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BBC《史前星球》穿越回最后的恐龙时代,生物造型有多逼真?

恐龙是已灭绝古生物中最具知名度的。

1993年,好莱坞大片《侏罗纪公园》在全球拿下超过9亿美元的票房,成为当时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同时,它也是电影史上的一场技术革命,斯坦利·温斯顿团队建造的大型电子动画恐龙结合工业光魔(ILM)开创性的CGI技术,呈现出了具有真实纹理肌肤、动作生动的恐龙生物体。

这对于当时的观众可以说非常震撼,这部电影也以史无前例的视觉特效和声音表现,在1994年夺得第66届奥斯卡最佳音响、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视觉效果三项大奖。

《侏罗纪公园》的上映,成功开辟了恐龙IP,在全球掀起了恐龙狂潮,各种周边大卖。如今侏罗纪公园系列的第六部《侏罗纪世界3:统治》也已经制作完成,将于本月10日在美国与中国内陆上映。

《侏罗纪世界3:统治》

除了一些建立在对恐龙的想象上的影视作品,揭秘恐龙历史的古生物纪录片也不算少。但是纪录片的经费比不上电影,里面的恐龙往往制作得粗糙。而且多数呈现方式结合真实的恐龙化石和考古学家的讲解,不够有沉浸感。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纪录片《与恐龙同行》是迄今为止英国电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科学节目。它以《侏罗纪公园》为技术灵感,采用CGI与电子动画技术,与在不同地点拍摄的实景镜头相结合,用6集再现了恐龙们在中生代的生活。

宏大的制作决定了这部纪录片的经费一定不低,据说,它的制作成本为610万英镑,每分钟的制作成本超过37654英镑,是有史以来每分钟成本最高的纪录片系列。我们中央电视台也购买过此版权,在《人与自然》播出,改由赵忠祥老师解说。

这部纪录片有不少古生物学家参与,有着科学严谨的研究依据,让人们看到了恐龙的真实形象,而不是影视作品中描绘的怪物。

值得开心的是,最近BBC工作室又推出了一部名叫《史前星球》的全新纪录片,已于5月23日至5月27日在Apple TV+上首播,目前烂番茄新鲜度100%,爆米花指数96%。这是继《与恐龙同行》(1999年)、《恐龙星球》(2011年)以来BBC制作的又一部以恐龙为中心的大型纪录片系列。

01

基于科学的事实

《史前星球》以6600万年前在白垩纪时代晚期生活的恐龙为主角。一共5集,每一集以生存环境划分,讲述了在沿海地区、沙漠、淡水区域、冰雪世界和森林栖息的恐龙们在捕食、求偶、繁育后代等方面的行为和它们面临的生存威胁。

随着科学的发展,关于恐龙的一些认识发生了变化,也得到了补充。这部纪录片深入展示了关于恐龙及其生存环境的最新研究,旨在呈现恐龙真实的面貌,它们复杂,有时让人畏惧,有时又很滑稽。

伪装成雌性的雄性翼龙被老大看上了

牛龙的求偶仪式让人忍俊不禁

担任《史前星球》首席科学顾问的是古生物学家达伦·奈什,他是英国古生物学家,以研究恐龙和其他中生代爬行动物而闻名。达伦·奈什还创办了一个叫"Tetrapod Zoology"(四足动物学)的脊椎动物古动物学博客,并撰写了许多科普书籍。

达伦·奈什撰写的书籍

“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以某种方式得到了存在的实际证据的支持。”达伦·奈什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他们从化石记录中得到大量信息,比如霸王龙这样的恐龙,从它在其他动物骨头上留下的牙印,就可以确切地知道它吃的是哪个物种,以及它是如何攻击它们的。从脚印化石中,也可以确切地知道它的步态细节。

除了已有的化石证据,他们还结合了一种被称为“系统发育环套法”的推理方法(第一次用于电视制作)。这使他们能够根据家谱中相关动物的特征或具有相似生活方式的动物的特征来推断恐龙未知特征的可能性。比如在判断恐龙的声音的时候,就借鉴了与恐龙有联系的大型鸟类(鸵鸟、鸸鹋)、鳄鱼的发声方式。

霸王龙同样会游泳

求爱的恐龙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发声方式

执行制片人迈克·冈顿说:“大自然母亲从一开始就在动物面前提出了同样的挑战,动物也不断提出非常相似的解决方案,而这个故事已经上演了2亿年……”

02

强大的技术支撑

《史前星球》在豆瓣上的热评前二是这样写的:

“拍摄这么多恐龙,摄影师辛苦了。”

“有没有一集讲一下摄影师是怎么拍的,毕竟感觉离这些庞然大物这么近还挺危险的。”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忘记了眼前这些恐龙已经不存在了。这主要得益于它超逼真的画面效果。

这部纪录片由BBC工作室的自然历史部门和全球知名视觉效果服务厂商The Moving Picture Company (MPC) 制作,后者曾参与《加勒比海盗:惊涛怪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蜘蛛侠:无路可归》、《1917》、《银翼杀手2049》、《银河护卫队》、《奇幻森林》、《狮子王》等多部电影的制作,获得过三项奥斯卡奖项和多个奖项提名。

为了尽可能接近真实效果,团队研究了古代景观和植被,最终摄制组去到了可以穿越到白垩纪的现代栖息地,并使用如恐龙真实大小的纸板模型或是3D打印出来的模型作为恐龙的替身,这样创作者能够看到动物将占画面多少空间以及它们将如何在环境中移动。因为有的恐龙太大,创作团队就干脆使用长杆和无人机来捕捉真正巨型生物的视线和规模。

相机该放置到哪个角度,摄制组也考虑到了真实的情况——摄影师不能站在恐龙面前,因为会被恐龙吃掉。他们还配备了用于建模环境的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lidar) 扫描仪,以及用于测量光的高动态范围 (HDR) 成像设备,使视觉效果专家能够在添加CGI时在3D空间中重现自然环境和照明。 

视觉特效团队在电脑上设计恐龙时,从化石扫描的骨骼开始,构建肌肉和皮肤。恐龙的外观、运动受到古生物学、当代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启发。

03

生物体建模

《史前星球》之所以收获了众多好评,与团队在画面表现上付出的努力不无关系。栩栩如生的恐龙与其周围环境的逼真互动,仿佛把观众带到了恐龙生活的那个年代。

如今生物体造型设计不仅广泛应用于电影、动漫、游戏行业,还在博物馆文物修复与再现、自然纪录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去年11月,毛瑞辞老师带领我们实体班二期的同学们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在那里我们就近距离地看到了很多生物模型。

毛老师和二期同学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

在平时课程咨询过程中,小梦发现不少同学感慨生物体建模很难,对这块比较畏难。的确,想要设计出好看又有特点的生物角色,对造型能力的要求不低。在开天蓄梦CG角色进阶造型线上班5个月的课程中,毛瑞辞老师将会负责同学们前两个月在生物造型上的学习,详细深入解析完整生物体案例,帮助大家开拓生物角色造型思路,提升造型能力。

以下是毛老师的一些生物体作品。

视效团队部分人员

端午假期已来,对《史前星球》这部纪录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抽时间看一看哦,小梦也建议学习角色建模的同学把它加入片单。并且有条件的话,一定要看4K的!

片中,现年已96岁高龄的BBC纪录片灵魂人物大卫·爱登堡的旁白引人入胜,恐龙们的一些行为也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大自然总是那么有吸引力,就像大卫·爱登堡爵士曾说的:

“在我看来,自然世界是澎湃激情最大的源泉,是视觉之美最大的源泉,是智慧兴趣最大的源泉。她是一切丰富壮丽的生命之源,正因如此,她让我们的生命值得体验,不枉此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BC纪录片:《史前星球》全5集 高清无删减
BBC纪录片:《史前星球》2022
喜欢恐龙的孩子千万不能错过的BBC纪录片——《恐龙星球》
钢铁侠导演+BBC,又整大活,这部纪录片值得看
恐龙迷必看的BBC新作《史前星球》,这才是侏罗纪世界!
豆瓣9.6分!BBC刚上线的这部史诗级神作,没有孩子不喜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