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使旅游产品一炮而红?
旅游产品引爆点及案例
《纽约客》杂志专栏作家 马尔 科姆_格拉德威尔
思想、行为、信息 以及产品常常会像传染病爆发一样,迅速 传播蓃延。正如一个病人就能引起一场全 城流感;如果个别工作人员对乘客大打出 手,或几位涂鸦爱好者管不住自己,也能 在地铁里掀起一场犯罪浪潮;一位满意而 归的顾客就能让新幵张的餐馆座无虚席。
这些现象均属“社会流行潮”,它爆发的 那一刻,即达到临界水平的那一刻,就是 一个引爆点。
个别人物法则(Law of the Few)
第一是个别人物法则,引起潮流的人群分为三类人:联系 员、内行和推销员;联系员维系着大规模的弱联系,是小世界中的社交经纪,他们不会回避对于社交关系的义务,在维持简单、随意、广泛的社交中获得快乐;内行会主动摄取信息,并想方设法散布出去,是信息的经纪;销售员是完成“最后一公里”的人,需要极强的说服能力。
联系员(媒介)
内行(专家)
推销员(营销)
社会黏合剂
数据库
擅长说服他人
传播信息
提供信息
在暇步士案例中,最让人困惑不解的就是,那些鞋是如何从几个引领时尚的曼哈顿嬉皮士穿在脚上发展到全国各家购物商场皆有销售。东村与整个美国中产阶级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这些特别人物中有人意识到了时尚趋向,通过自己的社交、自己的活力、热情和个人魅力把“暇步士”传染给大家。
* 六步分离法则:以往对此的案例的理解是,世界上每一个人与其他人之间仅仅六步之遥。实际上,这个案例的实际意义是,某些个人别与其他所有的人相隔仅几步之遥,我们就是通过那几个个别人物与世界联系起来的。
* “我遇见了最棒的人”:回顾洛伊丝的生平,就可能把她的经历划分成15个或者20个领域,但是这些领域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联系员的特点就是:涉足许多不同领域,结果就把所有这些领域联系到一起了。这样的跨界人群太赞了!
* 微弱关系的威力:56%的人求职是通过关系介绍,而其中83%以上的人使用的这种人际关系是来自偶尔甚至很少联系的牵线人。
附着力法则(Stickiness Factor)
人们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思考如何使信息更易传播,即如何使我们的产品或者观念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但是要把消息传播出去,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于怎样确保消息不会从听到者的一个耳朵进,另一个耳朵出。信息有了附着力就意味着它会对人产生影响,你就不能把它从你的脑海中赶出去,也不能把它从记忆中清除出去。
第二法则是附着力(吸引力)因素,这条法则讲的是 流行物本身所应具备的要素,它应该具备能让人过目不忘,或者至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附着力,比如ipod漂亮的外形和一 般随身听无法比拟的容量;
信息传播者非常重要,因为只 有这些信息传播者能让消息传播开来。但是,信息的内容也非 常重要。一则信息成功的具体因素就在于其“附着”性。
有一些特别的方式能够使一条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记住——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在影响力上收到显著不同的效果。 其实,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找到这种包装方法。
在广告行业里 有这样一句座右铭,任何人至少要看过6遍广告,才能记住其 内容。
150法则:群体规模的大小也是一个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微妙的环境因素。 当我们试图使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个产品为别人所接受,我们实际上是在改变他们:我们在感染他们,用我们的气势席卷他们,使他们渐渐放弃敌意,慢慢接受。这个目的可以通过特殊人群,即那些有着非凡人际关系的人的影响力来实现,这就是个别人物法则;这个目的可以通过改变交际的内容、通过使传递的信息浅显易记,从而牢牢地扎根于人们的头脑,直至最后变成行动,这就叫做附着力因素法则。
环境威力法则(Power of Context)
第三法则是环境威力法则,意思就 是发起流行的环境极端重要。注意,不是重要或者很重要,而是极端重要,甚至一个微小外部环境的变化,就能决定流行或者不流行。
“破窗”理论和“环境威力法则”完全是一回事。其基本前提为: 通过清理整治现实环境中的最细枝末节的方面,就能够扭转、减 轻流行疫的蔓延。
我们必须把群体 的人数控制在150以下,150是一个引爆点。如果超过了,群体 统一观念、一致行动的能力就会出现结构上的障碍。
人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更为强烈。 在解读别人的行为时,人们总是爱犯一种错误,即高估性格因素,而低估具体情形和环境因素。
我们总是倾向于从人的性情一面而不是从环境的一面寻找答案。
环境里的引爆点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东西:比如,我们可以修好破碎的玻璃窗,可以洗净墙壁上的脏东西,就可以降低犯罪率。
时尚潮流经历的过程
流行潮特点:第一,传染性;第二,微小的变化产生巨大的 效果;第三,变化是突发而非渐进。三个特征中最后一个最为 重要,即流行潮是突然全面爆发的。年轻人当中不时兴起的时尚潮流所经历的过程也是 相同的。革新者尝试新事物,然后,相当于内行、中间人或推 销员的某位青少年注意到并且开始效仿,“那些孩子使得事物 变得容易被主流社会的人们接受。
如果我们想要发起什么流行潮,也就是说,他必须找到某个人或某种方法,把革新者的意图转变成我们这些普通大众能够明白的语言。经验一:要想发起流行潮,就必须做到把有限的资源集中用 到关键方面D 经验二 :世界并非是我们一相情愿认为的我们直觉中的世界。经验三:成功发起流行潮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具备一个基 本的信念,那就是,制造变化是可能的,人们是能够在一些特定力 量的驱使下,骒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的。
真实世界中的引爆点
我用了大量笔墨讨论人们如何接触 新信息以及人们之间相互发生联系 的特有方式。我们很难预测那些戏 剧性、指数性的突变。1我们无法想像一张折叠了50多次的纸其高度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2我 们所认知的范畴、真正喜爱的人数、真正了解的朋友数目毕竟 是有限的。对于被用抽象方式表达出来的问题,我们束手无 策,但如果它被重新表述成形象的社会问题,我们解决起来将 毫无困难。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了人类思维方式的独特之处,驳 斥了那种认为我们做事、交流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是直接而又透 明的观点,我们总是在杂乱与黑暗中行事。 《芝麻街》和《蓝狗线索》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创作者们不走寻常路。谁能预先知道大鸟必须要与成年人出现 在同一场景中呢?谁能预料到工厂里工人的数量从100人增至 150人不会有事,而从150人增加到200人却会出现重大问题呢? 在我设计的电话簿姓氏测试中,我想谁也不会预料到最高分能 超过100分,而最低分却低于10分。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差别,但没想到差别竟如此之大。
世界并非是我们一相情愿认为的我们直觉中的世界,成功发起流行潮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具备一个基本的信 念,那就是,制造变化是可能的,人们是能够在一些特定力量 的驱使下,骤然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的。这也有悖于大家关 于自己和人们相互之间关系的最为根深蒂固的观念。大家总觉 得自己是自主的并且是受内心支配的人,同时也觉得自己的性 格、行事方式已经被自己的基因和性情永远固定下来了。但是 如果把那些推销员和联系员的例子结合起来,把保罗里维尔 的骑马夜行、《蓝狗线索》儿童电视节目、150法则、纽约地 铁的成功治理和基本归因错误结合起来,就会发现它们对人的 概念得出了不同结论。事实上,我们深受自己周围的大环境、 小环境和周围人们品格的影响。刷洗掉纽约地铁站墙上的涂 鸦,就能把纽约人变成好公民;让那些神学院的学生快点赶 路,则会把他们变成坏公民;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上一个魅力超 凡青年的自杀,竟能触发岛上长达十年之久的自杀流行潮;把 一个小金盒子放在哥伦比亚唱片邮购公司广告的一个角落里, 竟然能使唱片邮购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仔细审视吸烟、自杀、犯罪这类复杂的行为,就会发现人们是多么容易受到自己所见 所闻的影响,就会发现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是多么敏 感。这也解释了社会如此多变而且这些变化如此令人费解的原 因,那正是因为我们的本性是如此多变和如此令人费解。
但是,如果说在引爆点世界里存在困难和多变,也可以说 在这个世界里同时存在很大希望。仅仅通过控制一个小组的规 模,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们对新观念的接受能力;通 过对信息传播方式的微小调整,就有可能大幅度地降低其传播 难度;仅仅找到和接触那些有着极强社交能力的人,就有可能 塑造一股社会流行潮。弓丨爆点最终再次证实了存在改变一切的 能力和采取明智行动的力量。看看周围的世界吧,它看上去似 乎雷打不动、无法改变。其实不然。只要你找准位置,轻轻一 触,它就可能倾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引爆点》
《引爆点》:揭秘如何打造爆款网红
《引爆点》读书笔记
《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读书笔记
28《引爆点》读书笔记
引爆点:掌握这三个法则你也可以创造潮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