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我们来读《唐诗三百首》吧

让我们来读《唐诗三百首》吧

上学期,带学生读完了《世说新语》。这学期,读点什么呢?

寒假里,考虑了三本书《唐诗三百首》、《创业史》、《猎人笔记》,读哪一本都行。也听听家长的意见吧,于是在家长群里搞了一个投票。截止到223日,共有52人参加了投票,《唐诗三百首》有22人选择,占比42%。好吧,新学期,我们就读《唐诗三百首》吧。

马上就要带领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了,趁周六有时间,先做一点功课。

选《唐诗三百首》的原因

唐诗宋词元曲,唐朝的诗歌无疑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下棋找高手,读诗读唐朝。

但唐诗卷帙浩繁、浩如烟海,普通中学生又从哪里下手呢?

有一句流传非常广泛的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在老百姓心目中认知度非常高。

学者金性尧也认为:“从唐人选唐诗的元结《箧中集》算起,历来编选的唐人诗集,共有一百多种,但最有影响、最有生命力的却要推这本(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为什么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这么流行呢?

当然因为它编选精当、体例完备,总量适中,难度适宜。“作为一个选本,它之所以使人迷恋,使人爱好,不单是诗篇的形式:它的语言,它的音韵、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通过诗篇表现出来的诗人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涵——深沉的思想,诚实的品德,宽宏的怀抱,情致婉约,风骨挺拔,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等,都有一派扣人心弦的情感和魅力。”公木说的这番话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蘅塘退士”其人

孙洙,字临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无锡人。性颖敏,家贫,隆冬读书,恒以一木握掌中,谓木生火可御寒。清乾隆九年(1745)以庠生中顺天举人,考授景山官学教习,除上元县教谕。十六年(1751,成进士,历知直隶卢龙、大城县事。所至必谘访民间疾苦,平时与民淳谆讲叙如家人父子,或遇事须笞责者,辄先自流涕,故民多感泣悔过。宰大城时,捐廉浚河道,民食其利。公余之暇,诵读不辍,恂恂如书生。后罣误,起复知山东邹平县事。庚辰(1761)壬午(1763),两校省闱,所得皆知名士,改江宁府教授。三握邑篆,囊橐萧然,澹若寒素。每去任,民皆攀辕泣送。归举乡饮大宾,至老不废。学诗宗少陵,列入《梁溪诗钞》。著有《蘅塘漫稿》,辑《唐诗三百首》(1765,通行海内。康熙辛卯(1711)生,乾隆戊戌(1778)卒。(《名儒言行录》卷下)

《唐诗三百首》编选缘由

我们从《唐诗三百首》原序中可窥端倪。

“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耶?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

从原序中,我们可以得出几条结论:1.编者嫌当时流行的蒙学读物《千家诗》不好,所以下决心另编一本好的;2.选唐诗的标准是“脍炙人口之作”,并且是“择其尤要者”;3.预定的读者对象是儿童;4. 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在《唐诗三百首》成书之前就已流行。

《唐诗三百首》阅读计划

时间安排:单周周三连排课。具体为36日、320日、43日、417日、51日、515日、529日、612日、626日,共9次,18课时。

阅读次序: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这四种约213首。如果有时间也学习一下其它古诗。

阅读任务:每节课要读10首以上,熟读以至背诵下来。

教学形式:以学生读诵为主,辅以教师少量讲解、赏析。选择适当时机开展背诵比赛、唐诗书法比赛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原序
164.《唐诗三百首》的故事
品味《唐诗三百首》:好在编选得当,贵在批注精妙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没有能够入选《唐诗三百首》?
精读《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题辞解读和内容概述
关于《唐诗三百首》的这些细节,多数人并不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