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昌硕:百年重逢,今日归来如昨梦
userphoto

2022.05.22 辽宁

关注

▲中贸圣佳2022年春季拍卖会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 中贸圣佳

赤乌砖,梅花诗

怡园诸贤,金石奇缘,海派风流

未发迹前的吴昌硕,四处游学,为生计奔波,而在与友朋的往来中,缶翁“金石之好”愈深,自此“与古为徒”,燦烂艺史。其中,“古砖”收藏,为其一大类。《缶庐别存》卷三中,即收录了吴昌硕自作砖砚铭十三条。

1921年,杭州西泠印社建缶龛,图为吴昌硕在缶龛旁留影。

吴昌硕(1844-1927)

“以砖颜虚室,人诗两劲瘦”,吴昌硕的古砖收藏,受清末大藏书家陆心源影响极深。陆心源自号“五百汉晋砖斋主人”,尤嗜古砖,又著《千甓亭砖录》,以记其近千古砖珍藏。而自光绪初年(1875)始,吴昌硕曾寓居陆家,“假馆授餐”,为陆氏整理、集拓古物,时间长达两年之久。

“金石文字之可贵,以其可以考古事、证异文、故学者多嗜之,而于古甓亦然。”在经年繁复的“手拓古砖”中,吴昌硕遂有“砖癖”,且一发不可止也。《吴昌硕全集·篆刻卷二》,其曾刻“砖癖”一印。其《缶庐印存二集》,载所刻“道在瓦甓”边款中,亦言:“旧藏汉、晋砖甚多,性所好也。爰取《庄子》语摹印,丙子(1876)二月,仓硕记。”

吴昌硕刻“砖癖”,《吴昌硕全集·篆刻卷二》

吴昌硕刻“道在瓦甓”,《缶庐印存二集》

吴昌硕的“古砖收藏”,亦受挚友沈石友影响颇深。沈石友,名汝瑾,字公周,号石友,以号行,别号钝居士、听松亭长、百石老人等,常熟人。其能丹青外,间治古文,故亦擅作诗。吴昌硕称沈诗谓“乐府鲍明远,诗成刘长卿。”

吴沈二人交谊至深,可谓莫逆。其《缶庐诗存》,沈石友为之校勘,沈石友的《鸣坚石斋诗钞》,吴昌硕为之作序,并为题签。序中,吴昌硕称“吾与石友论交,为岁壬午,今三十余年,……但岁必有诗赠答……好砚石,乃以哦诗抱石,……当不以吾言为不负石友于地下也。

其子吴子茹亦从之为师。而沈石友亦好藏砚,其《沈氏砚林》中,由吴昌硕亲书砚铭者,其数亦甚多。另有隐秘者,则是吴昌硕因应和之作甚多,不少题画诗为请沈石友着笔代为。

吴昌硕绘沈石友《品研图》

沈石友曾赠吴昌硕“赤乌七年”古砖,为缶翁所珍视。吴昌硕将之斫而为砚,刻砚铭,并作《谢沈公周瑾赠赤乌残砖》诗,以歌咏之。此次,中贸圣佳2022年春拍,即征得此千年古砖,即“ 吴昌硕铭赤乌七年砖砚”,吴昌硕、翦淞阁旧藏,可谓金石不朽,殊为可珍。

吴昌硕铭赤乌七年砖砚

砚:H:7cm L:15 cm W:9 cm

砚来源:吴昌硕旧藏;翦淞阁旧藏

砚著录:《缶庐集·卷一》 谢沈公周瑾赠赤乌残砖

“赤乌砖”为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年号古砖,遗世鲜少。“赤乌七年”为公元244年。俞樾有诗曾云“吴宫花草付荒烟,幸此佳城筑尚坚。千古漫矜铜雀瓦,一抔犹剩赤乌砖。”而此“赤乌砖”为吴昌硕极是珍视之物,其时价亦是颇昂。

陆心源即曾慨言因同好者争购竞收,古砖”奇贵。吴昌硕《缶庐别存》自序中,也说“予嗜古砖,绌于资,不可多得,得则琢为砚,且镌铭焉。”此皆可见古砖之不易得也。

吴昌硕铭赤乌七年砖砚

笔者考安吉吴昌硕纪念馆藏“潘钟瑞、杨岘等题吴昌硕'赤乌’砖残砚拓本”,即拓自此中贸佳“吴昌硕铭赤乌七年砖砚”拍品。潘钟瑞为潘祖荫族兄,为吴昌硕早期老师。其《香禅日记》光绪十一年(1885)三月初十日,载,其曾通过吴昌硕购得“赤乌”、“双虎”、“双凤”、“建兴”等古砖。

潘钟瑞、杨岘等题吴昌硕“赤乌”砖残砚拓本

安吉吴昌硕纪念馆藏

而清刻本《潜园友朋书问》又载,杨岘致陆心源的书札中,也提及其与吴昌硕志趣相投,共研古砖。札言:“近与昌石(吴昌硕)同弄古砖消遣岁月,惜两人皆无钱,又吴中非产砖之区,不可多得。不得已,以两汉、三国为断,三国而下一概不收。(昌石并无汉砖,只收吴砖)”。

由此可见,囊中羞涩的吴昌硕,得沈石友相赠古砖,赋诗作答,欢悦之情,跃然也。另有首都博物馆藏“仿六朝砖砚”,砚匣面刻吴昌硕作达摩像,题赞有言“甲寅花朝为钝居士写佛砚,并为之赞,安吉吴俊卿”。此亦可见吴昌硕与沈石友的“砖砚”交谊。

此外,据朱关田《吴昌硕年谱长编》中考订,《谢沈公周瑾赠赤乌残砖》诗为吴昌硕得“赤乌七年”古砖后,作于光绪十三年(1887)早春。《道在瓦甓:吴昌硕的古砖收藏与艺术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封面,亦出版有此古砖铭拓。

《道在瓦甓:吴昌硕的古砖收藏与艺术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封面

《谢沈公周瑾赠赤乌残砖》诗中,吴昌硕云:“得无累尔重蒋陵,笔画残经匠手斫。缶庐藏甓旧有此,金大论交重一诺。”可见沈石友外,金石收藏家金杰亦送其“赤乌砖”。而后缶翁斫成砚台,以充文房之用。

《缶庐集》卷二中,吴昌硕亦有诗云“永宁拓双行,廿字类史籀。赤乌认八分,波磔谢古茂”,上海图书馆藏有《吴昌硕砖铭题跋八轴》、《吴昌硕砖砚题跋四轴》等,同样可见吴昌硕的砖砚癖好。

吴昌硕铭赤乌七年砖砚

吴昌硕铭赤乌七年砖砚

晚清时期,诸金石家“与古为友”,凡周秦古玺、石鼓、铜盘、泪夫泥封、瓦甓、镜缶、碑碣与古金石之有文字资料考证者,莫不精研其诣趣,融合其神理。而古砖之高古、苍茫、雄浑,最是契合金石趣味。其古意盎然,亦可发思古之幽情。

吴昌硕耽好金石,其古砖嗜好,亦见其道在瓦甓。如其诗所云“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笔者私以为,吴昌硕的篆刻,当也有“以砖入印”的尝试,以求其斑驳残缺的古意。其书画亦有古砖中汲取审美视角,而一系列的艺术实践,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吴昌硕的艺术视角。

此次,中贸圣佳2022春拍中,亦征得吴昌硕、金心兰“墨梅·行书 手卷”,卷中也有此“赤乌七年”古砖的铭拓,并录有缶翁行书《谢沈公周瑾赠赤乌残砖》诗。时隔百年后,二者将一起亮相拍场,类此“金石奇缘”,诚是艺林雅事,风流尽呈矣。

金心兰(1841-1909)画、吴昌硕(1844-1927)书 金瞎牛墨梅吴缶庐赠水野疏梅诗并赤乌砖研拓本合装卷

手卷 水墨纸本

画心:25×116cm

本幅1:26×130cm

本幅2:21.5×132cm

说明:吴昌硕行书诗上款人为水野元直。

此卷为金心兰《墨梅》、吴昌硕《为吴榖祥书赤乌砖诗》、吴昌硕《为水野疏梅作行书诗》三件之合装卷。

此卷为金心兰《墨梅》、吴昌硕《为吴榖祥书赤乌砖诗》并赤乌砖研拓本、吴昌硕《为水野疏梅作行书诗》三件之合装卷。签条题写“金瞎牛墨梅吴缶庐赠水野疏梅诗并赤乌砖研拓本合装卷。老行记,时戊辰(1928年)冬。”附有启功长跋。


卷中囊及吴昌硕、金心兰、吴穀祥等“怡园画社”名贤交谊,而沈石友、水野直元、启功等文人,或故实,或翰墨,也齐聚此卷,可谓文献与艺事备于一体,难得也。

吴昌硕 《为吴榖祥书赤乌砖诗》

局部

《为吴榖祥书赤乌砖诗》即《谢沈公周瑾赠赤乌残砖》。其诗文著录于吴东迈编《吴昌硕谈艺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P129-130,见《缶庐集》卷一。

吴东迈编《吴昌硕谈艺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P129-130

另有《吴昌硕诗集》2012年,P63,见《缶庐诗》卷三。亦或《道在瓦甓:吴昌硕的古砖收藏与艺术实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P146-147,也有此诗文著录。

《吴昌硕诗集》P63

款识:“谢公周赠赤乌砖诗。秋农老兄属重录一过。庚寅花朝先三日,仓硕吴俊。”其中,“秋农”为吴穀祥,“公周”即沈石友。

吴穀祥,工山水并擅人物花卉,用笔苍劲,设色清丽。俞曲园评其画为“神品”,其曾于北京鬻画,名噪南北,深得翁同龢、王懿荣赞赏。吴昌硕《春水札》(过云楼藏)中,也曾言:“日昨感扰,至今饱。往奉缴册页二本(僧弥、南田),纨扇一柄(秋农),春水词,石鼎扇,共五件,乞检入。”可见其曾借摹顾麟士家收藏的吴穀祥画作。

吴昌硕题其《东山丝竹图》亦言:“秋农吾宗,画于山水有癖嗜,一山一石,靡不究其真相。自谓能得文(徵明)之洁,取仇(英)之神,然摹文者甚多,学仇者罕见。余见其小册神韵飞动绝类此……”知对其之推崇。

怡园主人像,吴穀祥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吴穀祥与吴昌硕、金心兰、顾文彬、胡三桥、倪墨耕、顾沄等并称“怡园七子”,彼此间相互砥砺,精进技艺。其绘事超绝外,又为人甚是友善,故吴昌硕常与其探讨笔墨,切磋六法等,多有助益。《吴昌硕篆刻选集》亦有载,吴昌硕曾为刻“谷羊书画”印,边题:“辛巳十月四日,为秋农老友破斧镫下,吴俊。”此皆可见二人深厚交契。

吴昌硕铭赤乌七年砖砚,砚拓

所谓“怡园七子”,即晚清时期甚有影响的“怡园画社”的中坚文士。吴大澂被推为“怡园画社”首任社长。延至宣统元年(1909),随着吴大澂、顾沄、吴穀祥、金心兰等人相继离世,而吴昌硕、陆恢等人又移至海上发展,声名愈彰,“怡园雅集”才逐渐停止。

怡园七子

怡园园主顾文彬,亦是“过云楼”主人,时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说。此园修建在明代阁老吴宽的“复园”旧址,为光绪年间耗银二十万两所筑。园成之后,胜景遍处,亭榭隐约,棠云梨雨。

顾文彬又以“怡园”与“过云楼”,互为依托,经常组织“诗会、画会、琴会、曲会”等,一时间文人云集,声名极盛。顾沄曾为怡园十六景写实留图,吴大澂年谱中有记载:“先生奉讳家居,重理绩事,与老友顾沄及费念慈、王同愈、翁绶琪、陆恢、顾麟士、金心兰、倪宝田诸画家集书画社于怡园。”

怡园旧景

此手卷中,亦有列名“怡园七子”的金心兰所作《墨梅》。

金心兰绘法精湛,其山水私淑“小四王”之一王宸,并擅长花卉,画梅尤其特长,清似汪士慎。苏州博物馆、萧山博物馆等藏有其画作。其中,苏州博物馆为原太平天国忠王府旧址,其遗存戏台正面墙壁,即是金心兰所作的梅花仕女图,雕刻在黄杨木圆洞门屏障之上。

卷中,金心兰绘墨梅,清冷雅淡,疏影横斜,香痕点点,疏密有致,浓淡分明,线条亦有古籀笔意。其与吴昌硕都擅于画梅,声望虽不及缶翁卓著,然以梅为友,声气相通,亦称誉画坛。

款识:“平生心事许谁知,不是梅花不赋诗。莫向西湖踏残雪,东风多在向南枝。辛丑四月,心兰。”知作于1901年,为“庚子之变”次年。题诗则语出元人贡性之《题梅》,略有不同,诗意表达隐逸,向往梅花之孤高品格。

金心兰绘《墨梅

局部

考《吴昌硕年表》,吴昌硕与金心兰订交于光绪六年(1880),并为之刻“冷香馆主”印,边款“庚辰五月苍石持赠”。《缶庐集》卷一中,吴昌硕曾有诗云:“结交又得金瞎牛,良医肯居古人后?新诗吟罢吴山秋。移家别君过旧岁,访友乘兴无扁舟。遥想梅花写尺幅,明月寒水溪云流。……”

二人私交甚深,吴昌硕列金心兰为十二诗友和《石交录》中四十三契友之一。冒广生有诗《水龙吟·六月四日顾鹤逸、金心兰、吴昌硕、曹君直招同云间和尚饯余于虎邱》,也可知金心兰、吴昌硕之间,往来诸多。

故宫博物院亦藏有金心兰旧藏,吴大澂、顾麟士等合作书画,吴昌硕引首题跋,述及“怡园画社”往事,令人神往。

局部

场景图

“怡园雅集”的诸文士,或原为苏州人,或客居此地,可称“吴门画派”余绪。吴大澂曾作《画中七友歌》盛赞“怡园画社”艺友之风雅。而吴昌硕、金心兰、吴穀祥、倪墨耕、顾沄、顾麟士、陆恢等,亦同列名于“海上六十名家”,其中,吴昌硕更是被奉为“海派领袖”。


故私以为,“吴门画派”与“海上画派”因缘殊深,而“怡园画社”则为二者重要折点,其既是“后海上画派”风流绽放的初序幕,亦是明清两朝独领风骚的“吴门画派”最后的辉煌,画史意义匪浅。惜怡园结社时间太短,遗存画作不多。由此可见,“怡园画社”诸俊彦合作的画卷,尤是珍稀。

怡园“梅花厅事”

而手卷中《为水野疏梅作行书诗》则是1920年,吴昌硕写赠日本弟子水野元直。

吴昌硕 《为水野疏梅作行书诗


局部

左起:吴藏龛,吴昌硕,水野疏梅,王一亭(昌硕纪念馆馆藏

水野元直,字小栗,号疏梅,日本福冈人。辛亥革命后,水野元直到上海拜师于晚清著名金石文字学家杨守敬门下,学成之后,杨守敬赠其《学书迩言》,此书在日本广为流传。在上海期间,水野元直经王一亭引荐,跟随吴昌硕学画数月,水野喜好诗文,曾作《疏梅诗存》,吴昌硕曾为其题耑。 

吴昌硕与水野元直意气相投,时有唱酬和韵。二人初结识时,水野赠缶翁日本长柄葫芦。吴昌硕兴而作诗《依样》,诗云“长柄葫芦众共珍,我将乞种种芜园。”并称其“长髯过腹,苦心为诗”,可见水野诗文造诣不浅。

昌硕,水野疏

《缶庐诗卷第七》中,吴昌硕亦有诗《疏梅游倦东归索诗,时丙辰十月二日》,诗云“扶桑浑似古蓬莱,曾听王郎(谓一亭)说异才。肯代愚公携笔去,疏梅一树并移来。”也可见吴昌硕与水野元直的深厚交谊。

而此《为水野疏梅作行书诗》,著录于陶紫正,洪亮主编;《吴昌硕》,西泠印社,1993年,P203-204。诗文内容略有不同。

陶紫正,洪亮主编;《吴昌硕》,西泠印社,1993年,P203-204

朱关田校辑《 吴昌硕题画诗》,西泠印社,2016年,P468-469。诗文内容略有不同。

朱关田校辑《吴昌硕题画诗》,西泠印社,2016年,P468-469

吴昌硕另有诗,如《水野疏梅见访即赠二首》《又题二首》《疏影将东归来言别和之三首》等,皆可见二人师徒情缘外,亦是诗友。

吴昌硕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集大成者”,其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而是行书诗,铺叙水野元直其人其事,引为知音。书法则字形纵向拉长、字势重心欹侧,如行云流水,或一笔书数字,或单字中,折笔尖锐,弧线有力,有疾徐错落的观感,金石味俱足。《为吴榖祥书赤乌砖诗》书法亦精妙。

启功,跋言

卷末附有启功题跋。启功书法倍受世人珍爱,价值亦高。如其所言“按瞎牛先生名,字心兰。喜画梅。此卷作于辛丑,盖庚子事变之翌年也。缶翁砚铭作于壬午,翁年卅九。赠秋农一段作于庚寅,翁年四十七。赠疏香诗一段,则七十七岁老笔也。”

可见此卷心翁墨梅之后,又集缶翁二长歌一砚拓,其中,墨梅清朗,行书苍劲,可谓书画俱老,而砖砚高古,砚铭篆刻老辣,俱属绝精之品,无怪乎启功赞言“此等备文献艺事于一卷者,最称雅玩”。此外,启功所言“当日怡园招诸名家为六法之会,吴秋农先生实为祭酒。”则可见彼时吴穀祥之位尊,倍受同人推崇。

结语

此次,中贸圣佳2022春拍,《吴昌硕 金心兰 墨梅·行书 手卷》与吴昌硕自铭“赤乌砖砚”,一起现身拍场,金石情缘,百年重逢,今日归来如昨梦,艺林幸事也。

卷中所呈现金心兰、吴穀祥、吴昌硕等“怡园”诸贤的交谊,令人遥思慨怀,吴昌硕正是在与众人的交游往来中,才逐步成长为艺林巨擘。写赠水野元直的行书诗,亦为其另一段跨国友谊的见证。

而“赤乌砖铭”、“谢公周赠赤乌砖诗”、“吴昌硕自铭赤乌砖砚”等,则是吴昌硕与沈石友“莫逆之情”的再现。尤是相隔百年后,砖铭与原砖古物,再度重逢,齐聚一室,此间“金石不朽”,奇也,雅人深致也。启功长文题跋,亦为之增色不少。

中贸圣佳2022春拍中,佳制诸多,因篇幅所限,实无法一一俱足,方家届时可莅往预展现场,一窥究竟为宜。


参考资料:

梅松:吴昌硕的古砖收藏

梅松:道在瓦甓 吴昌硕的古砖收藏与艺术创作


▲ 同古堂坚持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心兰《白梅》吴昌硕行书合卷(启功题跋)
历代文人书法之一百??清末四大家
【一日一品】吴昌硕《梅石图》
吴昌硕墨梅册
吴昌硕《墨梅》欣赏
吴昌硕《墨梅》欣赏0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