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尽其妙
userphoto

2022.12.05 吉林

关注

   晚饭后,我用手机看一段古诗讲解视频,讲课的是一位老先生,讲得声情并茂,时不时加点网络流行语,活泼有趣。视频时长19分多一点,听了几分钟我拿累了,手机放桌上,没想到竟然睡了过去。

    声音的一大功能是催眠,这点我早有体会。去年暑假听蒋勋老师讲《红楼梦》的音频,蒋老师磁性的声音很好听,语调平缓,如微风拂水,不疾不徐,加上轻柔的背景音乐,听一会儿就会进入梦乡。因为助眠效果太好,导致我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听全内容。

   康震老师的音频则具备闹醒功能,康老师堂音洪亮,中气十足,讲起来慷慨激昂,豪情满溢,配乐也是惊涛拍岸型的。即使是“暑热日长惟欲睡”的时候,这边刚作昏昏状,康老师顿挫的声音陡然昂扬,犹如大堂上拍响的“惊堂木”,听者的耳朵会不自觉地竖起来,静待下文。三番过后,瞌睡全无……

   打开音乐软件,会看到许多助眠的音乐。以前睡眠不好的时候,我就会搜轻音乐,听着听着一会儿就睡着了。后来听出免疫力,就不大管用了。

    一个毕业不久的同事说,她睡不着的话,就听高数,微积分,因为听不懂,听一会儿就可以迷糊过去。这不禁让我想起上学时候,本着“60分万岁,61分浪费”的原则,只要是不感兴趣的科目,统统把老师的讲解当催眠曲。为了避免被老师辨认出来,在桌上竖起一本书,躲在后面,掩耳盗铃地认为老师看不到。如今偶尔会自责曾经浪费了那么多的好时光,当时却只觉得因为老师不过问而获得了一种莫大的自由。

    只有一位老师是不许学生上课睡觉的。是一位音乐老师,50左右,中等个,偏胖。常常上课到一半,便会恨铁不成钢地把我们训斥一顿,为消极颓废的我们展望一下20年后危机四伏的生活图景。这样的声音,自然做不了催眠曲,可也只是耳旁风。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常常口出恶言的不讨喜的老头。时隔经年,许多老师在记忆里已经面目不清,所讲的内容也被我悉数归还回去。这位音乐老师却会时不时地浮现在眼前,继续用他的“恶言”为我敲警钟——没想到,他的课竟阴差阳错地成了余音绕梁。

    读书时分心走神的人,自古就有,比如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这一听,就听出了千古名篇《秋声赋》。可见,读书走神也并不一定都是坏事。

    上学时学这篇赋,只觉语言奇丽流转,易记易诵,所有感知都只浮于表层,所谓的理解,都是按阅读的框子套出来的,并不能把自我的情感沉浸其中,就像那时候所时常渲染的愁绪一样,都是为赋新词而已。真正听懂这秋声,只淡淡的一句“天凉好个秋”就足以抵得上千言万语。

    单纯从自然的层面来说,在林间,秋声也的确是有所不同的。秋天天气凉爽干燥,有风拂过,树叶会飒飒作响,一叶至千百叶,浪潮一样延绵不绝,形成一种浩大的寂寥。而夏天,可能雨量充足,树叶汁水充分,就不易被拂起这样的声响。也可能平原夏季风少的缘故,偶尔雷雨前的狂风凌空扑来,带着席卷一切的气势,人都裹进惊惧里,哪里还有心思倾听风中的言语。北方的春天,枝头只能刚刚吐出嫩芽,是可以和沉寂的寒冬一样忽略不计的。

    各个季节,小动物们发出的声音也并不相同。春天的鸟鸣,夏天的蛙声,蝉声,都带着一呼百应的气势,热烈地高声吟诵着季节的诗行,营造着更加盛大的热闹氛围。而秋虫唧唧,夜窗下,一声两声数声,怎么听,也都带着些许凄清的况味。

    乐器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七个音阶,在不同的乐器上,却流淌出不同的音质来。钢琴清澈,小提琴丝滑,古琴浑厚,笛子悠扬,马头琴二胡深沉幽婉……

    演奏家、歌唱家所创造的音乐的优美自不必赘述。我觉得,那些用碗,用盘子、勺子甚至树叶也能演奏出悦耳旋律的,才是真正的高人——用平凡的器具制造出不平凡的声响,其实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忽然想起一句歌词,晶(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石头也会唱歌吗?当然!只是那个频率,不一定在我们的听力范围之内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晚安絮语|听,夜的声音
黄叶如刺
散文:你是否愿意与我聆听秋声
散文:只有秋声最好听
吴琼|听秋
教你写作文:《风儿伴我度过春夏秋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