里说它是“毑”的古字,即“姐”,蜀地用来称呼母亲。

就是说,这时的“她”还不用来指第三人称女性。

到了晚清时期,翻译家在翻译外国文字,尤其是英语时,遇到了较大麻烦。比如“hesheit”,一律用当时流行的汉字“他”来对译就很不精确。这时就迫切需要另造两个字来对应“sheit”。

1878年,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时,多次自觉地将“伊”与“他”在性别上加以区分使用,明确译hehim;译sheher;译it;译“hisherits”他的、伊的、彼的

“伊”在吴地方言里就是指第三人称女性。

所以,鲁迅用“伊”来称呼杨二嫂,这在当时合理的。

1917年,刘半农第一次创议用“她”来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在《新青年》编辑内部,经过讨论,意见并没统一。刘半农也没有在自己的作品里立即大量使用“她”字。

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布告和文章中大量使用“她”字。

《故乡》写于1921年,此时“她”字已开始流行,只有鲁迅、周作人、叶绍钧(圣陶)、朱自清、周瘦鹃、汪静之、梁宗岱等几个名家,仍然坚持使用字。

由此,我们能看出鲁迅的态度还是比较审慎的。

反观我给学生的解释,显然是错得太多了。事实上,在1921年,不仅“她”字早已造出,而且当时社会上已大部分开始用“她”来指代第三人称女性。

鲁迅是1923年年底至1924年年初开始采用字的。学界一般认为鲁迅放弃“伊”而改用“她”字,是从19243月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的《祝福》开始的(该小说自署的写作时间为192427日)。在《祝福》中,鲁迅借助153字,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个深受传统礼教和世俗社会文化迫害的妇女形象。

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正式将字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并且确定了读音“tā”

至此,“她”字确立了指代第三人称女性的统治地位。

最后,附带讲一下关于“她”字盛行的三个有趣事实:

一、“她”字最初曾读“伊”。

二、刘半农曾于1920年创作一首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来推动“她”字的使用,这首诗经赵元任谱曲后遂成为流行歌曲。大家有兴趣可以搜来听一听。

三、钱玄同在1922年总结三个人称的推荐用字,如图:

语言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中外交流中可以互相借鉴,也需要文人充分运用字理来创造发明,更需要广大文字使用者的认同和规范使用。

参考书目: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女性新代词的发明与认同研究(增订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18年,“她”的出现,一时轰动全国,...
他发明2个字,被中国女性骂了10年,如今2字女性每天都离不开
他发明了一个字,却曾被女性痛骂三年,如今却广泛使用,直呼真香
1917年北大教授发明了汉字“她”,被中国女性连骂3年,不敢上街
​《“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之谈略》作者:耿閣
他造了1个汉字,被中国女性足足骂了3年,如今每个人每天都会用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