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大会,唤醒了什么

近日《中国诗词大会》的视频和评论刷屏,被称满足“对古代才女的所有想象”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让众人钦羡不已,主持人董卿也因出口成章,满腹锦绣圈粉无数。

    一时间,街头巷尾热议纷纷,不时听到有人随口吟出几句。可以说,这一活动激发了人们学习诗歌的热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诗词独有的文化内涵、形式,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内心;另一方面,也碰触到了现代人们心底的短处,那就是文化的缺失,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近乎完全的淡漠。

    不能不说,有人对名利的追逐远胜过对文化的追求,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部分读过的书最后会忘掉,那读书的意义何在?有人就作出这样的回答:“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已经成了我现在的骨和肉”。普通的读书尚且如此,那作为阳春白雪的诗词就更难走入俗人的生活了。

    其实,普通人对文化的淡漠,源自于急功近利的思想,这是一种社会的浮躁情绪,是一种极度的短视行为。有人认为,成功就是更多的占有物质财富,满足自己的物欲追求,至于读书学习就是可有可无的事了。再加上有些媒体哗众取宠般的炒作,还有一些粗制滥造的娱乐节目,更是刺激了一些人的神经,给人带来很大的误解,以为凭着姣好的容貌,会唱歌,会演戏就能出人头地,那还读书做什么。其实,不是有那么多大字识不了几个的人凭着演了几部戏,唱了几首歌就成了人们的偶像了吗?他们参加节目的出场费动辄百万、千万,不正是许多人所渴望的吗?而那些各行各业在国家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却收入微薄,似乎又进一步验证了那些人的读书无用的思想。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人直播撕书,说自己不读书就能开豪车,还要书做什么。这本是显而易见的无知和浅薄,可竟人有为此点赞、打赏,这不又打了文化的脸吗?

    就连总决赛冠军武亦姝就读的上海名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有一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在学生中推广《传统文化读本》的过程也并不容易,有学生说:“高考语文一共才6分默写分,背书的时间可以多做好几道理科题,分数早回来了!”“我又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吗?”甚至有学生连续5次来找他理论“凭什么让我们背那么多的古诗文”。

    可是,考试毕竟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浅薄也会为人所唾弃。诗词歌赋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会深入到人的思想深处的,并进而内化为人的文化品质。

    那些经过历史沉淀的诗句,时生活和精神的宝藏。《诗经》,可以让我们体味到最淳朴的生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楚辞》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屈原的浪漫和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李白凭一身傲骨无畏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以一腔热血忧国忧民,“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苏东坡虽遭贬黜,仍以旷达之心面对磨难,“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文天祥被俘,爱国之心不改,一腔热血写就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化的精髓应该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成为一个人精神的支柱。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潮唤醒了很多人心底的文化意识,文化毕竟是一个人最闪亮的名片,这是财富买不到的。希望每一个人都多一些远见,少一点近视;多一些文化气,少一点肤浅态。让生活在诗词歌赋中更加丰富多彩,让社会在文化底蕴中不断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知识与有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一点思考
诗词大会之我见
《中国诗词大会》,“火”从何来,烧往何处
古诗《枫桥夜泊》经常被多人误读,余秋雨表示:死记硬背无意义
《中国诗词大会》给予我们的启示(景风第二期摘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