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积山133窟小沙弥 ◆ ◆ ◆ ◆ 敦煌从来不是终点 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出发

敦煌让我们更懂得生命的意义

在《敦煌画派》这部纪录片拍摄的两年多里,秦川与安秋以及整个摄制组,几乎是将敦煌的每一寸土地都走过无数次了,也与无数为“敦煌人”交流沟通,从物理层面到心理层面,全方位地感受敦煌的意义与价值,与敦煌的化学反应不断升华。现在“敦煌”二字已经深深印在两位导演的骨血之中,他们内心对于敦煌的热爱数不清、道不尽。

莫高窟的日出

秦川导演在莫高窟进行拍摄

秦导:我是敦煌人,在大佛脚下长大,和敦煌文化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对敦煌的炽爱渗透在骨子里,融化在血液中,完全可以避免水土不服,接不上地气。这是我得天独厚的优势。

纪录片属于电视业界的阳春白雪,拍摄难度远高于新闻和娱乐节目,而且在当下中国又不可能获得显著经济效益,是个费力、费时、费钱、费人的苦差事,许多省级台都迫不得已撤了纪录片栏目,省级以下的市县级台连吃饭都成问题,更无力支撑纪录片创作。

只有很少的一小撮"残匪"在勉力维持。我就是其中一股"残匪"的“匪首”。十多年来,我们死守着敦煌这一块文化厚土,一次次从敦煌出发进入博大的历史,在古老的河床里捡拾文明的碎片。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土匪"最大的优势是熟悉地形,神出鬼没,灵活机动。我们熟悉敦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知道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老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而且我们作为当地的媒体,有一个外地人无法相比的地利优势。我们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得最大的创作空间。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片子都倾注了浓浓的感情、乡情,它们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相反,岁月会赋予它更强大的生命。

安秋导演与麦积山石窟的佛像

安导:从2002年那个夏天,我在酷热的办公室搜集整理《大河西流》的学术资料算起,与敦煌历史文化纪录片已经有16年的纠缠了。我用了"纠缠"这个词,因为这个过程是被动和主动、走近和疏离,坚定和迷茫一直在交织的过程。

敦煌给予我的,要远远大于"在央视播出9部近50集纪录片"这一量化的数字。因为更多看不见、也不曾言说过的生命体验,已经积融入到骨子里积淀到思想里了。它改变着我对生活对艺术的情感和思考。

16年来,面对日复一日的重复,面对浩如烟海的敦煌文史资料,面对为了调和艰深学术与观众喜欢的影像表达这一矛盾而改了一遍又一遍的稿子,还有项目资金争取和拍摄协调沟通的各种难题,我们的耐心和激情都会遭遇考验。所以,我用了纠缠这个词,因为这是一种一次次走近,又一次次想逃离,结果又紧紧拥抱了敦煌的情感历程。正是这样的情感体验,让我更加敬重常书鸿等一代代用生命去爱敦煌的人,他们所遇到苦和难是我们的千倍万倍!

我曾在采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老师时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走了那么多石窟,唯有在敦煌,总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朝圣感?赵声良老师说,因为这里不仅仅有古代的文化艺术,更有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代代人对敦煌深沉的爱与付出。

前不久,在宕泉河对岸拍摄时,我采了一把荒漠上干枯的芦花,一个人又一次来到常书鸿的墓前,以前也来过,但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怀着深刻的情感和生命的感动。因为这16年敦煌给予我最大的财富,就是读懂了爱与信仰。

所以,你今天问我这个问题,还真是让我认真地想了想我与敦煌。敦煌在我心里就是一尊大神,他似乎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有说,但他一定值得追寻。

我曾在《我在敦煌等你》这首诗里写下这样的话:你来的方式,我一无所知/是哀伤的肉身,还是一句偈言/或许,是你们,一张张被面具错乱的面孔/至于敦煌,那只是一个词,被神爱着的词/我要找到你,在万物中找到你/默默挽起你的手臂,像我的哥哥,我的父。

麦积山133窟小沙弥

◆ ◆ ◆ ◆

敦煌从来不是终点

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出发

敦煌是一块宝地,也是一块精神的沃土,这里能生长出智慧的花朵,也能挖掘出艺术的宝藏。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汇的重要关隘,也是各种文明碰撞、荟萃、沉淀、传承的集大成者。

一部《敦煌画派》获得成功后,秦川和安秋两位导演又一次踏上征程,开启全新的作品创作。2018年,秦川、安秋团队开始创作拍摄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策划并全额出资的四集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敦煌研究院共同出品的两集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两部纪录片都将于今年与广大观众见面。在本次访谈的最后,我们也来了解一下这两部新片的精彩亮点。

摄制组拍摄《中国石窟走廊》

秦导:这两部作品都是去年启动拍摄的,与以往相比,首先是题材范围的扩大,《中国石窟走廊》把我们的拍摄范围由敦煌石窟群扩大到了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河西走廊、陇中、陇南、陇东石窟群以及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也就是说,拍摄范围由敦煌扩展到全省乃至全国。

《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则由敦煌延伸到柬埔寨吴哥窟,让两大世界遗产进行一次文明的对话。拍摄范围由国内扩展到了国外。这是范围的扩大。在表现手法上,我们坚持十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就是打通古今,连接中外,把甘肃石窟艺术置于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宏大历史背景上进行重新解读,多向维度呈现石窟文化与当代中国的联系,让普通观众毫无障碍地进入石窟艺术世界。

坚持始终贴着地行走,以绝不掺假的真实记录为核心,不惜血本做最详实的调查和最真实的纪录。用活动的人物故事串连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我们这次尝试引入学术主持人现场解读和串接的方式,破解历史文化纪录片过于学术化、观众不容易看懂的难题。出色的现场讲读,实时牵引着观众的视线,让严肃的历史话题变得娓娓动听,浅显易懂。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博士为本片进行现场解读

安导:这两部纪录片其实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拍摄,脚本也已经是五易其稿了。可是这些天我们又在重新搜集资料,又在改脚本。因为又发现了很多新的线索和故事要融入,只有这样不断的融入和修改,片子才会越来越厚实越耐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几天在修改《莫高窟和吴哥窟的对话》,想在两大文化遗产链接的历史图景中再多找一点线索。很偶然发现,莫高窟323窟北壁的佛教史迹画上竟绘有曾撰写了《扶南异物志》的东吴人朱应。

朱应何人?公元3世纪中叶,东吴孙权曾派出大使康泰带着朱应去巡游南海各国。朱应回国后写下了《扶南异物志》,记述了他出使扶南(编者注:扶南是存在于古代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王国,存在时间从公元1世纪一直持续到公元7世纪末叶,位于现在柬埔寨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的见闻。壁画上,他正和僧人雇船载着石佛去天台山通玄寺,江岸僧俗妇孺纷纷接迎跪拜。我接着继续查资料,竟发现有专家推论,石佛有可能就是从扶南运来。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早已通过海路与世界对话了。你说,类似这样有趣的细节值不值得一次次去寻找和发现。

摄制组在柬埔寨实地拍摄《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

上周总导演秦川兴奋地说,他又整理了100多万关于《中国石窟走廊》的资料,以前脚本中有些东西想推翻重来。我说推倒就推倒吧。我现在对推倒重来的心态和过去已经不一样了,以前一听重来就懊恼和失落。但现在很平静,而且学会看着推倒的'废墟’思考和总结。因为这些年不断地推翻自己,让我体悟到,每一次推倒后的重建都意味着一次提升。

你问有什么创新?我和总导演前些日子正好也商议过怎么面对这两个片子。我们的定位是回归、自信,我反复加的一句是'静下来’。历史文化纪录片虽然不像实验探索电影那么小众和边缘,但说句实话,它确实不是吸睛的电视热播剧。历史文化的纪录片和历史文化本身一样,是沉静的,深厚的,不需要打扮成人见人爱的小姑娘。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不应该把定位放在如何吸引和迎合观众上,而是和《敦煌画派》一样,用学术支撑解读,用故事强化表达,用艺术引领审美。

对于敦煌的研究,无论是学术派著书立作,还是实践派的保护探索,都是殊途同归。所有热爱敦煌文化与艺术的人,都在用自己的能量与方式,去理解、去诠释、去传承、去弘扬敦煌文化、敦煌精神,而这项工作已经传了一代又一代,并且还会继续传播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是敦煌?——纪录片《敦煌画派》导演秦川、安秋专访
中国莫高窟与柬埔寨吴哥窟的一场“超时空对话”
石窟里的中国
敦煌莫高窟
中国石窟 敦煌莫高窟(5卷)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最全线描稿,精彩至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