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鸡纵菌

鸡纵菌 又称伞把菇(云南、四川)、鸡肉丝菇(台湾、福建)、豆鸡菇、白蚁菰、白蚁伞、黄鸡纵(福建、广东)。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宽3-23.5cm,幼时圆锥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顶部显著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至浅土黄色,长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菌肉白色,较厚。菌褶白色至乳白色,长老后带黄色,弯生或近离生,稠密,窄,不等长,边缘波状。菌柄较粗壮,长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菌盖色,内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细长假根,长可达40cm。

目录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名称由来
  夏秋季在山地、草坡、田野或林沿地上单生或群生,其假根与地下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窝相连。
  分布在我国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浙江等地区。
  鸡纵菌肉细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我国人民采食该菌的历史悠久,属著名的野生食用蘑菇之一,畅销于国内外市场,群众根据该菌的颜色和形态等特点,分为黑皮、白皮、黄皮、花皮等许多类型,但是否同属一个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味道以黑皮(青皮)者最好。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该菌具有“益胃、清神、治痔”等药用功效。
  鸡纵菌是云南诸菌之冠。它那表面黑褐色或微黄色的伞盖边缘,呈辐射状裂开,于是,古人说它“纷披如鸡羽”,故而得名。鸡血肉质肥厚,质细丝白,脆嫩爽口,富含蛋白质和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用它烹制的菜肴,不论煎炒、油炸,还是清蒸、做汤,皆清香鲜美。于是,到云南旅行的人,无不以品尝这一美味山珍为乐事。

鸡纵菌图片合集(1)(20张)
  说到鸡纵菌,这里有个小故事,明朝皇帝朱由校,这家伙除了喜欢当木匠外,还喜欢吃鸡纵菌,让人快马加鞭地从贵州往京城运,和唐玄宗有一拼,不过唐玄宗是为了女人,而这家伙则是自己吃,心情好的时候,会分些给魏忠贤。
  很多地方都产鸡纵菌,但我觉得还是云贵一带的最好吃。由于这东西味道极鲜,每年只在八九月份才有,产量又极少,当地人喜欢把它做成菌油,好一年到尾都有的吃,这种做法在云贵很普遍,都是把新鲜的鸡纵菌用油小火慢煎,让菌的鲜味溶解在油里,《滇南杂志》又有记载:“土人盐而脯之,经年可食;若熬液为油,代以酱豉,其味优佳,浓鲜美艳,侵溢喉舌间,为滇中佳品。”做成菌油的另一个原因是嫩鸡纵菌伞出则老,味道虽鲜,但嫩滑略有不足,用来煲汤比较好。在贵州兴义吃过一次没打伞的嫩鸡纵菌,用花椒炝锅,放青辣椒和鸡丝同炒,吃起来鸡纵菌又滑又嫩又鲜,一口咽下,鲜味浓厚,“侵溢喉舌间”,整个口腔都被那股鲜味包围着,经久不散,能让人慢慢品味许久,如同绕梁三日不绝。 鸡纵菌油现在有卖的,不过味道却不如自己熬的鲜,大概是油多菌少的缘故。关于鸡纵菌的鲜味,阿城有过精辟描述:“说到鲜,食遍全世界,我觉得最鲜的还是中国云南的鸡纵菌。用这种菌做汤,其实极危险,因为你会贪鲜,喝到胀死。我怀疑这种菌里含有什么物质,能完全麻痹我们脑里面下视丘中的拒食中枢,所以才会喝到胀死还想喝。”话虽然夸张了些,但那鲜味确实是有勾人魂魄的本钱,吃过的人才知道,虽不至死,但肯定能让你从此念念不忘。
  鸡枞菌
  众所周知,云南因其山川地地貌特殊及所在经、纬度地理关系,被誉为植物王国,菌类就是这植物王国中的特殊一簇,鸡枞是菌簇中的上品,因其内部纤维结构、色泽状似鸡肉、加之食用时又有

鸡纵菌 图片集(2)(11张)
鸡肉的特殊香味,故得名鸡枞。
  鸡枞,担子菌纲,伞菌科高营养食用菌。全州野生产量约120吨,每年上市量约40吨。主产于州内中南部二半山以下地区。
  凉山州农科所于1995—1996年利用野生鸡枞菌丝研究培育成。保持野生特性,集鲜、脆、嫩一体。所含各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高出香菇 50%,是优质食用菌,营养成份丰富,味道甚佳。鸡枞,子实体中型,菌盖平展,直径10-20厘米,脐突半球形,菌盖表面光滑,前期灰褐色,中期奶油色,后期灰白色,少数菌有辐射状
  撕裂;菌褶白色,肉质厚实;菌柄粗,直径1-3.5厘米;抱子呈卵圆形,白色或奶油色。人工栽培鸡枞菌袋生产60天成熟,每平方米产鲜菌4.85公斤。人工栽培鸡枞技术操作简单,原材料来源广泛,生育期短,产出率高,可开发加工鸡枞油等产品,市场前景好。
  明代杨慎曾把鸡枞菌比作仙境中的琼汁玉液,其质地细腻,兼具脆、香、鲜、甜等风味特色,品尝一次,终生难忘。鸡枞菌性平味甘,有补益肠胃、疗痔止血、益胃、清神、治痔等功效。之功效,可治脾虚纳呆、消化不良、痔疮出血等症。鸡枞菌色泽洁白,肉质细嫩,清香四溢,口感清脆,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
  鸡枞菌的生长发育与土白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白蚁一旦弃巢他去,此巢就不会再长鸡枞菌。目前人工栽培尚未成功。
  野生菌鸡枞风味爽口食品,采用纯天然野生菌鸡枞,云南宣威火腿、精选牛肉及上等原料,按传统工艺制作而成,产品营养丰富、香辣爽口,富含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是馈赠亲友,居家旅行的休闲食品,同时它还是配菜的好选择,可配合家里的菜肴如肉类、蔬菜等用炒、煮、炖的手法烹饪出极富特色又绝对清香美味之佳肴。

编辑本段分类地位

  鸡肉丝菇属伞菌目、口磨科、白蚁菌属,本属至目前已有20种以上被菌类学者正式发表过,惟一般常见者有群生种鸡肉丝菇T.albuminosus本省民间有称之为姊妹菇者。单生粗柄种T.robustus本省民间有称之为大鸡肉丝菇及T.microcarpus小型鸡肉丝菇三种。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宽3-23.5cm,幼时圆锥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顶部显著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至浅土黄色,长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菌肉白色,较厚。菌褶白色至乳白色,长老后带黄色,弯生或近离生,稠密,窄,不等长,边缘波状。菌柄较粗壮,长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菌盖色,内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细长假根,长可达40cm。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鸡纵生长在沙地间的白蚁窝上,大都是三五成群地生长在一起。鸡纵的菌盖为圆锥形,当伞盖分披时,形似鸡的羽毛,故名鸡纵。菌盖黑褐或微黄,菌褶稠密、色白、肉厚。鸡纵分青皮鸡纵菌、黑皮鸡纵菌和蒜头鸡纵菌。四川多地称其“斗鸡菇”。
  有人从《庄子》的“鸡菌不知晦朔”里,推测早在两千多年前已开始食用鸡纵菌了。明朝的高宗皇帝朱由校,最嗜鸡纵了。只因鸡纵娇嫩易变质,采后过夜便香味大减。为此,正像唐明皇为使杨贵妃能吃到新鲜的南国佳果荔枝,而令沿途驿站快马急递那样,他也每年由驿站用快马急送鸡纵菌到京城。不知是鸡纵菌稀罕难得,还是高宗皇帝太偏爱此物,以至于连正宫娘娘张皇后也没有分享这一佳肴的福分。在昆明市北郊的富民县,老百姓采得鸡纵菌后,恐其变质.常常用盐胶制,或熬液为油。吃过桥米线时,倘若拌上些许辅鸡纵或油鸡纵,别有一番风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采野菌的时候来了,教你认识这些山中常见的食用野生菌。
滋味鲜美,菌中之冠——鸡枞菌
鸡枞菌
有一种菌披了身黑衣,别就不认识了!
鸡枞菌能人工种植吗
最全云南食用野生菌大盘点(云南人一定得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