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景观要懂文化——盘点十一座天下闻名的亭(下)【NO.87】

本文主笔为马文祥,谢逸凡,小蚂哥整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书接上回小蚂哥带你继续讲解名亭文化,在文章末尾会附上亲手为小伙伴们整理的名亭园大咖总图。

 浸月亭——《琵琶行》

仿造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原亭而建,相传原址是东吴大都督周瑜之点将台

(周瑜像)

古时,甘棠湖与长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为东吴的一处水上要塞,当年,湖上战舰云集,雄师队列。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我们今天还能在甘棠湖中看到周瑜点将台

而浸月亭便是在这里建造的,纪念大家都不会陌生的一个人—— 白居易,他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别称诗王、诗魔。

(白居易像)

而白居易最为著名的便是——《琵琶行》,这首诗便是在这里创造的。相传,唐元和十至十三年(公元815-818年),著名诗人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时所建。

琵琶行

相传是他到此地就职,宴请宾客之时听到的琵琶声,有感而发,事后便写了《琵琶行》。而浸月亭就取自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故名为“浸月亭”。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九江讲学时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诗句,名“烟水亭”。周敦颐也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周敦颐像)

他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也是家喻户晓。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亭皆毁,实在可惜;一直到明朝时期在1593年,九江关督黄腾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一亭,取名“烟水亭”,至清光绪间,烟水亭建筑才形成现在规模;也是后人为纪念白居易、周敦颐才屡废屡建所建。建国后逐年保养维修,并建九曲桥通向岸。

(烟水亭-俯视图)

所以现在你看到的浸月亭其实是原来的烟水亭,你看到的点将台其实是浸月亭本来的位置,哈哈说晕了吧~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有了周瑜点将的传说,有了白居易,周敦颐的加持,早已经让浸月亭名声鹊起。

(浸月亭)

现在的浸月亭存在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毫无景色可言,而名亭园中的浸月亭环境更加开朗通透,下图便是陶然行公园所仿建的浸月亭。

六角形的古亭在离开湖岸不远处临水而立,岸边离亭近处,三面观景,置于水中央,与其原址的点将台相差无毫。


(名亭园—浸月亭)

沿岸广植碧桃,在碧桃丛的一块粉红色石上刻有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七绝一首。碧桃林外,布置有起伏的长形土丘,上面长满了茸茸绿草,其形状恰如一个硕大无比、碧玉雕成的巨形琵琶,名为“琵琶峰”。

(琵琶峰)

无论是“琵琶峰”还是浸月亭都是和唐时白居易有关,也认证了《琵琶行》、浸月亭那凄凉的别离!

  沧浪亭  ——《沧浪亭记》

沧浪亭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

(沧浪亭复廊)

沧浪亭以内外皆可观景的复廊最为出名,详情请参考小蚂哥之前的文章:

沧浪亭——内外皆园【NO.23】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遭贬谪,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以四万钱买入。命名“沧浪亭”。苏舜钦常驾舟游玩,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常与欧阳修、梅圣俞等作诗唱酬往还。从此沧浪之名传开。

(苏舜钦像)

原亭置北埼,清康熙三十四年巡抚宋荦移此山岭。亭立山岭,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山上古木森郁,青翠欲滴,左右石径斜廊皆出于丛竹、蕉、荫之间,山旁曲廊随波,可凭可憩。遁级至亭心,可凭陵全园景色,旧时可眺南园田野村光,周望极目可数里,园外涟漪一碧与山亭相映,亭柱石刻联珠独点其妙,相传亭中石棋枰为子美遗物。

(沧浪亭)

亭为四面形,石梁石柱,歇山顶,古拙典雅;天花藻井雕龙精美。“沧浪”之名源于《楚辞·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嗯,可能就是这么回事吧~

沧浪亭正面刻有“沧浪亭”三字,亭柱集句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为苏舜卿句;系清代经学、训诂学大师俞樾手书

此联更是一幅高超的集引联,上联取自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取自于苏舜钦的《过苏州》,经大师契合,相映成辉。

联语的含义是:清风明月这样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就是无价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眼前的流水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别有情趣。

而今名亭园仿制沧浪亭,在放在了地形高处,虽然不及原作的沧浪的神韵,但也算是还原了亭子本身登高望远的作用。

(名亭园—沧浪亭)

名亭园里仿建的古亭沧浪亭坐落在杜甫景区,位于陶然亭湖西岸的小山上,周围林木苍蔚、湖水浩渺,颇得崇阜广水之趣。

  少陵草堂碑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少陵草堂碑亭原址在四川省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碑亭,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冬,为躲避战乱——安史之乱,从甘肃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建了杜甫草堂。

(杜甫像)

提起杜甫我们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他所作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就自然会想到他的茅草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草堂)

(风中的杜甫)

而茅草屋里最出名的便是它里面的——少陵草堂。相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此之作。

(成都——少陵草堂)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4年)在此建造了少陵(杜甫别号)草堂碑亭,成为杜甫草堂的最著名建筑。亭中碑刻的“少陵草堂”四个大字,是康熙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

亭顶以茅草覆盖,象征茅屋,宝顶为一葫芦。而今我们在名亭园里看到的少陵草堂便是从这里复制过来的。

(名亭园——少陵草堂)

名亭园里的少陵是仿照四川省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碑亭建造,样式与四川省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碑亭毫无差别。深刻还原了四川省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草堂碑亭。

然而,古代文人骚客都喜爱这样样式。例如文征明的拙政园、司马光的独乐园都体现了大道至简。

(文征明的拙政园)

(司马光的独乐园)

  谪仙亭  —— 纪念李白

为园林设计院设计,为纪念诗仙李白而筑。

(李白像)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李白从小学习道教,从小对道教的信仰,让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养成道士那种飘飘然的气质,这也是为什么李白的诗总是很有仙气的原因。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是不是很有仙气,而这里就是李白作诗的地方,学园林的人一定要读李白,因为他的诗也很有画面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看看这两首诗再配上图是不是很有感觉,而今天的谪仙亭是背靠土山面朝西,飞檐起翘,是葫芦宝顶式的半壁亭。


(名亭园—谪仙亭)

谪仙亭依崖临水,亭内镶刻丘睿作的《过采石吊李谪仙》和杨荣作的《李白赞》诗二首。亭边石壁刻有李白诗《赠汪伦》。

  百坡亭   ——《泛颖》

仿照四川眉山三苏祠中的百坡亭而建,1928年,眉山人为纪念大文豪苏东坡而建。

(苏东坡像)

如果你不知道眉山,不要紧。东坡肘子一定吃过吧~

相传,苏东坡游走四方,为当地一个农夫的孩子治好了疾病。农夫为表感谢,特地留他吃饭。席间苏东坡吟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 ”。正在灶间做饭的农夫听了,以为这是苏东坡在教他怎样去煮肉——“和草整煮透心香”,于是赶紧将猪肉和系肉的稻草一起放进锅里去煮,后世称为东坡肘子。

快~来碗米饭

百坡亭始建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为四川眉州太守魏了翁所建,在三苏祠瑞莲西池修建了这座横跨东西的桥亭,原亭位于眉州城内环湖中,后湖、亭均不复存在,

今天我们也只能在名亭园内一睹百坡亭的样子,亭名取苏东坡《泛颖》诗中“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之意。

横跨东西两岸的桥亭将一湾湖水切割为半月形,两侧种植荷花,以再现“瑞莲”的意境。

亭南岸取湖北黄州文赤壁的特色布置山石,并将苏轼手书《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梅花图》刻于石上,供游人欣赏。

这样的亭桥有很多,例如:清华镇——彩虹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五亭桥,这些都是著名的亭桥,都与百坡亭相似。

(清华镇——彩虹桥)

(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五亭桥)

  醉翁亭  ——《峰回路转》

说起醉翁亭想必大家就会想起,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欧阳修像)

醉翁亭旧址在琅琊山上,四角歇山顶,大檐细柱,有展翅欲飞之势,也说明了醉翁亭的华丽。

(旧址醉翁亭)

醉翁亭的华丽是因为宋代建筑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承前是接手了汉唐的建筑风格,在自己的时代加以改良,行程了一个新的风格,启后呢,是为明清建筑盛世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醉翁亭的优点就是风格创新,装修华丽,较之汉唐确实华丽。

醉翁亭景区

醉翁亭景区中影香亭

而现在看到的醉翁亭在名亭园内,仿照安徽省滁县醉翁亭建成。

亭内有靠椅,两边各设小酒桌,以激发人们对欧阳修在亭上与朋友谈诗论文、饮酒赏景的联想。古时人们在这里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的吃。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宴请宾客图)

欧阳修为什么要写这边文章呢?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欧阳修。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亭前右方,斜立巨石1块,上刻“醉翁亭”3个篆字,亭对面山壁间,嵌有欧(阳修)文苏(轼)书、被世人誉为“双绝”的《醉翁亭记》石刻。亭左前方的山壁上刻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名句。亭后侧布置山石流泉,以显现《醉翁亭记》“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的情景。

ok,打完收工。11座亭子,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不同的建筑样式,小蚂哥为大家总结了一份完整的表单。

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个朝代,哪种风格,最终被人接受,都和它深厚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集锦式的园林构筑手法在传统园林中非常常见,比如北京皇家园林的圆明园,就是将世界著名的景观汇聚于一个园内,这种方式从另外一个侧面也体现了古代封建君主帝王,想足不出户就尽览世界优秀景观的美好愿望。这种方式也被现代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易于实施的建园方法,以至于每个城市争先恐后的举办园博园,体现当地各个区域的文化特色,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园林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多学者专家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因为在空间建构上面的精巧和独具匠心,而且它是一个时期地域文化景观的一个重要载体。

有了众多大咖的加持,有了历代名人的经历,有了无数名家的修缮,景观园林空间与园林建筑,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了,这期就到这里吧,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我们下期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苏州园林遇醉翁
林正大简介
名亭荟萃 一醉一陶然 | 陶然亭公园
在北京这个4A级旅游景点,只需花2块钱就能够游遍六省九地!
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