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神第一部》:东方奇幻美学的一次漂亮尝试(本科生优秀影评选登)

昨日看了《封神第一部》(以下简称《封神》)的首映,为该片在东方奇观美学营造上的功夫所折服和感慨。在豆瓣上,一部分网友也道出了年轻观众的认同之感:中国还能拍出这样的电影!该片虽有不足,但其历史意义大于影片实际意义。我觉得此言不无道理。《封神》斥资30亿,塑造了众多震撼视效与宏伟场面,开场的冀州之战无疑一上来就震撼了观众。抛开剧作方面的不足,电影《封神》,显然在在东方奇幻电影宇宙建构中达到了一定水准,却具有一种标志性的意义。

为了能够深入谈论我的东方奇幻之美学,我觉得有必要返身到电影诞生伊始。彼时,特别是美国的格里菲斯拍出了像《一个国家的诞生》这样的叙事片之时代,对于电影的本性(为再现现实,或者进行假定性的虚构表现)的探讨一直为理论家众说纷纭(最突出的争论当数延续至今的譬如安德烈·巴赞、安德鲁·达德利为代表的理论家所奉行的索引派和对虚拟影像和虚构性更有感觉的技术派学者的争论)。至今,电影的现实主义品质或者表现主义品质——哪种更为体现电影的本体性,也仍未达到盖棺论定的程度。

毋庸置疑,中华民族自己的电影,一直在探索何为中国电影的语言,何以用这种语言表意的问题。譬如,在中国电影的开端,在“影戏”概念先行下的电影实践,大量取材自小说戏剧的作品粗制滥造,层出不穷,让后来的电影作者一度引以为戒。之后的中国电影——在何为再现“中国性”、何为虚构叙事的框架里,可以说反复实践,不断探索。更有难免矫枉过正之举。哪怕在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一种不平衡和不稳定,且矛盾重重。譬如,第五代导演一直在伪民俗性和弱化面对现实的勇气诸如此类的负面评价中左右逢源。一些导演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为初衷,想要表达中国人批判现实色彩的忧虑或愤慨,却被批判为南辕北辙:一些导演想要回归民俗,却在叙事中缺乏呈现国民心中真正的民族之声之技法和高度;一些作品为时为事的创作理念难免带有说教性质,从而与以“精神娱乐”为目的的观众隔了一层窗户纸。

但好在我国的电影作者从未停止对独属于中国的电影的求索,中国电影也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歧路重重,也难不倒一些先行者的探索跋涉。譬如,张艺谋导演就多次尝试“诠释东方美学”,作品却多有负众望、饱受争议;陈凯歌的古装片也是难以为继。有道是,“武侠片是中国唯一的类型片”,从现在的电影市场观之,为满足观众需求,达到商业目标,古典小说又被大量的发掘。“追光”动画以《哪吒降世》为开端,开拓着封神宇宙的电影虚构世界,而现在,《封神》的发行无疑又抬高着观众的期望。

为了达到一种契合中国人接受的民族美学的和谐,《封神》对历史的还原度和对神话的还原度在我看来应当是最重要、也是最可贵的。如今的观众与百年前已然不同,从视觉的角度来说,他们想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国民神话出现在银幕上而不只是看到神话角色被搬上了银幕,从思想内核的角度来说,他们想看到跳出类型窠臼的、动人的故事、动人的角色——近年以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屡屡获得好评足以证明这一点。由此观之,《封神》选择的类型化题材无疑压力巨大,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封神》绝对考究,我们能看到它对奴隶制社会无微不至的映射,姬昌入狱后面上的黥刑,饕餮巨兽的形貌等等,除了这些形象层面的历史,《封神》对于抽象的历史内核也做了阐述,从西伯侯一家的角度来看,他们无疑是殷商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他们爱好礼乐,讲求情义,这些都是在周朝建立之后成为主流、奠定华夏文明的重要品质,对比之下,殷商王朝的奴役、弑杀可见一斑,(这里多提一句,导演对于此处的历史是有取舍的,司马迁讲“文王拘而演《周易》”,这一著名段落却选择舍弃,从影片整体出发,姬昌的人物形象是以“父亲”为核心的,增加其另一重身份反而画蛇添足);从姬发的角度来看,《封神》借由他的世界观诠释了父系社会与“父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比重,好在姬发是个有觉悟、明是非的“子”,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从纣王、妲己的角度来看,影片绝对赋予了他们新的形象、新的价值,历史上的纣王绝非昏君、妲己也并非妖狐,他们只是在民间形象被丑化:商纣开疆拓土,使殷商的疆域达到空前,影片的开场就展现了他的勇武善战、杀伐果决,而妲己则是红颜祸水、美人薄命。小说中杜撰二人剖胎、敲骨等暴虐情节也不予展现,比干“剖心”也换了一种向度予以讲述。总的来看,《封神》中的纣王不是招人恨的,而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是真正的“一怒而诸侯惧”,娜然饰演的妲己除去美人的娇艳,更多了灵动的少女气息,也不是招人恨的,而是惹人怜爱的。对核心人物的解读与重构无疑赋予了《封神》这个古董原型新鲜的血液,这种对于历史内核的呈现无疑是必要的,正如李少白在《中国电影历史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文中所说:在过去,中国是没有真正意义上即再现历史真实的历史片,而只有以善恶忠奸为核心立意的“古装片”。由此观之,《封神》绝对不只是一部“古装片”。

该电影的叙事中,借鉴了当今的挪用、致敬、重复差异等后现代技法。譬如,当影片中“昆仑仙境”的场景出现时,观众不禁莞尔,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1986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天庭场景。这也引出了《封神》对于神话的还原度。与历史内容不同,小说中几乎不会描写“仙境”是如何如何的,怎样的仙境才是能让大众接受,这是让美术头疼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封神》选择了与《西游记》相似的手段,营造一种神圣、祥和、平衡、纯粹的神界。联想几年前的《悟空传》,那里的神界充满了烟火气,乱七八糟乌烟瘴气,毫无秩序可言,这是不对的,换句话说,修仙成神作为道家思想的最高追求,庄子的《逍遥游》讲,成为神仙是要“无所待”的,是淡忘了世间一切的。真正的神界正应是观众不容易接受的,因为它排除了一切多余的人间元素,众神仙吸风露精华为饮食,端坐冥想,场景中平整空明。有意思的是,这种空与无,不但与世间的纷乱形成对比,又和周的礼乐秩序(儒家的立身之本)产生了化学反应,倘若在续集中继续探索挖掘这种反应,对于《封神》这一原型的创作可能是历史性的。另外,《封神第一部》中出场了几位神仙,这几位神仙的斗法,在剧作意义上价值不大,有“澡堂子里买拖鞋”之嫌,但以人间纷争为主的第一部为了增加可看性,还是选择加入了哪吒、杨戬、申公豹、雷震子这四位神仙打架,凭借这几人经典的形象作为依托,究竟无伤大雅。

纵观《封神》全片,可以看出制作团队无疑抱有巨大的商业野心。为突出史诗品质,影片选择用旁白的方式开场,拉开这部巨制的帷幕。与之匹配的是宏伟场面和震撼视听,一起营造了气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整部影片的这种震撼效果并不能一以贯之。一些地方显得拖沓和松散。譬如,影片冲突的解决,最后落脚于姬发的内心转变,使得其冲击力淡化了许多——因为与其说姬发是主角,不如说他是线索,串联起各个势力,影片前中段是聚焦于纣王妲己的,这两人最后的溘然淡出使影片失了根骨,观众的情感也就不得延续了,但由于《封神》的续集还未播出,我们难以评价这种叙事方式的好坏,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更希望封神系列以塑造周武王生动的、立体的形象为主,展现群像式的各路神仙妖魔为辅,姬发应当是一个动人的角色。倘若以串珠的方式“还原”封神故事,那就沦为“视觉上的哈根达斯”了。

最后,笔者也承认——中国电影的路还很长。虽然笔者对于这部电影的东方奇幻景观之营造,说了些溢美之言,但其在人物塑造方面存在的不足,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诚然是必要的,东方奇观作为吸引人的手段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几个因素放在一起衡量,塑造好中国人更为重要。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封神》:于适就是姬发,姬发也是于适
《封神》为何争议极大?最像好莱坞大片的中国电影
能碾压《战狼》的国产电影,终于来了
《封神第一部》北京首映 于适担任男主饰演“姬发”表现亮眼
热度称霸暑期,封神沉寂5年,凭什么夺得最高奖项
尺度惊麻了,票房亏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