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国学·说家风:《中庸》篇】但凡成功者都是自省和自律的高手,把功夫下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了

家风故事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家风故事!

关注

微国学·说家风

中庸


文/张建云

《中庸》开讲第91天,也是最后一天。

1、

当一个人想被人尊重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是埋头苦干、努力学习、心无旁骛,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之人莫不如此;二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刻地炫耀和想炫耀。诸如身体上纹身的青年、小贫乍富的商人、略有成绩的学者、心志幼稚的作家以及用做公益为幌子实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捐赠者。

这两种人都会得到尊敬。前者不会立刻被重视,尊敬的人少。因为大多人在乎结果,不注重过程。人们追逐权利、金钱、名望以及美色,但如何获得的金钱、权利、名望和美色不太在乎。所以,勤劳、踏实、淳朴、厚道之人总被忽视。后者得到尊敬的人多而迅速。因为这种需求,纵容了伪善和浅薄的滋生与蔓延。

炫耀什么就是缺少什么。大人物不会宣扬自己多么诚信,多讲道德,多大权力,多么富有。李嘉诚不会吹牛自己有钱,杨振宁不会夸口自己有学问,领袖从不会卖弄自己势力大。

清高自大与妄自菲薄有相同的心理,都是因为自卑。那些善于承认错误、虚怀若谷、温柔敦厚的人才会真正得到尊敬,被仰望和追随。只是时间有点长,要挨得住寂寞才好。

明白人懂得这道理,所以不炫耀。糊涂人一直糊涂,就夸耀,就清高,就目空,就喜欢稍纵即逝的点赞和不负责任地夸奖。

《中庸》说:君子之道深藏不露,却能日益彰明;小人之术显露无遗,总是日益消亡。一名君子给人的感觉是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看到他的表象,就能想到他未来的成就,就能感受他的家风教育,从一件小事、举手投足间,就能感觉出人家的大气。这就是与道德同行了。

原文是:故君子之道,闇(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di)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这里闇然日章的闇,读暗,也是暗的意思。形容把门窗都关上,但德行却还能彰显。的(di)然的意思是鲜明和显著。

2、

为什么有人身穿锦绣的衣服,外面还要罩件外套呢?

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太显露。多豪华的内衣,也要穿在里面。可就是有人见面就跟人家显呗内衣,吹嘘内裤。即便微信投票后,都要高姿态的给人家发个截图。

《诗经》有个词叫:“衣锦尚絅(jiong)。”就是把锦绣衣服加件外套的意思。古人担心华贵显露给大众,显露给穷人,是一种不尊敬。

原文:《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

《诗经》又说:潜藏虽然很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就的突出,也会彰显其外。所以一个明智的,有德行的人,要经常反省,让自己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

这个观点非常适用,也特别实用。一个人不找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就是恶的堆积。人的运行很像电脑和手机,隔一段时间就要杀毒和清理碎片。人每天的奇思怪想、欲望升腾,所产生的垃圾,也就是错误,要超过成千上万台手机。所以,每天自省,每天自检,极其有必要。每个人都知道奋斗、追求和不懈努力的重要,但我们似乎忘记了检查错误,抛掉无用的杂物,才能顺利前行。但凡成功者都是自省、自检和自律的高手,都是把功夫下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了。

原文是:《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经》还说:看你一个人在房间内,没有约束,没有检查,没有考核的时候,是不是内心继续坦荡、心底继续纯洁?所以,我们对自己的个人要求是,人前人后,很多人还是一个人,有事做没事做的时候也是要恭敬的,也要讲诚信。因为,诚信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原文是:《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3、

《诗经》又说:怀着敬畏的诚心跟上级、父母和君王说话,就不会与别人有纷争,就不会自相矛盾,无所适从。所以,一个管理者和为人父母的人不用经常发红包、行赏赐,下属、百姓和孩子也会积极进取、互相勉励,不用发怒,不用威严,下属、百姓和孩子也会很畏惧。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fú)钺(yuè)。

这的“奏”是进奉之意。假,古语读(ge),通“格”,指心诚、感通,说的是诚心能与鬼神或外物互相感应。靡(mi),是没有之意。鈇(fú)钺(yuè):古代执行军法时类似于斧子的工具。

正所谓上行下效。无论政治,无论学校,无论家风。只要领导、老师和父母有一颗敬畏之心,做敬畏之事,就是最好的教育。

《诗经》继续说:“弘扬那盛大美好的德行,各方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领导、家长、老师以及君王,只要人人纯洁、厚道、笃行、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就能使家庭和悦、幸福吉祥了。

原文:《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古代的不与丕(pi)通用。丕(pi)是大大的意思。不显惟德,是彰显道德的意思。惟德的“惟”是使动用法,使道德彰显、长久、远播之意。

百辟,特指诸侯百官。刑,通“型”,示范,效法之意。

显然,一种纯洁、厚道、笃行、恭敬的家风,不单使自己的家庭健康幸福,也会影响到邻居、亲朋、同事和社会。

《诗经》一路说下去:“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声色俱厉、疾言厉色。”孔子说:“用声色俱厉、疾言厉色的方式去管理下属、教育百姓和孩子,是最拙劣,最无能的行为,我们的水平、修养和德行还不够呀。”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你回忆了:您最近与孩子发怒了吗?夫妻吵架了吗?

如有,给自己一个评价吧:差()很差()特别差()。

原文是:《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4、

在整部《中庸》的最后,引用了《诗经·大雅·杰民》和《诗经.大雅·文王》当作结尾:“德輶(yóu)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这是最后的总结性发言,说德行很简单,不要复杂,要使之成为一辆轻快便捷的车子,跑得更快、更远、更稳健,不要慢慢腾腾,我们等不及了!当然,也不要把德行看得重如泰山一样壮大,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它,实则它轻如鸿毛。轻如鸿毛好有一比:好似“在天地间飞舞、弥漫,无所不在,无私不及,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

最后,两个字把我们学《中庸》,用《中庸》的目的阐述的无比清晰:至矣!

怎么讲?

让中庸之德达到天地一样的境界,天地一样的水平,天地一样的高度,天地一样的宽广,天地一样的雄厚!

这些本不复杂,天地就是自然,就是真诚。《中庸》的中心思想:怀着内心与生俱来的真诚,对待生活,对待生意,对待生命,对待生死,不懈怠,不激进,不得意,不悲观,不急功近利,也不必城府高深,不偏不倚,不等不靠,天地自然,厚德载物!

5、

《中庸》是一部大书,但我们从微小处做起;《中庸》是一部智书,但我们从愚笨处做起;《中庸》是一部高尚之书,但我们从平凡做起;《中庸》是一部能使人走向远方的书,但我们从脚下做起!

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宽容,感谢各位方家给我的指正,感谢各位朋友给我的鼓励,感谢我的家人给我的支持与陪伴,当然也感谢那些对我指责、批评、怒斥的人给我增强的勇气和信心。

明天我们将进入新的课程:《道德经》说家风。最后,为大家献上一幅对联,以表我志,以表我心,以表我情。

上联:古述今学,幸遇天地恩泽,立志解读经典,必将上下求索;

下联:内修外用,恰逢春秋雨露,发心泽惠家风,感谢左右逢源。

张建云

著名作家、国学学者

天津市青年家风研究院 院长

微国学创始人 

树立家风,是每一个“想明白的人”刻不容缓的任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庸》原文及译文
国学中的名句(原文+释义)(1-9)
《中庸》原文及译文【下】
中庸第三十一
《中庸》导读(十)
四书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