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之人生观——大学读书感
止于至善——读《大学》 曾经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在苦苦思索一个问题:人生一世,为了什么?小时候辛苦读书,为了考上一所好大学;上了大学瞬间迷茫,选什么专业?交什么朋友?大把的时间用来干啥?大学毕业更加慌乱无措,读研?出国?工作?然后呢?工作了,每天朝八晚五的生活。要买房吗?榨干父母一生的积累,自己从此被贷款套牢。然后找个人结婚,生子,很快就五十了,然后等着诸病上身,了此一生。这似乎就是当下社会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可依然总是觉得穷困钱不够;我们的机会越来越多,可似乎痛苦也越来越多,因为要选择便要放弃;我们可以从学校或网络学到几乎所有的知识,可唯一学不会的是如何“选择”。为什么不会选择?因为我们没有信仰,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能挣钱就是对,享受就是对”的时候,便造就了当今如此荒唐的社会。 《大学》在讲什么?《大学》就是在讲,人生一世,为了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总纲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人生之意义,不在“人上人”,不在“黄金屋”,不在“颜如玉”,在止于至善,不断明明德,使自身止于至善,不断教化帮助他人,使整个社会止于至善。“人上人”虚荣而已,“黄金屋”,so what? “颜如玉”,难过十八个月的保质期。这些值得一生而为之追求么? 为何要有“止”?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而何以能达成止于至善的愿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随后《大学》 分别针对“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展开阐述,条目清晰,一气呵成。读之酣畅淋漓,击节赞叹,读后掩卷沉思,沉吟良久。 对于“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三大纲领,犹如西方的“人生而平等”的信仰,皆为“自明”之意。 所谓“格物致知”原简有缺漏,不提。 所谓“诚意”,贵在“毋自欺也”,对“至善”的追求要熔铸于心,要“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只有升起纯粹而坚定的虔诚心,放可达到表里如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当“至善”成为一种本心的需求,“独”与“不独”又有何异? 所谓“正心”,何为“正心”?“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即指“诚意”时所立之志应常驻于心,不为“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等情绪所惑所扰。换句话说,不为“富二代炫富、买不起房子、秘书太性感、不为人器重”等情绪所惑所扰,而放弃对“至善”的追求,此为“正”。故只有“意”足够“诚”方可“心正”。而只有始终保持“心正”,方能“身修不辍”。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齐家”要在和谐而无所偏倚。人天生便会“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因自身的偏好而迷惑不见真相,“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因此只有克除自身的偏执,方能有足够的智慧与胸襟“齐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古代国事即君王的家事,治国与一个大的家族的管理并无二致。即使在当代社会,三口之家、五口之家的情况,亦有所谓“家和万事兴”。社会的稳定必以家庭的稳定为基础。而治国者若“家未齐”亦难以“治其国”,在中国官员从来就没有职业化,“稳定的后院”往往是跟仕途紧密相连的。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当今社会的“天下”是什么?个人感觉在当今背景下,“国”可能更倾向于政治治理,而“天下”可能更倾向于整个社会的风气与气象。就像唐朝的中国为先进文明的代表,为天下所景仰倾慕,当今的米国为先进文明的代表,天下人皆趋之若鹜。如此气象如何达成?“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由此观之,米国虽国库空虚,但天下人皆归之,我国国库虽丰,却留不住人才。道理显而易见。 《大学》至此毕。儒家之理想人格跃然纸上。由是再观《论语》、《孟子》、《史记》、《汉书》等经典,便可步步瞥见秦砖汉瓦、隋唐风范、两宋人格之形成脉络,悠悠中华文明决不可能崛起于奥运世博高铁的地基之上,而只可能崛起于中华儿女的一个个“明德新民至善”的人格脊梁之上。 (或有疑问:“至善”太理想,何以达到?再者丛林中何以生存?个人感觉此大概为儒家不圆满之处,欲求圆满法,且看佛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学疏义 作者:金履祥
至善
大学之道:构建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
三纲领八条目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王阳明:大学问
论语大学中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